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成功举办

学术   2024-09-30 21:33   北京  

2024年9月21—23日,第十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在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共同主办,并由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共同承办。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134个单位,共计400多位代表注册参会,会议吸引了2万余人次在线观看。

会场现况

1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秘书长纪力强研究员主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刘宁一级巡视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孙鸿雁副司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园林绿化处张盛、河南农业大学赵鹏副校长以及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林业局等相关领导和专家莅临大会。其中马克平研究员、刘宁一级巡视员、孙鸿雁副司长以及河南农业大学赵鹏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致辞嘉宾


马克平 
副主任兼秘书长


刘宁 
一级巡视员


孙鸿雁 
副司长


赵鹏 
副校长


2

大会报告


会议邀请九位专家作大会报告,内容涵盖广泛且深入。大会报告分别由北京林业大学张玉钧教授,浙江大学于明坚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永飞研究员以及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纪力强研究员主持。


纪力强 研究员


张玉钧 教授


于明坚 教授


白永飞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永官院士的报告指出土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促进植物多样性与多功能性。城市化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影响寄生虫与宿主关系,增加功能丧失风险。土壤生物多样性是药物开发、人体健康及生态服务的基础,需要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优化城市土壤微生物群落以维护人类健康与生态平衡。

朱永官 院士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汪小全研究员阐释了全球冷杉属和杜鹃花属等植物类群的时空进化历史以及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和驱动因子,介绍了基于多组学分析和基因功能研究揭示的杜鹃花属植物的适应性进化和花色多样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并为濒危物种研究和保护提出了科学建议。

汪小全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研究员阐述了新疆生物多样性现状与科考新发现,介绍了正在构建的干旱区生物资源保育平台,实现濒危植物阿魏、雪白睡莲异地引种的突破。介绍了全球首个耐脱水植物基因组数据库 Drying without Dying,为新种质创制奠基。

张元明 研究员

中山大学储诚进教授的报告则聚焦于物种共存理论进展和实验研究,提出了结合瞬态理论开展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生物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揭示复杂系统的内在运行规律。

储诚进 教授

东北林业大学何念鹏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基于植物群落性状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或多功能)预测新理论框架(TBP),该框架经多尺度、多角度验证,有效助力生态系统碳氮循环机理研究。

何念鹏 教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晓娟研究员的报告回顾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的历史发展,分享了不同尺度下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刘晓娟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刘良云研究员的报告从全球尺度上展示了卫星遥感精准量化全球土地覆盖及其变化情况,重点介绍了研发的GLC_FCS30D数据集的产品算法、验证精度以及国际认可度。

刘良云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金玮研究员的报告聚焦于全球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热带地区农业扩张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农业扩张与濒危物种分布重合,亟需创新保护策略。

董金玮 研究员

复旦大学贺强教授则针对当前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的成效与挑战,提出了推进高效保护修复策略的前沿思考,助力实现昆明-蒙特利尔框架2030目标。

贺强 教授

3

专题报告会与期刊交流会


本次研讨会共设13场专题报告会和1场期刊交流会,共计155个报告,收录摘要188篇。专题报告会聚焦“生物多样性”主题,设有生物多样性起源、编目、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与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昆蒙框架与公众参与等多项核心议题,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成果与贡献。期刊交流会则深入探讨了模型构建、机器学习等先进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专题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 

召集人:郑华,刘晓娟

专题2. 生物多样性起源和演化

召集人:伊廷双,车静

专题3. 生物多样性编目      

召集人:白明,李文军

专题4. 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召集人:王绪高, 林露湘

专题5. 生物多样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召集人:吴慧,林聪田

专题6. 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召集人:屈延华,张健

专题7.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与昆蒙框架  

召集人:徐靖,申小莉


专题8. 国家公园与就地保护

召集人:张玉钧,李健

专题9. 国家植物园与迁地保护 

召集人:文香英, 星耀武

专题10. 濒危物种评估与保护

召集人:金效华, 胡义波

专题11. 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召集人:白永飞,罗明,刘艳书


专题12.  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召集人:于飞海, 刘春龙


专题13. 公众参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召集人:李忠秋,彭奎



生态与进化生物学方法讨论暨生态学期刊交流会   

组织人:乔慧捷


More

4

质兰自然保护新秀奖


为鼓励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领域的优秀在读研究生,从2004年第六届研讨会开始,大会特设“自然保护新秀奖”。本次会议共有66位在读研究生参加角逐,设两场初赛与一场复赛,经过9位评委的打分商议,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提名奖4名。由协办单位之一的深圳市质兰公益基金会资助本届“质兰自然保护新秀奖”,特等奖奖金1万元人民币,一等奖奖金5000元人民币,二等奖奖金4000元人民币。朱永官院士、马克平研究员、质兰公益基金会张颖溢秘书长和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国兵为获奖学生颁奖。

质兰保护新秀奖颁奖仪式合影

5

会议闭幕


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的宗旨是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学术研究与交流。自1994年举办首届会议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已发展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马克平研究员在闭幕式中回顾了本届会议概况,指出今年是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举办三十周年,坚持三十年举办全国性系列研讨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发展和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的沟通交流与协同增效。

马克平 副主任兼秘书长

研讨会三十年发展历程

6

花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相关报道链接





纸刊购买方式


生物多样性期刊
及时更新我刊状态和每期目录,为读者提供便捷的论文查询平台,方便作者查询稿件状态以及专家和编委了解待办事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