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论文中介之前,强烈建议你先看看这篇文章

学术   教育培训   2025-01-31 15:38   河北  

强 烈 建 议 科 研 小 伙 伴 星 标 本 号

茫 茫 文 海 ☆ 不 离 不 弃


文 | 老踏(个人微信laota0606)





1


虽然今天才是大年初三,可为了各位科研小伙伴的学术成长伟大事业,我被迫强打精神,开始营业。

蛇年伊始,在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相信很多小伙伴也开始悄悄规划布局这一年的科研小目标了,比如发表顶刊论文、C刊论文、北核论文以及只要能发表就行的论文。而为了能让论文顺利发表,大概也许没准儿差不多有可能有某些小伙伴会考虑走捷径——比如,去找论文中介来促成这些小目标。

毕竟,这方面的“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随便打开某个搜索引擎,或者点开某个短视频APP,这类“资源”都数不胜数,分分钟让你觉得相见恨晚,错过一个亿。以小某薯为例: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格局突然打开了,哇哦一个通往多么哇塞的新世界的大门出现在你眼前?不过……慢着,我这篇推文可不是推荐什么靠谱中介的,绝对不是,而是要告诉你:千、万、不、要,去碰中介,想、都、不、要,去想。

为什么我会给出如此武断的建议?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想先给你讲个大年初一我经历的故事(其实是事故)。



2


今年,我们邀请了我的爸妈来家里过年(秦皇岛)。他们老两口是26号上午离开北京的,然后我们一行五人(我、我媳妇、我女儿,还有我爸我妈)在大年初一的晚上,也就是29号晚上,一起回到了北京。

然后故事(事故)就开始了——一进他们老两口的屋子,我们就能明显感到室内温度非常低。而直到第二天一早我和媳妇送女儿去机场,离开屋子的时候,室内温度也没有明显升高的迹象。

至于说到低温的原因呢,由于是燃气供暖,而每户的温度都是可以自己调节的,我爸就觉得既然要离开三天多,屋子里就没必要维持那么高的温度了,毕竟这样能节省一点燃气费。等到我们回来的时候,再把温度调上去就可以了,没啥了不起。于是,我爸就把设定温度从48°调到了38°。

于是,就出现了这个发生在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不得不在低温里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的故事(有图有真相)。


下面重点来了,关于这个事情,其实我们是可以做一点风险收益分析的。

想想看,我爸为什么会做出调低温度的决策?我分析哈,他是这样想的:因为反正屋子是空着的,温度低点没关系,这样就可以省下三天的燃气费。我们做个粗略的、夸张的估算,就算这三天下来能节省100块钱的燃气费,我们承担了多大的风险呢?那就是我们五个人因此感冒生病的风险。

如果有一个人感冒了,抛开身体上的难受不算,打针吃药折腾一个星期,一两千块钱就随随便便花出去了。那要是两个人感冒呢,五个人都感冒呢?这场感冒万一引发了什么并发症呢?要知道我爸妈可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你瞧,这个决策带来的风险简直是没有上限的。而区区100块钱,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稳定收入的工薪之家,是完全可以不去省的。

所以,我要说的是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如果你的实际收益比较小,而你要面对的潜在风险非常大,那这就不是一个好的决策。为了节省100块钱而把5个人暴露在健康风险之中,不是一个好的决策。

事实上,那些精明的玩家,就算收益非常大,风险(概率)非常小,他们也从不把自己暴露在这样的风险之中。有人问巴菲特,如果有一把左轮手枪,里面总共可以装一百万发子弹,但实际上却只装了一发。用这样的手枪对着自己的头开一枪,如果没死,就给你100万美元。你愿意玩儿这个游戏吗?


