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以白为美”的观念由来已久,“美白”一直是求美者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在临床诊疗上,色素沉着也是医患常见的问题,其中,黄褐斑是亚洲人群中尤为高发的皮肤病。据统计,亚洲女性中黄褐斑的发病率已达到3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容貌和心理健康。
本篇文章汇总“求美人群”在美白淡斑上的10大常见问题及“基层医生”在面对黄褐斑时的10大常见问题,特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黎教授为大家进行专业解答。
求美人群
10问10答
Q1:有些美白产品用完效果不理想,可能是什么原因?
何黎教授:市面上常见的美白产品往往只关注黑色素形成的单一通路,而从最新的研究来看,理想的美白淡斑思路,除了直击黑色素以外,还需要兼顾到屏障的修复、炎症反应的抑制,减少血管的增生,以及皮肤的光老化问题,这样“四维一体”的美白淡斑理念才是比较完善和前沿的。
Q2:为什么说“四维一体”美白淡斑理念是一个前沿的理论?
何黎教授:关于“四维一体”的美白淡斑新理念也在期刊中发布,于共识《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lasma in China (2021 Version)》中得到体现和应用,作为国际引领性的理论,受到国际皮肤学专家的广泛认可。一项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也显示,基于“四维一体”理论开发的美白产品在临床应用上,其改善皮肤色素沉着的能力显著优于传统的熊果苷制剂,能充分证明“四维一体”理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Q3:只要认真涂好防晒就不会长斑变黑了?
何黎教授:错误,虽然日晒(紫外线)是刺激黑色素细胞、促使其产生黑色素的主要原因,但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肤色,比如:炎症反应、皮肤屏障损伤、血管增生扩张、光老化等,都会进一步导致皮肤的色素沉着、肤色暗沉,这也证实了美白需要遵循“四维一体”的科学理论。
Q4:白天能使用美白类的护肤产品吗?
何黎教授:有些美白产品含有光敏类成分,如维生素A酸及其衍生物、熊果苷等,在暴露于紫外线后可能会失去活性或者引起皮肤刺激。如果在白天使用美白产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使用防晒霜:在涂抹美白产品后,使用SPF30或更高的防晒霜,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2. 避免长时间日晒:尽量减少在强烈阳光下的时间;
3. 选择日间可用的美白产品:可选用含有无需避光使用的美白成分的产品。
Q5:想要产品功效最大化,美白产品怎么搭?
何黎教授:首先需要选择遵循“四维一体”的美白淡斑理念的制剂,不仅要直击黑素通路,还要关注屏障的修复、炎症反应的抑制,减少血管的增生,以及皮肤的光老化问题。其次,建议遵循皮肤的昼夜节律。白天户外活动多,易受紫外线刺激,所以除了美白产品外要兼顾使用防晒。晚上是细胞更替修复的好时间,要加强屏障修护与促进血液循环,所以建议晚上加用一些强保湿修护的美白乳霜类产品,这样遵循昼夜节律,分时美白护理是十分合适的方式。
Q6:高效美白想提速,用“猛料”产品来美白合理吗?
何黎教授:使用“猛料”需要谨慎。首先我们要肯定,高浓度的VC、果酸等,它们对色素是有作用的,但同时,这些成分对皮肤屏障也有高浓度的刺激和损伤。所以敏感性皮肤的人群不建议用这种高浓度的VC和酸类产品。
Q7:抗糖美白就是戒糖吗?
何黎教授:不是,抗糖≠戒糖。糖类是人体所必需的核心营养成分,如果一刀切,很容易造成低血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我们应抑制无用的、过量的糖分,尤其是精制加工糖、奶茶、炸鸡等食物。可食用一些有助于抗糖化的食物,如肉桂、姜黄、秋葵等。
Q8: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美白产品?
何黎教授:了解自己的肤质是选择美白产品的第一步。干性肌肤可以叠加使用保湿类的霜剂,油性肌肤则可选择控油保湿、轻薄质地的乳液。在使用新的美白产品之前,可涂抹产品在手腕内侧或耳后,观察 24 小时内是否出现红痒等过敏反应。
Q9:美白精华多久可以见效,选择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何黎教授:黑色素在基底层生成到被代谢掉的周期是 28 天,因此我们使用美白类精华产品至少要坚持一个月时间。在选择时要选择带有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具有美白淡斑特证的产品;敏感性皮肤尽量要避免使用高浓度的、刺激性的美白产品;选择的产品应该符合“四维一体”美白淡斑理念,含有多通路、全方位的美白成分。
Q10:激光术后斑点反黑期,该怎么科学护理才能预防反黑?
