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读完我的《月饼小小,趣味多多》一文后,小儿说,老妈,月饼礼盒还有一重美嘞,你咋没写呢?
什么,还有一重美,我咋没看到呢?
小儿说,礼盒的第二层,在披毯和香薰盒子下面,有一个桌摆。
我明明已经把礼盒里的东西都掏出来了,若有桌摆,我应该能看到呀。男男说有,那肯定有。赶紧打开礼盒第二层,最底层除了有一幅画,也没有桌摆呀。
小男说,老妈,那幅画就是桌摆,你把画拿出来试试。天啊,我以为那幅画是印在盒子上的图案,没想到,它居然能拿下来,还是一个漂亮的桌摆。
放到桌上后,我才看出,画的内容是孙悟空在天庭做弼马温的情景。还别说,画上的孙大圣,头戴官帽,身着绯袍,脚踏祥云,再加上四周奔腾的骏马,整个画面,甚是生动。
呵呵,因为粗心,落掉一重惊喜;也因为粗心,多了一篇短文。
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得得失失中,人生惊喜连连,当然,偶尔也有惊吓😂😂
今天中午,四个人分吃了两块甜而软糯的月饼。对我来说,月饼固然好吃,但更好看。月饼图案实在是太精致,拍下来,共赏月饼,共度中秋。
春日桃桃
今天,还有一大收获,那就是上了四节课。课上,带孩子们赏析了试卷中的余秋雨散文《西湖梦》,讲了试卷中苏轼的词《西江月》。
《西湖梦》中有,有对苏子的描写,对于苏堤和苏子,余秋雨给予极高的评价。
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苏子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更是我喜欢的一首词。词后的主观题是这样的:苏轼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道,有评论说:“读者可以在这首词中见到词人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请结合诗歌内容,从手法角度简要分析。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表现手法,学生早烂熟于心。逐句分析,逐句找出手法即可。借景抒情,双关,直抒胸臆等,多数学生能够顺利答出。
中秋节的语文课上,能和学生一起读美文,赏读背诵苏子中秋诗词,对梅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今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今晚,我们美美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