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是新生代以来在亚洲发生的最重要的板块事件,促进了青藏高原隆升和中南半岛侧移。这些地质事件大大改变了亚洲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以及生物进化。相较于青藏高原隆升,中南半岛沿哀牢山-红河断层的侧移受到的关注则较少,且极具争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伟研究组及合作者通过整合42个散播能力较弱的植物和动物类群(共1,721种)的系统发育、分化时间、生物地理和祖先生态位重建等分析结果,发现哀牢山-红河两侧的谱系分化主要受地质因素而非气候因素所驱动。哀牢山-红河两侧谱系分化事件最早始于53 Ma,在35 Ma急剧增加,在19 Ma和7 Ma出现两个峰值,并在13 Ma出现一个低谷。这些结果表明中南半岛自早始新世至晚中新世经历了动态的侧移过程,即中南半岛自早始新世开始向东南移动,在晚始新世侧移加速,并于早中新世移动速度达到第一次峰值,这一过程为左旋走滑;在中中新世转为右旋走滑,并在晚中新世侧移速度第二次达到峰值。该动态过程与印度次大陆-欧亚大陆碰撞历史密切相关。
该研究为中南半岛侧移的历史动态提供了生物学证据,对人们理解亚洲的地质、气候、环境和生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了多类群整合研究是解决地质问题的有力工具。
该研究成果于8月1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植物所特别研究助理李小倩为第一作者,植物所研究员王伟、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Pamela S. Soltis和Douglas E. Soltis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
研究区域地貌图以及中南半岛侧移发生的时间
中南半岛侧移的历史动态
(A-B)哀牢山-红河断层两侧物种的谱系分化速率;(C)印度次大陆-欧亚大陆碰撞的变化动态;(D)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隆升曲线
纸刊购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