班主任提醒:“积懒成笨”的现象太可怕了!小学阶段,先抓习惯,再谈成绩!(转给家长)

教育   育儿   2024-11-24 09:55   广东  

朋友你好,见字如面,我是教师君。

一位老教师发现这样的规律:很多孩子,平时活蹦乱跳,反应敏捷,一学习就变得迟钝,脑子转不动。

作业写不完,考试不会做,问他们原因,他们吊儿郎当地说,“我太笨了”。可是,哪有那么多笨孩子呢?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是「积懒成笨」。

每一个变笨的孩子

背后都有「懒惰」在作祟

先看看你孩子有没有这些情况:

老师今天刚讲的内容,孩子回家就忘了,作业也不会做;同类型的题目讲了无数遍,只要稍微改动就不会做;听写、小测全不及格,成绩排名一年不如一年……

对此,家长头疼,老师无奈,孩子却理直气壮:“我笨,所以我不会做。”

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商相差不大,可以说基本相同。

之所以变“笨”,只是孩子长期不主动学习,不主动思考,慢慢地,脑子转不动了,学习也就跟不上了。

这就叫做「积懒成笨」。

一位资深教师总结过四类“懒学生”:

第一类,手懒。

写作业拖拉磨蹭,多一个字不写,多一道题不做,学习效率低下,做错也懒得改。

第二类,脑子懒。

听课听不进去,做题不愿动脑,遇到难题只想翻答案,懒得审题也懒得检查。

第三类,嘴懒。

不会的地方,从来不问老师和同学,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习就越来越吃力。

第四类,心懒。

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每天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年级越高,成绩越跟不上。

懒惰是孩子学习路上的绊脚石。言行上的懒惰容易被发现,思维上的懒惰却藏得很深。

可以说,只要孩子动笔不够勤快,动脑不够积极,最终都会落入「积懒成笨」的陷阱,白白浪费自己的聪明和灵气。

每一个懒惰的孩子

背后都有「越位」的父母

教育学者李玫瑾曾说:“孩子变得懒惰,往往是因为家长‘太勤快’。

家长管太多,孩子就不动手,家长帮太多,孩子就不动脑。

想起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她正在辅导女儿写作业。

孩子不会做,她就给她逐一讲解;

孩子做错了,她就叫她马上改正。

我看那孩子,全程没动过脑,哪怕最后作业做完了,脸上依然一片茫然……

每个“懒”孩子背后,都站着“越位”的父母。

一位教育专家是这样分析的:

“家长过度辅导孩子,会让孩子懒得动脑思考,每做一步都等着家长提示。

在这种压迫和焦虑中,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更不用说专心写好作业了。”

多少孩子就是在父母的“误导”下,一点点积懒成笨的啊!

第一种,家长纵容。

孩子撒娇,家长心软,允许孩子偷懒不学习,甚至帮他做作业。

第二种,家长过度陪读。

盯着孩子,全程辅导,把题目“掰开了,揉碎了”地教,或者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第三种,家长反复催促。

家长越催,孩子越烦,宁愿跟家长作对,越来越拖拉、懒散。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辅导孩子学习也是这个道理。

父母一旦越位,只会导致孩子:

不会独立思考,一旦遇到问题,马上举手求助;

不愿主动学习,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

教育是分寸的艺术

家长不能再「纵容」孩子

为什么我们说「积懒成笨」很可怕?

因为学习就是过关斩将,三年级一道坎,小升初一道坡,很多孩子都会狠狠摔跤。

唯有父母善教、孩子自律,我们才能稳操胜算,笑到最后。

前不久,北大博士奕戈上了热搜。

他说,自己在上初中时,曾经沉迷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父亲没有责骂他,而是做了两件事。

第一,全家断网、断电视,在他写作业的时候,父亲就在一旁看书;

第二,父亲开始学习教育学,认真做笔记,每天睡前跟他分享所学。

在父亲苦心的“自我修炼”下,奕戈终于重新爱上了学习,步入了正轨。

教育是一门讲分寸的艺术。

不能一味纵容——

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偷懒,孩子就在要求自己上偷懒。

也不能操之过急——

家长包办了孩子的学习,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还是那句话,父母对教育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

当孩子第一次遇到学习困难、想要偷懒松懈时,家长务必牢记这4点:

①换位思考,诚恳沟通,和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②以身作则,努力上进,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③态度温和,要求严格,给孩子尊重并守住底线;

④适当放手,加强鼓励,相信孩子能表现得更好。

警惕孩子积懒成笨

请狠抓孩子的「好习惯」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智商只起到1/5左右的影响作用。

真正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是积懒成笨,更是习惯。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避免「积懒成笨」,就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珍惜时间,做好计划。

今日事,今日毕,拒绝拖延,克服懒惰。

学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让每一天充实起来。

第二,专心听课,积极思考。

不瞌睡,不走神,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主动举手发言,认真记好笔记,让每堂课都学得透。

第三,自觉学习,查漏补缺。

先学习,再娱乐,要把作业放在第一位。

课前科学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让新知识扎根脑海。

第四,大胆提问,勤做总结。

多想想,多问问,主动消化所学的知识。

填补知识漏洞,解决学习问题,扫除学习上的障碍。

第五,大量阅读,拓展思维。

读经典,读百科,博览群书,加强学习。

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理解能力,获得长期精神食粮。

小学阶段孩子之间的差异,归根到底,就是习惯的差异。

习惯好了,不怕孩子“懒”。

点【赞+在看】,告诉所有家长:

培养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请给他恰到好处的管束;

培养一个优秀出色的孩子,请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 END —

版权说明:首发教师营(jiaoshiying365)。150万+教师和父母都在关注的公众号!专注于中小学孩子的家校教育。

最后,记得分享文章,点亮在看

习惯好了,不怕孩子“懒”

教师营
130万+教师和父母的交流集中地,每日分享教育好文,让孩子少走弯路,让家长少犯错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