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尽管时代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
★ ★ ★
★
读经典,悟原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4年9月29日在16号楼213开展了思享读书沙龙第九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研读的文本是《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复信草稿>》。院长王永章教授、副院长毛天虹教授、学院青年教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由陶廷昌博士主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健老师主讲,主讲题目为: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复信草稿》:求解跨越“卡夫丁峡谷”之问。
李老师首先对本次研读的原始文本(《复信》及《复信草稿》)以及与“卡夫丁峡谷”问题有强关联性的其它文本(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恩格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和《<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并结合国内外学术前沿提炼出一系列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批判性问题。
其次,李老师就“如何阅读文本”展开说明。李老师指出,阅读经典文本需要把“问题意识”贯穿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在阅读前,要把“选题”(何谓“跨越”、何谓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文本群”(与《复信》有共性问题的文本)、“国内外研究现状”实现有效结合,以此敏锐捕捉当前学术界关于“卡夫丁峡谷”的研究动态;在阅读中,需要文本对照,从而找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同时以“问题链”的方式组成是否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一总问题的小问题和问题域;在阅读后,要形成对经典文本的初步认识,即在马克思对跨越的条件和社会性质的分析地基上认识和把握“何以跨越”的问题,并围绕此核心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紧接着,李老师立足经典文本与中国现实搭建起一个极具创见性的思路框架。一是“跨越”设想:从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未来走向、跨越的条件和社会性质);二是“现实”指向: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设想(跨越后的社会建设:侧重强调所有制关系和生产力发展);三是当代“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跨越后要回应在何种意义上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从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最后,李老师总结出在阅读文本中积累的、仍需有待澄清的若干问题。问题一:对“跨越”理论的批判与批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它对社会形态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与发展。问题二:“公社”可以作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它跟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关系。问题三:吸收资本主义成果的社会主义是跨越的条件,那么如何理解这种社会主义和通过“走自己的路”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问题四: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证实吗?问题五:如何更深层次理解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在我国的实现与进一步发展。
主讲结束之后,与会全体人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带着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与李老师进行了深入讨论。王永章教授为此次读书会作点评总结,他指出,想要悟原理就必须读经典,读经典就是为了悟原理;读经典不能用看小说的方式,而应该是精读、研读、细读和品读,这样才能读懂悟透原理;悟原理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原理是一般性的东西,问题是现实性的东西,只有把一般性的原理与现实性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力量;我们今天研读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就是运用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审视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这是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通过研读与讨论,与会老师和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了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复信草稿》,深刻领会其中“卡夫丁峡谷”的丰富内涵,加深了对历史唯物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本次经典原著系列读书会活动活跃了我院的学术氛围,激发了老师同学们的原著学习热情,提升了大家的学术探究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并以“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观照中国问题,从而充分感受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哲学根据。
★
★ ★ ★
★
来源: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陶廷昌
图片:杜泓锟
编辑:杜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