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北京师范大学科研人员揭示城市化对小灵猫种群数量与活动节律的影响

学术   2024-09-14 19:31   北京  

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曾是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小型食肉动物,近年来呈现出栖息地减少、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于2021年被提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我国对小灵猫分布区、栖息地特征与活动节律的认知尚不足, 亟需开展针对性的调查监测,掌握其适宜栖息地和生活史特征等方面的资料,以提升对小灵猫野生种群的有效保护和栖息地修复。

《生物多样性》第8期文章《广东珠海凤凰山和淇澳岛小灵猫的分布与活动节律》基于地理网格系统布设红外相机从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对珠海市凤凰山和淇澳岛的小灵猫进行了全年监测。其中在凤凰山布设的30台红外相机共工作6,640个有效相机日,获得小灵猫独立有效探测329次,网格占有率为92.6%;在淇澳岛布设的15台红外相机共工作4,109个有效相机日,获得小灵猫独立有效探测702次,网格占有率达到100%。淇澳岛小灵猫种群的相对多度指数达到17.08,高于周边人口密度更高的凤凰山区域(相对多度指数=4.95),也明显高于国内外其他小灵猫分布区的相对多度。小灵猫在珠海市的种群分布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海拔100 m以下的区域具有显著更高的相对多度指数,表明其更偏好在低海拔平原地带活动。

珠海市凤凰山和淇澳岛红外相机的布放位置及小灵猫在各网格(1 km×1 km )的相对多度指数

凤凰山的小灵猫栖息地被高人口密度的城市所包围,而淇澳岛的栖息地及周边区域的人口密度显著更低(Mann-Whitney U检验, P < 0.001))。凤凰山和淇澳岛的小灵猫年活动节律相似,但日活动节律差异显著(P < 0.05)。在城市化程度较低的淇澳岛,小灵猫的日活动节律为典型的“双峰型”,在日落后1 h和日出前1 h具有两个活动高峰。而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凤凰山,其活动节律则呈现为“阶梯型”,在日落后活动频率逐渐上升,至日出前2 h达到最高峰,这可能是小灵猫对城市中人类活动节律的一种适应性对策。5‒9月在淇澳岛拍摄到成兽带领幼兽活动,但在凤凰山区域未监测到繁殖相关行为,表明城市化对小灵猫的繁殖活动也可能具有潜在影响。

珠海凤凰山和淇澳岛小灵猫日活动节律(校准后以日出时间为6:00,日落时间为18:00)


该研究表明,小灵猫可能是偏好低海拔丘陵平原地带的食肉动物,以往的调查以中、高海拔山地的自然保护区为主,可能忽略了小灵猫的主要栖息地。低海拔的丘陵平原地区经历了长时间的人类开发,干扰程度普遍较高,小灵猫仍偏向于在其中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干扰相对较少的区域活动。然而,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低海拔地区适于小灵猫栖息的生境将面临更严重的干扰,亟需开展更广泛的调查,实施有效保护。

该文第一作者高翔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王宁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植物标本馆高级工程师,北京师范大学董路教授、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潘淑芳和孙争争、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李霁筱和高天雨为共同作者。本研究得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项目、广东省林业局生态林业建设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支持。



纸刊购买方式

生物多样性期刊
及时更新我刊状态和每期目录,为读者提供便捷的论文查询平台,方便作者查询稿件状态以及专家和编委了解待办事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