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不仅是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物理屏障,还容纳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被称为皮肤微生物组。皮肤微生物组在维持皮肤健康、免疫教育和天然产物分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或微生物群落平衡失调时,皮肤疾病甚至全身性疾病就可能发生。因此,深入了解皮肤微生物组的组成、功能和与皮肤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启迪新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皮肤微生态
皮肤微生态是由皮肤表面的全部微生物及其遗传信息和功能组成的集合。这个概念不仅涵盖了微生物本身,还包括微生物与宿主(人体)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进化关系。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稳定的皮肤微生态状况[1]。人体皮肤上承载着大约1000多种、总量达1千亿个微生物,其中包括74%至80%的细菌,5%至10%的真菌,以及10%至20%的病毒[2]。这些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与宿主组织、分泌物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图片来源自文献
保持皮肤微生态的平衡对维持皮肤健康至关重要,并且这种平衡不仅影响着皮肤屏障功能、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还与皮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紧密相关。因此,了解并维护皮肤微生态的稳定,对于保障皮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屏障与皮肤微生态
皮肤屏障分为生物、物理、化学、免疫四个层次。皮肤微生物组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皮肤屏障的构建和维护:
生物屏障:皮肤表面定植的常驻菌构成了天然的生物屏障。它们通过竞争营养、产生抗菌物质、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定植。例如,表皮葡萄球菌可以产生抗菌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生长。这种生物屏障的作用对于维持皮肤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易感人群,如特应性皮炎患者,其皮肤微生态失衡可能导致病原菌过度增殖,加重病情。
图片来源自文献
物理屏障:角质层是皮肤物理屏障的核心,由多层角质形成细胞组成,细胞间由脂质填充,形成紧密的屏障结构。皮肤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角质层的形成和维持。例如,表皮葡萄球菌可以分泌鞘磷脂酶,增加皮肤中神经酰胺的水平,从而增强角质层的保湿能力和屏障功能。此外,皮肤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过程,调节角质层的更新速度,保持皮肤屏障的完整性。
图片来源自文献
化学屏障: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是抑制病原菌生长的重要化学屏障。这种酸性环境主要受汗液和皮脂的影响,而皮肤微生物也参与其中。例如,棒状杆菌可以分泌脂肪酶,将皮肤表面的甘油三酯分解为游离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具有抗菌活性,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固有免疫屏障:皮肤固有免疫系统是机体对抗病原菌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由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细胞组成。皮肤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固有免疫细胞的发育和活化,增强皮肤免疫力。例如,皮肤微生物可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增强皮肤的抗菌能力。此外,皮肤微生物还可以刺激皮肤细胞产生抗菌肽,进一步增强皮肤的抗菌能力。
适应性免疫屏障:皮肤适应性免疫系统主要指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反应,其建立需要微生物的参与。例如,皮肤共生菌可以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维持皮肤对自身抗原和共生菌的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此外,皮肤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影响T细胞的分化,调节皮肤免疫反应的类型,例如,促进Th1型免疫反应可以增强皮肤的抗菌能力,而促进Th2型免疫反应则可以促进皮肤的过敏反应。
总结
皮肤微生态是人体皮肤的重要组成,参与皮肤生理与病理进程,皮肤微生态的紊乱会造成各种皮肤亚健康状况,甚至皮肤疾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环境、生活方式等,均可对皮肤微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因此,开发针对皮肤微生态的治疗方法,例如使用益生菌、益生元或皮肤微生物移植等,对于维护皮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皮肤微生态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检测技术的持续创新,希望可以为疾病治疗开辟全新的策略,并进一步优化方案,助力人们实现肌肤健康与美丽。
参考文献
[1]袁超.微生态护肤改善皮肤状态的临床价值专家共识(2024)[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4,38(06):591-596.DOI:10.13735/j.cjdv.1001-7089.202401088.
[2]Sender R, Fuchs S, Milo R. Revised estimates for the number of human and bacteria cells in the body[J]. PLoS Biol, 2016, 14(8):e1002533.
[3]Byrd, A., Belkaid, Y. & Segre, J. The human skin microbiome. Nat Rev Microbiol 16, 143–155 (2018). https://doi.org/10.1038/nrmicro.2017.157
[4]皮肤微生态与皮肤健康专家共识(第3部分:皮肤微生态与科学护肤)[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4,53(02):114-117.DOI:10.16761/j.cnki.1000-4963.2024.02.015.
[5]李巍,邹颖,袁超,等.皮肤微生态与皮肤健康专家共识(第2部分:皮肤微生态与皮肤疾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3,52(10):618-623.DOI:10.16761/j.cnki.1000-4963.2023.10.014.
[6]皮肤微生态与皮肤健康专家共识(第1部分:皮肤微生态概述)[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2,51(11):701-704.DOI:10.16761/j.cnki.1000-4963.2022.11.020.
[7]刘祎,杜明威,何海洋,等.皮肤微生态强化皮肤屏障功能[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3,37(11):1217-1221.DOI:10.13735/j.cjdv.1001-7089.20221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