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主席、范主席、陈主席,各位文学朋友:
大家上午好: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今天,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文学而相聚,欣喜无比。
借此机会,我衷心地感谢文学前辈的引领,感谢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鼓励我的至亲、文朋好友和未曾谋面的读者朋友们!感谢所有为《一缕清欢》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们!向你们致敬!(鞠躬)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邂逅了《时光捡漏》,借助这个平台,我曾经的涂鸦之作得到了亲人、同事、文朋好友的关注和鼓励,我就像一个羞涩的小媳妇一样,是读者朋友包容、接纳了我这个蹒跚学步的文学爱好者。
我乐此不疲地用拙笔记录我之所见、所闻、所感,游弋于酸甜苦辣的云端,给灵魂一个安放地。小小说《开锁》发表在2022年第七期的《小说月报》,至此,更笃定了我写下去的勇气。每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发表在《西安晚报》《宝鸡日报》等报刊,心情不亚于买彩票中大奖。
人生就是一场苦旅,普通人的生活说穿了就是“过日子”,工作之余,我用拙笔记录琐碎的生活,精选了其中95篇文章汇编成《一缕清欢》,全书约27万字,分为六辑,分别是:“一缕清欢”“雍城风物”“烟火人生”“杏坛清露”“天光云影”和“走近贤哲”。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世界上最忙碌、最卑微的人,因为生的女儿多,她的脸总是阴郁着,作为家中的第二个女儿,我一直按照男孩的标准来处事,姊妹中农活我干得最多,对劳动场景我是那样熟悉:父亲背粮食上楼时如老牛般的喘息;焦炙炎热的夏日,乡亲们割麦时流汗吞苦的心酸;中秋夜,我们一家人掰玉米棒、拉秸秆的孤独……父辈们拼命流汗挣生活的日子早已经烙进了我的生命深处。我的父母亲就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缩影,我抒写土地上父辈们的欢笑和悲伤、痛苦和挣扎,从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中反映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嬗变。我用他们的故事折射时光的云影,用文学关注时代,抒写生活,也把一颗通透通灵的心捧给读者。
生活中,总有美好温暖人心。收养智障弃儿的老张、雨夜坚守岗位的交警、命运多舛的翠婶、人美心善的漂亮女人、暖心的闺蜜……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常常在我心中暗流涌动,我只是一个文字的转述者。虽然没有写出思想有深度、情怀有温度、眼光有高度、内容有厚度的文章来,但我“深采民间千尺水”,用心感受和探索生活,记录生活,让文学为生活发声。
从教三十多年,我清晰地记得那个叫凯的男孩刚从1000米中考体育测试的赛场上跑下来,就被亲戚接走,气喘吁吁地赶去见弥留之际的父亲。后来,在巨额的债务面前,母子俩拒绝我免去水费的善意震撼了我,尊严和坚强是人性品质的巅峰。那个男孩就是我编剧并饰演的微电影《向阳花》的原型。2018年,这部微电影荣获陕西省中小学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小小的奖项,莫大的鼓励。我知道,只有用笔书写责任和良知,描摹人性,致敬生命中的美好,作品才会闪烁光泽。
“人间有味是清欢。”人生真正的幸福是清淡的欢愉。杨绛先生说:“人生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在锅碗瓢盆中,拨开烟熏火燎、杂草丛生的一地鸡毛,捡拾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暖、一粥一饭里的烟火气、那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和那存放于老房街巷里的浸透了生命最初欢乐的乡愁;我记叙这烟火流年中的丝丝温暖、缕缕情意;在一碗臊子面、一池碧水、一盏红灯笼中寻觅人性的美;回味着曾经把青春站成的沧桑、黑发染成的霜华和苦乐参半的教书生涯;在春看花、夏闻蝉、秋赏菊、冬观雪和背起的行囊中抒写旅行的欢愉。
冯骥才说文学是生活的苦果,但我从苦涩中却尝到了几丝甜滋滋的味儿。我只求捡拾清欢一缕,将生活的味道、人生的意趣、人间的情味从苦的枝干上吮吸出来,带着微笑,把岁月的打赏汇聚成一首首清欢之歌。
各位文学前辈、各位领导、各位文学同仁,首次出书,肯定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只要能带给你一丝丝心灵的慰藉或精神的愉悦,我所有的付出就是值得的。今后的文学之路上,还需要各位继续关注我,鼓励我。
感谢大家的聆听,祝大家体健笔丰!在文学之路上越飞越高!
谢谢大家!
靳秀萍,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时光捡漏》《芳菲随笔》《凤翔微报》和《雍州文学》等微信平台,亦有作品发表在《宝鸡日报》《西安日报》和《文化艺术报》《羊城晚报》等。2017年指导并饰演的微电影《暖流》荣获宝鸡市中小学微电影大赛三等奖,2018年指导并饰演的微电影《向阳花》荣获陕西省中小学微电影大赛一等奖。
主 编 | 芳菲
责任编辑丨李强 赵红娟
后台编辑 | 张敏 冯媛 辛玲
张晓妮 李向宁 白瑞妮
签约摄影师 | 陈书明 王虎勤
主 编 | 芳菲
责任编辑丨李强 赵红娟
后台编辑 | 张敏 冯媛 辛玲
张晓妮 李向宁 白瑞妮
签约摄影师 | 陈书明 王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