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究竟要不要去做个博士后呢?

学术   教育培训   2025-01-18 15:38   河北  

强 烈 建 议 科 研 小 伙 伴 星 标 本 号

茫 茫 文 海 ☆ 不 离 不 弃


文 | 老踏(laota0606)





1

有需要,那咱们就安排!
当我推送了自己是怎样考上博士的经历&经验文章(点击这里阅读原文)之后,有小伙伴在群里提问——

对,今天,现在,此刻,说安排咱就安排。


在我看来,进站成为博士后,其实是获得了一个为期2-3年的“窗口期”。具体到我自己,如果把这个窗口期用鸡汤味十足的表述方式来呈现,就是“看看梦想赋予你的那个世界”了。


至于这个窗口期究竟是给你未来的择业就业、职业发展创造了机会,还只是空耗了年华,单纯把这些问题顺延了2-3年,从而让问题变得更加严峻——那得看你是如何利用这段经历的,当然这里也有运气的成分。




2

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光阶段

我呢,就是那种踏踏实实(我叫老踏嘛,那是老~踏实了)、一直比较努力,但是客观的讲主要是运气好的那种类型。事先声明,下面即将开始的关于我的博士后期间业绩成果与职业生涯经历的介绍,完全没有自我吹嘘的意思,现在的高手实在太多,“牛人年轻化”的趋势也势不可挡,和他们相比,我显然并不优秀。


比如,我的一位博士同学是32岁评上的正教授,成为他所在高校史上最年轻文科教授;而我呢,我是在40岁才评上的教授。然后这些年放眼我的身边,80后、90后发表本专业学术顶级期刊的大有人在,我两只手已经数不过来。甚至大学时代睡在我下铺的兄弟,本硕博一路高歌猛进,毕业留校任教,早早就评上了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我的一位师兄也顺顺当当评上了长江学者的。


我这里要说的,只是纯粹从回顾自己职业生涯的角度来看,博士后的这三年是我科研能力提升、见识水平增长的黄金期。虽然论我的科研业绩,完全被前面提到的各位甩了十条街不止的。


博士后期间,我终于评上自己所在单位正教授,拿到了国家社科基金年度一般项目,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面上资助项目和特别资助项目,立项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入选省321人才工程项目第二层次名单,成为三个相关学科专业国家级学会的理事,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论文19篇,其中9CSSCI论文、6CSSCI扩展版论文,3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最终以“优秀”等级完成出站工作报告答辩。


博士后期间,我在航旅纵横APP上的飞行里程长期超过98%的人。应邀到多所985高校的二级学院/研究院讲学,去北京、广州、昆明、呼和浩特、贵阳、南宁、哈尔滨、石家庄、厦门、齐齐哈尔、延吉、通辽、百色、金华……等地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还陪同导师去普洱、去呼和浩特与当地高校洽谈双边合作事宜,去南京参加了为期两周的青年学者科研专项培训。


至于说到上海本地,我参加的学术会议、聆听的讲座就更多了,甚至我还在导师的授意下,作为“操盘手”和团队成员一起在我们研究中心举办过一次高层次论坛。而由导师发起,我们团队成员组织的读书会就更是如火如荼……博士后三年,我领略了圈内顶流学者的才学与风范,知道了“与志趣相投的人并肩作战”的美好与快乐,也懂得了自己的渺小和世界的广阔。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也从原来的省属重点大学跳槽来到现在的全国重点大学。



3

做不做博后,你该如何选择

看我在这里自吹自擂、自卖自夸,想必你早已不耐烦了。好了,还是回到这篇推文的核心议题,回到你。具体到你,你究竟要不要去做个博士后呢?


首先,要对这个选项做一个成本收益的分析,只有当成本可控且可以接受,收益(包括潜在收益、预期收益)能够显著覆盖你的成本的时候,这个博士后才是值得去做的。其实也可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加以说明,这2-3年的时间用来做博士后,对你而言会是一个机会成本最大化的选择吗?这是在不同选项之间来进行预期收益的比较,从而帮助你理性思考、正确决策。


其次,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去做博士后?你的目的不仅会指引你做出明智的选择,更会在你选择去做博士后之后,指引你度过忙碌而充实的在站时光。塞涅卡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要驶向哪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的风对它来说都是逆风。”因此,散步式的(据说毫无目的的行走是散步的本质)博士后经历并不会成就你,就拿我们团队来说,滞留多年、最后退站的小伙伴也不乏其人——反倒是在其他领域,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爆发点。


最后,你当然不是非得去做博士后。不管我所描述的博士后在站时光多么美好,那也只是我的选择,所谓孤证不立;另外我在站期间也有很多无奈和苦涩的,只是在这里被我选择性忽略。比如我一个北方人在南方不取暖的冬天看着宿舍塑钢门上肉眼可见的缝隙而瑟瑟发抖辗转难眠,比如我抛家舍业错过了女儿成长的关键阶段而导致现在的我正置身在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之中,比如我自费做在职博士后的基本盘就使得我必须面对原单位津贴停发和在站期间生活成本增加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重点在于,不管你最后做出的选择是什么,都一定要坚信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千万不要让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有关蚊子血和朱砂痣的隐喻干扰你的判断,“生活在别处”的思维方式是有害的,会让你辜负自己的选择。


至于说怎样完美度过博士后阶段(博士也可以参考),可以来看我的另一篇推文:想通过读博&做博后涨本事,你得做对六件事


好了,这篇推文的内容就是这样了,希望对你有启发。也欢迎你能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有需要的小伙伴,告诉他们: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我是老踏,我的个人微信号是laota0606。


欢迎关注老踏视频号
让我们一起学术成长、科研精进!




——END——



号主老踏:复旦博士后,全国重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科科研工作思考&行动者,文艺老炮。《发论文、拿项目,其实很简单》作者。小红书同名教育博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学术链@科研院创办人,个人微信laota0606。


老踏谈科研
75后教授、博导老踏眼中的科研、学术与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