何黎教授:祛斑后的反黑期,通常指的是激光治疗后皮肤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的阶段,一般会持续到3个月,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治疗后的色素沉着,缩短恢复时间。
护理方法包括:促伤口愈合药物的应用(比如生长因子)、严格防晒(使用SPF值高且持久性好的防晒霜,并避免在阳光强烈时外出)、皮肤护理(选择基于“四维一体”理念研制的美白淡斑产品可以有效改善返黑,激光术后也可使用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加速修护)、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以及避免刺激(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或护肤品,以免加重皮肤负担)。
基层医生
10问10答
Q1:黄褐斑治疗过程中,该如何搭配使用外用美白淡斑制剂?
何黎教授:传统的祛斑美白类护肤品通常仅含单一祛色素成分。黄褐斑最新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兼有抑制黑素、修护皮肤屏障、抗炎、抑制血管增生及抗光老化的祛斑美白类制剂对黄褐斑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外用单一祛色素制剂。最新临床指南也指出,黄褐斑治疗过程中,可搭配依据“四维一体”理念研制的复合美白制剂,不仅安全性好,且能有效改善黄褐斑。
Q2:如何规范地使用美白淡斑类的产品?
何黎教授:首先,按照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祛斑美白类产品属于特殊化妆品,选用产品必须有国家药监局的“特妆字号”批准号。
其次,使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时应遵循指南共识的原则,以减少黑素生成、抗炎、抑制血管增生、修复皮肤屏障、抗光老化为产品选用的指导原则。在使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的同时,应避免色斑的诱发因素,做好防晒,避免长时间蓝光辐射,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充足的睡眠等。
此外,应建议患者,如果对产品选择或使用有疑问,可咨询专业的皮肤科医生。
Q3:针对遗传性易敏感的黄褐斑患者该如何治疗?
何黎教授:遗传性易敏感的黄褐斑患者多见于Fitzpatrick分型Ⅲ~Ⅴ型深肤色人种,约40%患者有家族史。针对这种遗传性黄褐斑的治疗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 避免诱发因素:避免服用可能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的药物,减少烹饪热/职业热接触,避免使用劣质化妆品
2. 分期分型进行治疗:应根据最新的黄褐斑临床诊疗指南,在治疗前应进行详细的评估,区分活动期与稳定期进行治疗与护理。活动期可以采用系统药物治疗,如氨甲环酸、甘草酸苷、维生素C和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这些治疗旨在控制炎症和减少黑素生成,同时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当黄褐斑进入稳定期,皮损面积无扩大,颜色无加深,皮损无泛红,搔抓后皮损不发红。在这个阶段,可以在系统及外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果酸化学剥脱术、光电等综合治疗。同时,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注重长期护理:严格防晒,保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
Q4: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黄褐斑患者坚持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何黎教授:治疗前,要和患者充分沟通,向患者详细解释黄褐斑的病因、治疗方法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对疾病和治疗过程的理解。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处于黄褐斑的活动期还是稳定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可能简化治疗方案,并明确指导如何以及何时使用每个产品,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最后,定期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也可提供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
Q5:在治疗黄褐斑的用药中,氨甲环酸和氢醌应该如何选择取舍?
何黎教授:氢醌及其衍生物:为黄褐斑的一线外用治疗药物,常用浓度2% ~ 5%,浓度越高脱色效果越强,但皮肤刺激性也越大,治疗时建议从低浓度开始使用。但长期使用氢醌可能存在永久性色素脱失和潜在的致癌风险。此外,黄褐斑的活动期应避免使用含氢醌药物。
氨甲环酸:口服药物常用氨甲环酸,通常推荐的治疗剂量为250mg,每日2次,持续口服2-3个月。由于氨甲环酸容易引起月经过少等副反应,因此通常推荐在月经期停药。目前氨甲环酸也有外用制剂,局部使用刺激性比氢醌小,但亦有不良反应包括红斑、干燥、脱屑等。
氢醌、氨甲环酸都是临床治疗黄褐斑的常见外用药物。相较于氢醌,氨甲环酸更温和,其对于改善黄褐斑合并有皮肤敏感、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改变相对更有优势,应根据患者的皮肤状态、分期阶段来选用。
Q6:针对治疗黄褐斑的指南推荐用药,一般需要多久才能见效?
