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能避开这5个坑,你的答辩就稳了

学术   2024-12-01 15:38   北京  

强 烈 建 议 科 研 小 伙 伴 星 标 我 们

茫 茫 文 海 ☆ 不 离 不 弃


文 | 老踏(laota0606)




上个月我应邀来到某大学的一个学院,参加他们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拿到这次答辩主办方派发过来的这些论文之后,我在酒店房间里整体翻阅了一下,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加注意,可能会带来风险。


想着这些问题也有可能会对咱们的研究生小伙伴撰写毕业论文有所启发和借鉴,就写出来了这么一篇文章,供你参考。


001学位论文的选题要体现专业性和学科性。


无论我们要申请的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专业性和学科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这很可能会直接决定你能否获得这个学位——想想看,张冠李戴、货不对版、挂羊头卖狗肉……这可都不是什么好词儿的。不注意选题的专业性和学科性,后果很严重。


尽管现在我们能感受到学科融合和鼓励交叉学科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综合性的、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也正在大行其道,但是回到学位论文评审的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它的专业性和学科性依然会被强调。这种强调表现在包括内审、外审等各个学位论文的评审环节,哪怕是在论文通过答辩,正式提交之后的抽查复审阶段,论文选题与所申请学位的匹配度,依然是评审中的核心指标。


因此,如果论文选题与申请学位的专业学科不匹配,就可能会成为你获得学位、保住学位的一个风险点。在最严重的情况下,你的论文甚至可能会被认定为问题论文。所以在选题之初,我们就要有意识地规避这个问题,确保选题的专业性、学科性得到充分体现。


002摘要不能只描述研究过程而不呈现研究结论。


这个问题在我审阅的这一波论文里还是比较常见的——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我对“研究结论”的界定比较严苛。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论文摘要里对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然后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了研究过程的描述上。


比如,我是从哪里开始研究的,使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发放了多少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占比有多大、覆盖了哪些内容等等。然后开始描述我提出了问题、分析了原因,给出了对策,就是不写出来这到底是个什么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一二三四又具体都是什么,坚决不说。


这样的摘要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合格,但显然是有提升空间的。学术含量和干货的浓度不足,就偏离了“摘要”的本意了。


003理论基础得真正用在论证之中而不能仅仅装点门面。


在学位论文里通常会有一个概念界定和介绍理论基础的章节,这属于划定研究的边界,为研究议题的论证找到理论工具的支撑。好了,于是问题出现了——我发现一些同学会在这部分列出一系列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然而在后面的具体行文论证时,这些理论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要知道,理论基础之所以被称之为理论基础,它应该是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的,要对论文核心观点的论证或者研究结论的得出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直白点说,如果理论基础部分提及的理论没有在后续的研究中真正使用,那么它就不能称为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学位论文这座大楼的“承重墙”,不是“装饰墙”。


004问卷调查和访谈不要遗漏最重要的调查&访谈对象。


印象中,许多同学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这些研究方法本身肯定没问题,而且很多学生在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时,以及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时候也是煞费苦心,值得称道。然而,他们专注于技术层面的精雕细琢,却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调查&访谈对象的选取。


例如,针对某项政策满意度的调查&访谈,仅仅调查&访谈决策机构的决策者、负责执行政策的工作人员以及科室负责人之类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了解政策对象,也就是被这项政策所覆盖的人群,要看看他们对于这项政策的评价,他们是否满意。这样才能避免研究成了自说自话,才能真正触及到真问题。


这就好比你想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只给教师发问卷,只做教师访谈是肯定不够的,你还得了解一下听课学生的评价,看看他们是否满意。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不听不看不管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学生反馈的重要性,还研究个什么意思?


因此,调查&访谈对象的选取是个大问题,如果调查&访谈没有覆盖到目标群体,严格来讲这种调查&访谈就是无效的。这种硬伤是用多么精致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多么规范的统计数据分析和多么漂亮的图表都无法弥补的。


005良莠不齐的参考文献会暴露研究者的判断能力。


在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部分,我注意到一些同学的参考文献来源良莠不齐。以期刊论文为例,有些参考文献来自权威期刊、CSSCI期刊,有些则来自业内公认的水刊。这种巨大的反差,很难不让人怀疑论文写作者的判断能力。而一个缺乏文献质量判断能力的人,又怎么能够做好自己的研究,写出好的论文呢?


倘若一篇学位论文高度依赖于发表在水刊上的论文,以这些水刊论文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参考,这势必会显著拉低学位论文的实际研究质量。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在平时的文献检索和阅读中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文献质量辨别能力,努力不让水刊论文混进我们的参考文献,左右我们的研究质量。


……


好了,目前我能想到的就是这样5个带有共性的问题,希望这种讨论会对你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有所启发。也欢迎你把这篇推文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你的转发会让这篇推文帮到更多人。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我是老踏,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信是laota0606)。



欢迎关注老踏视频号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小红书教育博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学术链@科研院创办人,个人微信laota0606。


老踏谈科研
75后教授、博导老踏眼中的科研、学术与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