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
海南多地出现持续大范围强降雨天气
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
我省部分市县发生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供水系统毁损、食物安全难以保障、居住条件受到破坏、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人口流动性加大、人群抵抗力降低以及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各类传染病疫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洪涝灾害发生后,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
1.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器具经常倒空清洗,保持干净。
2.食品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餐具须清洁、消毒后使用;不吃腐败变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
3.环境卫生。被洪水浸泡的房屋需要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
4.及时就医。身体不适时,及时找医生诊治。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气溶胶以及密切接触传播。洪涝灾区临时安置点,居住环境集中,人群密切接触的机会增加,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加大。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提倡自我健康监测,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2.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环境卫生。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肘等遮住口鼻,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洪涝灾害发生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1.做好防鼠措施。防止鼠类进入室内,清扫鼠类尿、粪污染时要适当防护。
2.畜牧养殖区、生活区内保持清洁。
3.在接触患病牛、羊等牲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4.病死动物集中处理。倡导人畜分居,不喝生奶,不食未熟的肉、病死、溺死的家畜。
5.做好防蚊虫措施。在居所内安装防蚊虫设施;野外活动人员应做好防蚊防虫叮咬的准备,如穿长袖衣裤,裸露部位喷涂驱避剂等。
海南省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束
预计,10月31日~11月2日,受偏北气流影响,海南岛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3日~5日,转受东南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岛将有新的强降水天气过程。
10月31日~11月2日,受偏北气流影响,全岛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全岛大部地区29~32℃;最低气温中部地区17~20℃,其余地区20~23℃。
11月3日~5日,受东南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全岛大部分地区有暴雨,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最高气温全岛24~28℃,最低气温变化不大。
预计,11月3日08时~6日08时累积雨量:文昌、琼海、万宁、屯昌和琼中200~300毫米、局地可达500毫米;海口、定安、澄迈、临高、儋州、白沙、五指山、保亭、陵水和三亚100~200毫米;昌江、东方和乐东60~100毫米。
10月31日~11月2日,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附近海面,风力6~7级、阵风8级;海南岛东部、南部和西部海面,北部湾海面,风力5~6级、阵风7级;琼州海峡,风力5级、阵风6级。
11月3日~4日白天,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海面,西沙、中沙群岛附近海面,风力6~7级、阵风8~9级;海南岛西部海面和北部湾海面,风力6~7级、阵风8级;琼州海峡和南沙群岛附近海面,风力5~6级、阵风7级。
11月4日夜间~5日,海南岛东部、南部和西部海面,北部湾海面,西沙、中沙群岛附近海面,风力6~7级、阵风8~9级;琼州海峡,风力6~7级、阵风8级;南沙群岛附近海面,风力5~6级、阵风7级。
11月3日至5日,海南岛将出现新的强降水天气,强降水落区和10月28日至30日的秋季暴雨过程重叠度较高,请有关部门密切关注海南省气象局后续最新预报,提前做好水库科学管理,加强隐患点安全排查,同时,仍需继续做好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风险防御工作。
来源:海南疾控微信公众号、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
编辑:陈敏
审校:肖飞
责任编辑:吴春燕
值班主任:张琼
监制:薛烨
点亮“在看”,为小编加个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