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香|三棒鼓

文摘   生活   2024-08-20 09:05   湖南  

在家刷手机,刷到一个三棒鼓视频。同台上演的是三个男人,一个边打边唱,一个敲,一个抛棒。我感觉一下子穿越到了从前,回到了远去的曾经,听着久违的腔调,像是见到失联许久的亲人,心情异常激动。视频不长,给我的震撼却不小。

我对三棒鼓的模糊记忆,从缝隙处渐渐撕开一道口子,逐渐显现,一点点清晰起来。
三棒鼓,因抛三根棒和敲锣打鼓而得名,集打击乐器、口头文学、技艺表演、武术杂耍为一体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起源于唐朝,流行于武陵山区一带


小时候,家住湖南石门县小山村。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老人寿宴、新居落成等常有三棒鼓表演。

正月间,见的三棒鼓最多,常常一天都有好几波人用三棒鼓流动拜年,家家到,户户落,送祝福、送吉祥、送平安。我们这些孩子觉得稀奇,跟在后面跑好多家,看他们表演。

三棒鼓拜年,首先是一阵锣鼓响,叫闹台,然后开唱开耍。大人小孩听到锣鼓响,纷纷跑过来围观。那个年代下村的电影都不多,常常几个月才轮一次。听到有好看的电影,往往跑几十路,翻山越岭到他村,半夜还有成群结队的人叽叽喳喳举着火把赶路。大家很难看到真人表演的文艺节目,正月间能看到三棒鼓现场表演,乡亲们是格外精神。

拜年来的三棒鼓表演队,一般是家人班子或者是亲戚组合而成。他们有随口而出的唱功,随机应变的能力,抛撒三棍的功夫,打鼓敲锣的技巧。顺口的美言美语有韵律有节奏,听得舒心;眼花缭乱的棍子在空中抛得带劲,看得爽心;锣鼓声响彻山谷,听得提振精神。三棒鼓一来,将乡村的年味持续推进,人们的欢声更多了。

拜年的词语大同小异,家家户户基本是一个调一个腔。他们都是受过专人指点、反复操练的。三棒鼓唱词通俗易懂,并根据环境变化和所处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例如到了姓王的人家,敲锣的人边敲边唱:“王府朝南开,财喜迎进来,六畜兴旺粮仓满,样样都出彩,都出彩……”后面的三个字跟着节奏重唱一遍,加重语气。打鼓人接着唱:“男孩长得帅,女娃长得乖,读书成绩准第一,大红花儿带,花儿带……”耍棍的人,脚不停,手不止,棍的高低、节奏,要与唱的、打的、敲的完全合拍,否则称不上精彩,别人会指指点点、嗤之以鼻。抛棍子的人注意力必须相当集中,绝不能因旁人说三道四而影响节奏。如果一不留神棍子掉到地上,预示一年的好兆头被毁,主人肯定会不高兴敲三棒鼓的人讨不到彩头不说,遇到火爆脾气的主,还指不定怎么对付他们。爱听吉祥话,是人的天性,主人听了奉承话,看到精彩表演,心里舒服,有钱的少则几毛多则几块,没钱的会从米缸里舀一些米给他们。这叫“喜尚往来”,欢喜,是过年的主题,大家以此释放着热情。

我家,就是给他们一升米。据说,他们的米背不动了,就到当地供销社换钱。也有人见过,他们将得来的米给三组的五保户树嗲十多斤,树嗲当时是感动得眼泪婆娑,还给他们磕头致谢。老百姓觉得他们是凭本事闯荡,用善心感动天地,因此,很尊重他们。


他们为了多跑几家,每家的时间不会太长,也就十来分钟。有个别的故意拖延时间,想多看会儿表演,再给赏钱,表演者就要更加卖力。如果家里有客人,为了留客,会多出点钱,要他们耍一、两个小时,还给他们准备丰盛的饭菜。