何黎教授:①氨甲环酸:可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减少黑素合成,同时抑制血管增生,减轻红斑;可口服用药,250mg/次,每日2次,用药1~2个月起效,建议连用3~6个月;
②甘草酸苷:黄褐斑活动期使用,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白三烯等炎症因子产生,以达到抗炎作用;可静脉滴注,40~80mg/次,2次/周;不良反应包括低钾血症、高血压和极少见的横纹肌溶解;
③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C能阻止多巴氧化,抑制黑素合成,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推荐维生素C0.2g/次,3次/d,维生素E0.1g/次,1次/d;
④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分子中巯基可通过与酪氨酸酶中铜离子结合抑制其活性,减少黑素生成,可口服或静脉滴注,常与维生素C联用。
Q7:针对敏感肌伴随黄褐斑的人群有哪些护理建议?
何黎教授:针对敏感肌伴随黄褐斑的人群,在日常护理方面,应避免可能引起刺激的成分。可以全面部使用舒敏修护类的功效性护肤品,在有斑点的地方,局部涂抹成分温和、经过实验及临床验证的美白制剂。
此外,做好防晒是关键,应选择物理防晒剂或无刺激性化学防晒剂,并在紫外线强烈时段使用遮阳伞、帽子等。若考虑光电治疗,应选择低能量设备并进行小范围测试。日常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
Q8:黄褐斑患者是否可以采取刷酸联合光电治疗的方案进行治疗?
何黎教授:活动期黄褐斑炎症反应明显,暂不予化学剥脱及光电治疗。在黄褐斑的稳定期,可以在系统及外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果酸化学剥脱术、光电等综合治疗。此外,对于敏感性皮肤伴随黄褐斑的患者,治疗前应先修复皮肤屏障,再考虑其他治疗方式,并且需注意术后护理。
Q9:对于黄褐斑的患者,可以长期使用光电类治疗吗?
何黎教授:单一、反复的光电治疗易导致色素沉着、色素减退/脱失以及复发等,因此对于黄褐斑的患者,仅可在稳定期使用光电类治疗,且不推荐以此作为临床长期维持手段,连续光电治疗次数不超过15次, 间隔1年后可考虑重复治疗。光电治疗的参数设定均要求强度温和,起始能量不宜过高,治疗间隔不宜过短,治疗终点为轻微红斑反应。
Q10:如何避免黄褐斑光电治疗后的副作用?
何黎教授:首先,如果黄褐斑处在活动期,进行激光治疗反而会诱发黄褐斑加重。稳定期的黄褐斑在修护皮肤屏障和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才可酌情采取光电治疗。在光电治疗时,应选择适当的激光或强脉冲光(IPL)参数,避免过高的能量和过于频繁的治疗,以减少炎症后色素沉着的风险。光电类术后护理极为重要。在光电治疗的间隔期,应长期坚持使用采用前沿机制的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及具有舒缓及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性护肤品,并严格防晒,从而降低复发率。
文中涉及的重点学术文章如下,供读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2):110-115.
[2] Pandya A, Berneburg M, Ortonne JP, et al.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trials in melasma. Pigmentation Disorders Academy[J]. Br J Dermatol, 2006,156(Suppl 1:)21⁃28.
[3] 何黎.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在黄褐斑中的应用指南[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02):123-127.
[4] Ogbechie-Godec O A, Elbuluk N. Melasma: an up-to-date comprehensive review[J]. Dermatology and therapy, 2017, 7: 305-318.
[5] Li Y, Yang CY, Man MQ, et al. Disruption of epidermal permeability barrier enhances UV ⁃ induced hyperpigmentation[J]. 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36(2):156 ⁃ 158.
[6]邓圆圆,何黎.黄褐斑国内外指南解读[J].皮肤科学通报,2022,39(05):377-382.
[7] 杨蓉娅, 陈瑾. 黄褐斑光电治疗与修复专家共识[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0,13(2) :65-69,73.
[8] 张琼予,孙东杰,涂颖, 等. 黄褐斑的临床分期[J]. 中华医学 美学美容杂志, 2018,24(4):274-278
[9] 周婷,李燕,何黎.皮肤美白机制的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7,39(03):168-172.
[10] 王银娟,涂颖,顾华,等.黄褐斑表皮渗透屏障受损可能机制探讨[J].皮肤科学通报,2017,34(04):468-472.
[11] 何黎,朱丽萍,顾华,等.黄褐斑诊疗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5,37(06):319-321.
[12] 王银娟,何黎,顾华.黑素合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03):306-308.
[13] 何黎,朝凤,王家翠,等. 黄褐斑的临床分型及实验研究[J].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7,3(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