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教学经验交流会。会上来自全国8所院校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如何有效融入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进行了教学经验交流。
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的董欢老师做了题为“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的实践——以小学思政课堂探究为例”主题发言。她从小学段思政教材解析、小学段思政课堂实践、小学段思政科研尝试三方面,结合区域昆曲课案例、江苏省《基于统编思政教材的“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研究》课题、学校思政育人品牌等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中学的夏平洲老师做了题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政课的融合之路”交流发言。他从学校课程设置、教师选择、融合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渭塘中学的具体做法。以初三上册第九单元《守望精神家园》为例,介绍了本单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讲透中考考点又联系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教学案例分析,又有学校融合教学的顶层设计。
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东校的王美燕老师做了题为“红色影视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与探索”交流发言。介绍了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努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路径。她在课堂播放《国家记忆》中科学家林俊德事迹,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创设情境、层层提问,将红色影视资源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外实践方面,通过劳动模范爷爷奶奶的现身说法,引导孩子们弘扬劳模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学习实践。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实验中学的李晓木老师做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策略”交流发言,从背景、具体做法、成效和探讨四个方面总结思政课课堂从导入环节、讲解环节、多渠道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经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情、意、行四维系统为切入点,及时整理、反思、完善,便于可持续地开展活动、指导实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更具特色、更接地气、更有实效性。
上海市医药学校的黄梦佳老师做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融入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学研究”交流发言,她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她表示,本课题遵循由理论到实践、实践上升到理论的研究脉络,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案例分析法,试图总结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的优化路径。
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的杨汤颖老师做了题为“‘大思政课’背景下新的文化使命落实与思考——以高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例”交流发言,杨老师从新的文化使命是什么?高中阶段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从“研读”向“研学”的方向转变。为学生在学前、学中、学后搭建学习支架,形成在行走中深化认识,行走中读懂中国,行走中更加热爱祖国。
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的徐志坚老师做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发展历程与建设实践”交流发言,他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在全国开设的历程,大中小学教材的编写过程,对比了不同学段教材的特征,分析了现在教学的基本设计框架。作为上海市重点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负责人,徐志坚就以自己负责的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例,详细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不同学段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并结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教学实践做了经验介绍。
最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耿步键教授进行了点评。他指出,针对不同学段思想政治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必须把握的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时代热点,从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做好规划设计,是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同学段的老师展开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备课过程中更加自觉把握不同学段的特点,又有教学侧重展开教学,本次会议对于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升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何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