有一次,我到姑姑家拜年。她家好多客人,内三层外三层围坐在火坑边,每人一杯茶,谈天说地拉家常。火坑里烧有粑粑、红薯。孩子们三五成群拿着自制玩具玩游戏打发时间。我姑父的妹妹妹夫是拿工资的人,比农村人有钱。他私下与打三棒鼓的三个人说好耍两小时,还管一顿饭,给他们50块钱。那个年代,一般工人的工资一月也就三四十块。他们有时候跑几天也未必能挣到50块钱,当然满心欢喜。

打三棒鼓的是一家人,父亲领一儿一女。父亲敲锣;耍棒的是小男孩,十四五岁,有几分帅气;打鼓的是小女孩,十二三岁,看起来很乖巧,让人怜爱。父子三人很是默契,父亲首先起头,边敲边唱四句,小女孩的声音很美,她顺着父亲的思路一边打一边往下唱,随口便来,得心应手。男孩一直抛着三根绑有红色彩绸的棍,且跟着锣鼓的节奏有条不紊,不乱章法。锣鼓的节奏快,他抛棍的节奏也加快。锣鼓慢,他就抛高些,步伐慢一点。我是专看抛棒了,佩服那三根棍在他两手轮换,在空中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接住。红色的彩绸,好似龙的尾巴,拖在棍的后面,摆来摆去。神奇,太神奇了!

他们首先将姑姑一家人轮流恭维一番,上到六十多岁的奶奶,下到还不会走路的小老表。然后唱姑父妹妹一家人,把姑夫夸得是眉笑颜开,连声说,五十块钱花得值。然后其他亲戚、其他观众是见一个夸一个。见我特别关注跟着抛棍的移动,还给我也来了几句,我还有点印象:“小妹可爱人,看耍很专神,灵动双眼有主意,日后能写文,能写文。”夸得我都不好意思,连忙往后退。

这种近距离地看演出是可遇不可求。我太专注,妈妈生怕我妨碍了耍棍的大哥哥,时刻拽着我,把我拉开。他们唱的顺口溜真悦耳,都是五个字或者七个字的,听着不费劲。但我的注意力不全在此,只感觉他们还唱了农民割谷、割麦子、割油菜的丰收场景,还唱了赶集买东西时算错帐闹出的笑话,全都是喜庆的内容。围观者是越来越多,大家过了把看戏的足瘾。

不久,我们那里的大人小孩开始流行耍棍抛石子。我的兜里随时都揣有几个小石头,有事没事就抛。三个石子两只手,手到心到眼睛瞅,相互轮换特有神,石子玩得真是溜。开始不会,接这个掉那个,手忙脚乱,练了很多次以后,掌握了节奏,也还有点感觉了。

打三棒鼓,也有用刀代替棒的,空中银光闪闪,这个更精彩。技艺高超的,还腾空飞脚,令人眼花缭乱,观众拍手称绝。

我发现,在三棒鼓唱词里,采用了五言七言诗的表达方式,还有填词的短句结合,尤其是三字句(一剪梅、钗头凤、西楼月、相见欢、长相思等词牌中都有三字句),读起来铿锵有韵,富有美感。三棒鼓艺人们凭借其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遇事叙事,见景唱景,即兴创作。唱词幽默风趣,俗中见雅,妙趣横生,生动,又押韵,太厉害了!

2011年5月23日,三棒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三棒鼓表演走上了文艺演出大舞台,走进了学校、乡村、社区,老百姓经常可以看到三棒鼓的节目。我听说,最近石门有一家民宿就采用了三棒鼓表演,招引顾客,非常火爆,有的顾客就是奔着三棒鼓来住宿的。

现在,三棒鼓艺人还自觉化身为民间宣传队。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他们常常收看电视节目、读书看报,从中了解国家时事政治,然后编成三棒鼓词,适时展开宣传,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将党的声音送进了千家万户。

三棒鼓遇到了新时代,必将得以不断传承,并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 | 袁清香


往期精彩回顾











袁清香|爱上常德米粉

袁清香|拉船佬

袁清香|红薯粉丝

袁清香|妈妈的背篓

袁清香|青山沟追梦

袁清香|锅巴香

袁清香|舂米

袁清香|春雨正当时

袁清香|春,悄悄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