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香|端着饭碗与邻里谈天说地的温馨时光

文摘   生活   2024-10-21 13:06   湖南  

(图片源自网络)

在我的记忆深处,每到吃饭时间,大人、小孩们总喜欢端着饭碗到老屋外墙边、禾场里,交头接耳吃饭。这种场面十分温馨,其乐融融。现在想起,仍然蜜意萦绕。


乡村的傍晚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人们在收工回家的路上就谈论着你家晚饭是什么菜,我家晚饭又是什么菜。特别是掌勺的女人,遇到什么不懂的,会盘根究底地问清楚。回到家中,立马实践。

我们家族大,住户紧挨,锅中翻炒声左右隔壁家可以清晰地听到。哪家在炒腊肉,哪家煎有鸡蛋,哪家焖了红薯……飘过几个田埂,一嗅便知,这些秘密想藏也藏不住。孩子们吃饭时总爱端着饭碗到处遛达,一是自己家中有好菜,想显摆一下;二是想看看别人家有什么不同的菜肴;三是想听听外面的见闻。

大家相互换着菜吃,你往我碗里夹,我往他碗里夹,谁也没有在意是否卫生,是否健康。虽然每家菜品很少,可大家凑一起,菜品就多了,吃饭更有味。大人们说,在外面吃饭容易吃进去风,会闹肚子疼。可肚子没疼之前,我们谁也听不进去,端碗出门含着饭菜嘻嘻哈哈依旧。其实大人们也常端着饭碗在外面说话,大胆的孩子还以此反驳。有人调侃:爱跑的人,一顿饭可以跑几个生产队。

奶奶家里的伙食比我家好,油多一些。我最喜欢奶奶家的藠果腌菜。不过我们是分家了的。奶奶不叫我,我不会主动进去夹奶奶家里的菜,怕她的那双眼睛。叔叔也分了家,但奶奶对叔叔家的弟弟要好很多。他可以随便进去夹菜,就像自家一样。我想吃,便要叔叔家的弟弟夹来,我用自家他喜欢吃的酸萝卜交换。其实,奶奶知道我们的小把戏,看破不说破。二伯家如果弄了肉吃,林妹会趁大人不注意偷偷藏两块肉在碗底,出门便给我递眼色,我心领神会与她到一旁。她赶紧悄悄夹给我,我赶快吃掉。林妹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写作业有点吃力,作为交换,我就帮她做作业。


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没有微信,得到的消息都是口口相传。孩子们扒拉一口饭到嘴里,忽然听到明天某村要放电影,马上屏住呼吸,停止咀嚼,生怕因此错过或误听了这个重要信息。大家会利用吃饭的档口商量什么时候出发,走哪条路,带谁去?

商量这些事,大伯家的大哥和我的哥哥有绝对发言权,他们大些。弟弟妹妹为了明天能跟着一同看电影,会将自己家里好点的菜,奉献出来,巴结大哥和我的哥哥。这些,家中大人知道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们去。小孩子出远门看电影,有大孩子带着也放心些。有时候大人还亲自把炒的焦黄豆、熟花生、焖的红薯等好吃的小食品送到大哥家里,特意交待大哥要带好自家孩子。当然,大哥是吃人的嘴短,满口应承。


端着饭碗化解矛盾,比什么方法都灵。

一次,隔壁王婶家的牛,扯掉绳子,跑到伯母家的红薯地里,风卷残云般偷吃了一大片红薯藤,把地嚯嚯得一片狼藉。这可把伯母心疼坏了。她骂了不听话的牛,又骂了牛的主人。王婶虽然理亏,因伯母话说的难听,也不甘示弱,开始翻旧帐,“去年你家的羊还吃了我家的几十株黄豆……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冷静下来,两人都觉得这是牲口惹是祸,又是邻居住着,本来就是一大家子,吵的过了头。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气渐渐也消了,只是拉不下脸,找对方说话。

秋末冬初,又是晚饭时间。从来不端碗到外面吃饭的伯母,见还有阳光照在禾场,就搬了把板凳坐在外面吃饭,享受着夕阳送来的温暖。王婶家里的鱼炖腌菜刚做好。她盛了碗鱼,舀了碗汤,女儿芬兰送给伯母。伯母受宠若惊,赶紧就台阶而下,笑笑嘻嘻的,还将自己煎的辣椒鸡蛋给了芬兰一些。接着,王婶也端碗出来,伯母忙给她搬来凳子。

从此,二人关系又和谐如初。

作者 | 袁清香


往期精彩回顾











袁清香|柚子树下的快乐时光

袁清香|三棒鼓

袁清香|拉船佬

袁清香|爱上常德米粉

袁清香|红薯粉丝

袁清香|妈妈的背篓

袁清香|青山沟追梦

袁清香|锅巴香

袁清香|舂米

袁清香|春雨正当时

袁清香|春,悄悄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