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 茫 文 海 ☆ 不 离 不 弃
文 | 老踏(laota0606)
在上一篇推文里,我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咱们科研人的处境(点击阅读原文)。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还从事科研工作,还在这个赛道,你就没得选。
那么,这里的启示是什么呢?难道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只是吐槽吗?当然不是。在我看来,这就要求我们把申报项目的“里程碑思维”切换到“处境思维”。
中标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是你取得的胜利吗?持有“里程碑思维”的人,肯定会说是的并且为此欢呼跳跃,毕竟努力多年的愿望实现了,并且这个胜利会带来很多派生的价值——比如职称评审的最大障碍被你清除,比如你终于可以跻身进入某类项目主持人的行列,再比如这会成为你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而被此后的你津津乐道。总之你会有点膨胀,飘了。
可一旦切换到“处境思维”你就会意识到,其实回归到这件事的本质,每次科研项目的获批立项,只是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两年三年甚至更长的科研周期里,你将被这个项目套牢,你将置身于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研究成果KPI的处境里,哪怕这些KPI都是你在申报项目的时候,自己给自己设定的。
因此,获批立项不是你的胜利,而是你的处境。这个处境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璀璨夺目,可你一旦置身其中、深陷其中,你会很难受的。“处境思维”会让你对这其中的艰难有所准备,不会过分乐观。
你可能会说,我切换思维方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难受?你老踏这是要我没苦硬吃?这倒也不是。这种思维方式切换的好处在于,你不会被成功的喜悦冲昏头脑,而是会用一种更加全面、更为冷静和审慎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成功。而你一旦全面了、冷静了、审慎了,你的状态就对了,这将为你接下来的项目研究带来持续不断的好处。
说到底,“处境思维”会让你对项目申报这件事情心存敬畏。而心存敬畏的人,才更容易成为长期主义者,做好科研工作,沿着这条赛道坚持走下去。
为了帮助更多人掌握以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技巧,给你提供实实在在的启发、借鉴和帮助,老踏联合3位科研团队成员共同开发录制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全攻略》的专栏微课,并邀请另外4位中标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嘉宾来参与课程的答疑。
该课程以ppt+视频录播+语音/文字答疑回放的方式呈现,共有4个版块,20节微课,总时长超过300分钟。
课程原价699元,现在限时特价
仅要169元即可订阅
课程形式为ppt+视频录播。 课程内容已经完整上线,随到随学,永久回放。 课程性质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年度项目申报通识基础课。 不排除项目申报政策会发生变化,请以申报年的最新政策精神为准。
——END——
号主老踏:复旦博士后,全国重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科科研工作思考&行动者,文艺老炮。《发论文、拿项目,其实很简单》作者。小红书同名教育博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学术链@科研院创办人,个人微信laota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