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生里到底有没有虫?

健康   科学   2024-10-07 09:30   广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河鲜、鱼生是两广(广东、广西)餐桌上的美味,人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又会有所担心:鱼生里到底有没有虫呢?
根据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的推算,全国肝吸虫病感染人数为1249万人,在一些肝吸虫病流行高发地区,居民感染率甚至可以高达60%。肝吸虫感染后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治疗与预防也不难,但危害在于慢性感染,因为多数感染者自己并不知情。除了损害肝脏和胆囊外,还会导致全身出现多种复杂的并发症,长时间感染甚至会继发胆结石、胆管癌、肝硬化和肝癌。


👉肝吸虫从何而来---未熟透的淡水鱼、虾👈


自然环境中的淡水鱼虾肌肉内不可避免地会携带一些寄生虫的幼虫,肝吸虫就是其中之一。广东人爱吃鱼生,因而是全国感染肝吸虫最高的省份。两广地区传统上有多种吃生鱼的饮食习惯:鱼生,就是将新鲜打捞上来的淡水鱼、虾切片蘸调料生吃;也有将生鱼切成薄片,加入滚烫的粥或米线中的吃法。虽然味道鲜美,但这些吃法,不能保证鱼肉彻底熟透。总而言之就是吃了未熟透的鱼或虾。吃了被感染的生鱼,肝吸虫幼虫在体内被激活,一般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几小时内即可到达肝内胆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肝吸虫病,人们了解甚少👈


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与吃鱼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华支睾吸虫,简称肝吸虫,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是多数人感染后的表现。个别感染肝吸虫严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慢性感染肝吸虫可出现肝内胆管结石、感染,胆管狭窄、甚至胆管癌,是其主要危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治疗并不难,关键是要重视👈


肝吸虫病治疗起来并不困难,抗寄生虫药吡喹酮、阿苯达唑均可以有效杀死体内的肝吸虫。因而其危害主要在于不知情的慢性感染:很多人不知道吃生鱼后会感染肝吸虫,且肝吸虫感染大多数人几乎没有症状,甚至十几年都不知道被感染,不少患者因不明原因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反过来追究原因原来是长期肝吸虫感染所致。


肝吸虫不会全身跑,会在肝胆管内“结婚生子”,产卵并分泌有毒物质,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胆管炎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胆管结石和胆管癌是危害最大的两种:死亡的虫体碎片、虫卵、胆管上皮脱落细胞会形成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胆石的核心往往可找到华支睾吸虫卵;成虫会破坏胆管上皮,出现局部胆管的炎症、扩张及上皮增生,这与胆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了肝吸虫👈


首先回忆自己有没有吃鱼生活不熟鱼片的经历或习惯,若有则需要高度怀疑,做粪便检查寄生虫卵可以诊断。但在轻症感染者中,粪中虫卵很少,较难检出,可以通过通常多检几个涂片、沉淀集卵法等方法提高检出率。


👉注意:芥末、白酒并不能杀虫👈

有人觉得吃鱼生时的蘸料,比如高度白酒,大蒜,芥末和醋等是可以杀死鱼生里面的寄生虫,其实是心里安慰。作为寄生虫的一种,肝吸虫在幼虫阶段具有囊壁,能耐受胃酸,更不用说酒、酸醋、辣椒等一般调料了,囊壁的存在使各种物质均难以进入虫体。其实在电视节目上已经有很多现场实验证明,经过这些蘸料处理的实验组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幼虫均是存活的。囊蚴在醋(含醋酸浓度3.36%)中可活2个小时,在酱油中(含NaCI 19.3%)可活5小时。


尽管有这层囊壁,但其还是耐受不了高温,只要熟透非死即残。有人做过实验,在厚度约1mm的鱼肉片内的囊蚴,在90℃的热水中,1秒钟即能死亡,而70℃需要6-15秒内才能全部死亡。在两广饮食习惯中,常常为了追求味道“鲜美、不老”,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未能杀死全部囊蚴,而感染上肝吸虫病。


预防的关键就是:熟透,改变喜欢吃鱼生、生吃肉类的习惯,无论鱼虾都要熟透来吃,免得给自己带来患病的风险。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



鱼生里到底有没有虫?-----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第3578帖






马医生推荐






小心!这些海鲜可能有寄生虫!

威胁全球近一半人口的寄生虫病

一不小心鱼刺卡在喉咙,该怎么办?


兰世亭
由资深外科教授创建,10年来每日推送一篇健康相关文章,风雨无阻,已经推送了3600+帖(原创3100+帖),包括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和常见疾病的诊疗,不定期会推出有声版,包括普通话和粤语。请您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