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踏是怎么考上博士的?
学术
教育培训
2025-01-15 15:39
河北
强 烈 建 议 科 研 小 伙 伴 星 标 本 号茫 茫 文 海 ☆ 不 离 不 弃
文 | 老踏(laota0606)
相信你也很清楚,咱们做科研的这件小事呢,是由很多件大事儿构成的,其中之一是:你得提高学历水平,从本科、硕士一路过关斩将,提高到博士就最好了,然后再混上一个博士后的研究经历。而在这其中,考上博士是一个门槛,一次筛选。等你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咱这华丽转身进入科研赛道,就算是个正规军了。这篇推文,我想聊聊自己当年是怎么考上博士的,尽量捞干的说,看看能否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至于说怎样顺利毕业,咱们改天再聊。最好有人引荐,或者干脆自己给导师发邮件打电话——总之你得让导师知道你的存在,并且,要让他对你的存在有一个“印象”。至于怎么做到这一点,八仙过海吧。我曾经的失利和后来的考取,两者最大的区别,应该在这里。而关于这个“印象”,不是说你在和导师交流的时候,反复强调你是多么希望成为他的博士生,你是多么需要他,以及表达你对他有多么崇拜——尤其当你是个妹子,他是个汉子的时候。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你能在哪个层面,以哪种方式帮助他?告诉他你的价值,而你的价值越具有不可替代性,你考取的机会就越大。坦白说,早在考试之前,甚至早在我第一次面见导师之前,导师就已经倾向于要我了。原因很简单——在复习考博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我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其中有八篇是围绕着导师近期的研究课题,以及他所带博士生的专业方向来做的,而这里面还有两篇论文发表在了CSSCI期刊上。
你瞧,我是可以在这个方面为导师提供帮助的,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考取博士之后,在我去学校报到上课的火车上就接到了导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报告是由我主笔写出初稿的;而在我毕业之前,还成功地把导师给我提供的一个不到三千字的书稿框架,变成了接近30万字的书稿。当你决定走科研这条路之后,你的学术产出就是你的学术生命。不了解这一点,就别走这条路。无论是外语还是专业课,不认真复习、注重积累真的不行,想走捷径的侥幸心理只会成为你考取博士的绊脚石而帮不了你。前后为了考博,我断断续续也算是复习了两年多的时间的,那些专业阅读和外语学习,还真得有板有眼,马虎不得——否则,考场上,你会为此付出代价。而且这种复习和积累所带来的不仅是令人满意的考试成绩——当你通过了入学考试,开始正式的博士生学习生活之后,你就会发现,那些复习和积累都会成为你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天然凭借,经过考博这个阶段,你已经在智识上准备好去迎接新的开始了。在前面三点具有通约性的考博经验之外,我必须承认自己的运气,这一点必须着重说明一下。
001 外语不过线,没有人能帮上你。那年报考我导师的考生有十几名,最后参加考试的有八名。我的外语考了66分——如果不及格,就一定会被淘汰出局,就这么简单而残酷。002 专业课不过线,没有人能帮上你。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导师倾向于要你了,你的专业课怎么可能不过线呢?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然而事实却是,两门专业课,导师只批阅其中的一门,另一门你不过线的话,同样没戏。我的“另一门”考了66分,真的好悬啊,如果是考到59分,谁也救不了我。003 成绩排名也同样重要。如果排名不是第一,结果还是不好说的。以我为例,在八名考生中,初试我排名第三,复试排名第二,但总成绩我是相当于第一的。为什么呢?详细说一下。初试我只考了221分,有两个人都是考了222分的,他们并列第一,我是第三的。记得当时在网上看到自己这样的成绩,真的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了。显然,录取是按照成绩从上往下录的,而我报考的导师最多只能带两名博士。后来发现,这两个人里面有一个人的报考类别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这个类别是不占导师的招生名额的,所以,我就相当于第二了,悬之又悬——如果导师今年只有一个名额,那我很可能没戏。而复试呢,也真的很悬——我得到82分,但是有一个考生居然拿到86分!可能有人又会不明白了,你说导师倾向于要你,而复试环节导师应该起到绝对作用的,那为什么你的成绩还不是最高呢?老实说,一开始我也认为自己复试会没有问题的,可进了复试考场我就傻了——居然导师组的四个导师都要给分,之后分数加总,再除以四。好在,自己的论文很给自己争面子,而且幸运的是,我抽签答题环节抽到的题目又比较简单。如果不是这样,可能我的分数还要更低些的。等复试成绩公布之后,自己查看了一下复试第一的那个考生的初试成绩,发现他的外语成绩只有四十几分的;而初试第一的那名考生呢,他的复试比我少了4分。
这样一来,淘汰掉单科成绩没有上线的考生,初试复试成绩按照1:1的权重一加权平均,我的成绩就成了排名第一的了。至此,总算是柳暗花明、有惊无险,只要导师有一个招生名额,那我就可以被录取了。好了,这篇推文的内容就是这样了,希望对你有启发。也欢迎你能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有需要的小伙伴,告诉他们: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END——
号主老踏:复旦博士后,全国重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科科研工作思考&行动者,文艺老炮。《发论文、拿项目,其实很简单》作者。小红书同名教育博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学术链@科研院创办人,个人微信laota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