巴菲特毫不犹豫地说:我不会玩这个游戏。



3

细心如你一定知道我不厌其烦地讲述上面这个故事(事故)的真正用意。是的,去找论文中介,就是这种实际收益比较小,潜在风险非常大的一种决策。面对这样的决策的最好方式是:不要做出这种决策。

收益端,抛开90%以上的欺诈和哄骗,最好的结果是得到一篇顶刊论文(但凡能被中介搞定的顶刊它就不可能是顶刊)、C刊论文(但凡想保住下一轮C刊地位的C刊就不会被中介攻陷)、北核论文(但凡想保住下一轮北核地位的北核就很难被中介收买)以及只要能发表就行的论文(拜托,这种期刊,咱们自己稍稍努力一下不香吗,为啥非得给中介送钱?自己投稿交版面费,不让中介赚差价,不香吗?)。


而下面我要说的,是找论文中介的另外的代价。


首先我们当然承认,因为有了论文中介的存在,游戏规则被改变了。以前在理论上,我们的论文只要达到期刊用稿的平均质量,就有机会刊发。于是,大家都在“论文质量”这个单一维度上展开竞争。现在,中介稿进场了,于是游戏规则被改变了,变成在达到平均质量(甚至无法达到平均质量)的论文之中,优先发表他们的。他们的出现让这场竞争凭空增加两个维度:一个是关系,一个是钱。


更为恶劣的是,当我们正常渠道投稿论文的版面被挤压之后,为了发表,很多人也加入找论文中介的队伍,然后正常渠道的版面就被进一步压缩。而中介呢,他们占有的版面份额越大,溢价能力就越强,想通过中介发表论文的人所要付出的成本也越高——注意,找中介的第一个代价已经开始出现。


更悲催的是,我们是“散户”,很难组织起来抵制中介机构。于是游戏规则被改变的又一个后果也显现出来,那就是它败坏了散户对于规则的信心,纷纷决定铤而走险。这下好了,在极少数的李逵之外,市场上涌现出数量众多的李鬼。这就是客户激增的结果,导致“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了”的局面。想找论文中介的人越多,就会冒出来越多的李鬼——走捷径的另一个代价随之出现。




4

面临这种局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分析能力强悍,能够识别李逵和李鬼,索性也去走个捷径,去找中介,行不行?答案是不行。


别忘了这个游戏是不可持续的,而一旦游戏结束,你就要为自己之前走过的每一步付出代价。如果你找了中介,那么试想,等到清算来临的时候,你怎么办?清算来临的那天,你想出现在哪一边?


不要以为这一天不会到来,也不要幻想你能在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完美抽身。事实上,清算已经开始。已经有期刊主编被判刑,也已经有期刊被预警,被列入负面清单。科研行业是一个声望系统,一旦声望受损,这个行业你也就做到了头。君不见,有多少学者因为这个事情而被举报,丢了学术帽子,名誉扫地,被淘汰出局?


这就好比俄罗斯轮盘赌(参见前文谈及的巴菲特的例子),不管赔率有多高、风险有多低我们都不能贸然进场参与游戏,因为这个风险是我们承受不了的。无论是中介稿还是“关系稿”,不仅面临极高风险,还可能触犯法律、违反法规。


总之,捷径破坏规则,而规则被破坏的游戏是无法持续的,势必引发清算。清算一旦来临,走捷径的人是一定会出局的。最稳妥的方法,就是通过稳定的、持续的高质量论文的产出,让自己成为那个被各大学术期刊竞相约稿的人。这是一条虽然漫长但却无比正确的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不管多么远大的目标也迟早会进入你的射程。


到那时,你会对自己每一篇论文的质量负责,做到能通吃而不去通吃,懂分寸、知进退,岂不快哉?


好了,这篇推文的内容就是这样了,希望对你有启发。也欢迎你能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有需要的小伙伴,告诉他们: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欢迎订阅老踏微课专栏
让我们一起学术成长、科研精进!



扫码一键订阅
永久保存 ★ 随时回放


——END——



号主老踏:复旦博士后,全国重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科科研工作思考&行动者,文艺老炮。《发论文、拿项目,其实很简单》作者。小红书同名教育博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学术链@科研院创办人,个人微信laota0606。


老踏谈科研
75后教授、博导老踏眼中的科研、学术与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