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腹痛的7个经方

健康   2025-01-07 22:25   北京  

大黄附子汤


方证提要


腹痛得寒加重、大便秘结,伴见恶寒或身痛,舌苔白、脉弦紧。


推荐处方


大黄10 g,制附片30~50 g(先煎),北细辛10 g,以水1 000 mL,先煎制附片1 h,再放入细辛、大黄,文火再煎煮30~40 min,取汤液200 mL,分2次温服。


临床应用


适用本方证者其人形体较壮实而精神萎靡、面色灰暗,腹痛以下腹痛或偏向一侧的多见,疼痛常较剧烈,多为阵发性。一般均伴有大便数日不解,或大便干结难出,舌质暗、舌苔多厚或水滑。


本方证的腹痛有得寒加重、便畅得减的特点,其痛可有饮冷食寒,或暴受风寒引发或加重,且常伴自觉恶寒、手足厥冷等。


本方证临床可用于具有上述方证特点的腹痛疾病,如肠梗阻、胆囊炎、胆结石、胆蛔症、泌尿系结石、阑尾炎、腹股沟疝、肿瘤等。


常用加减


伴有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合大柴胡汤;肾绞痛者合四逆散或芍药甘草汤。


注意事项


方中的附子量比较大,应先煎>1 h更稳妥。本方用药比较峻烈,多用于疼痛重症,普通的疼痛不宜轻易使用。


附子粳米汤


方证提要


腹痛肠鸣、呕吐,攻冲胸胁,身寒怕冷,苔白或滑。


推荐处方


制附片10~15 g,姜半夏15 g,生甘草5 g, 大枣25 g,粳米30 g。


常用加减


临床常合用大建中汤去人参、胶饴,名《外台》解急蜀椒汤。


注意事项


煎服法:以水1 000 mL,煮米熟汤成,去滓约200 mL。分2~3次温服。本方为仲景经典方,方中附片与半夏同用,并无配伍禁忌,可放心使用。


大建中汤


方证提要


腹部剧烈冷痛且可牵连及心胸部,呕吐频繁不能饮食,或可见肠型凸起而拒按,手脚冷,舌淡苔白。


推荐处方


蜀椒10 g, 干姜20 g, 人参10 g,饴糖50 g(烊)。前3味药用水600~800 mL,煮取150~200 mL,去滓,烊入饴糖。分2次温服,服后喝热粥一小碗,并温覆避风寒、禁忌生冷。


临床应用


本方证者常有进食生冷的诱因,且起病急剧,多为肠蛔虫症、肠梗阻、肠痉挛等病症。


常用加减


方中饴糖可用红糖替代,常与附子粳米汤合用。


注意事项


本方使用前需排除外科急诊手术指征。


当归生姜羊肉汤


方证提要


身体虚弱、腹中痛得寒加重,腹痛可连及腰胁。


临床应用


适用本方证者多为虚弱体质、妇女产后、痛经、十二指肠溃疡者。


推荐处方


当归50 g,生姜100 g,羊肉250 g。以水1 500 mL,煮取450 mL,分3次温服。


常用加减


若寒多者,生姜剂量可翻倍;腹痛而呕吐者,加橘皮20 g;体瘦虚弱者,可加人参20 g。


注意事项


本汤在煨炖时可先撇去油沫,并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添加一些蒜苗、食盐、花椒、胡椒、辣椒干、肉桂等辛香佐料。


当归芍药散


方证提要


妇人腹中痛,常有水肿腹泻、疲乏头晕,或头眩心悸、口渴而小便不利或自下利,或月经不调。


方人背景


①“黄脸婆”:缺乏光泽,或眼圈发暗,面部色斑,或有红斑丘疹,皮肤干燥;


②人疲劳:明显的疲劳感,甚至嗜睡,眼睛干涩;


③水湿停滞:面部或两下肢轻微水肿,容易腹泻或大便不成形,或便秘,或腹痛,或腹胀;


④月经衰减:月经量少或闭经,性欲减退。


推荐处方


当归10 g,白芍30~50 g,川芎20 g,白术15 g,茯苓15 g,泽泻20 g。


常用加减


孕妇腹痛,本方用于安胎,剂量稍减少;柴胡体质易紧张、情绪波动大或压力大者,合四逆散;体格胖壮、面黄困倦者,或月经延期,合葛根汤;体格中等或偏弱,怕风冷,易过敏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小柴胡汤。


注意事项


本方水煎分2~3次温服。也可按照原方剂量比例打粉,用米粥、红酒或酸奶调服,10 g/次,2次/d。服用本方如见腹泻,白芍的用量可酌减。


枳实芍药散


方证提要


腹痛阵作、痛时拒按,伴有腹胀。


临床应用


其人自觉腹部胀痛,按压加重,腹部肌肉偏紧张,无反跳痛。常伴有便秘、呕吐、不能进食、舌苔厚。本方为古代的解痉止痛剂,可用于肠痉挛、胆绞痛、痛经等。


推荐处方


枳实或枳壳(去瓤)30 g,生白芍30 g,水煎温服。


常用加减


疼痛剧烈,本方用量可加倍使用。


注意事项


本方也可研成细末用米粥或蜂蜜调服,5~10 g/次,2~3次/d。精神萎靡、贫血者慎用。


乌梅丸


方证提要


腹痛阵发常伴腹泻、焦虑烦躁、失眠头痛、呕吐腹泻、手脚厥冷。常为病程久远的慢性疾病。


方人背景


①脸黄体瘦:体型瘦,脸色多黄,或青黄中浮红,舌红;


②内烦热外冰冷:其人多有焦虑、抑郁以及失眠,手足多冰凉;


③上反流下痛泻:呕吐、嗳气、反流而腹痛、腹泻,腹多绞痛;


④脉弦手冷:脉象如琴弦,而且硬大而搏指;


⑤夜半发病:半夜或凌晨发病者居多。


推荐处方


乌梅20 g,黄连5 g,黄柏5 g,党参10 g,当归10 g,细辛3 g,肉桂10 g,制附片5~10 g,干姜5 g,川椒5 g。水煎,冲入2~4汤匙蜂蜜。日温服2次。


常用加减


一般遵守原方药物而不加减,但可酌情调整各药剂量比例。


结 语


腹痛为基层常见多发病证,暂时撇开方证从更浅显的层面来看,临床上腹痛以寒性的、实性的病理实质更为多见。


外寒类型中,体格壮实者予葛根汤,体格瘦弱者予桂枝加附子汤。


里寒类型中,痛偏一侧、大便干结者予大黄附子细辛汤,肠鸣呕吐、寒饮攻冲作痛者予附子粳米汤。


表里均寒类型中,太少两感者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外寒痼冷腹痛剧烈者予乌头桂枝汤。


虚寒类型中,太阴中虚痛者予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太阴阳虚痛者予附子理中汤,太阴寒盛痛者予大建中汤,厥阴经虚寒痛者予当归四逆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虚劳厥阴虚寒痛者予当归生姜羊肉汤,少阴寒凝痛者予通脉四逆汤。


气滞类型者予栀子厚朴汤、八味解郁汤、柴胡桂枝汤。


痰滞类型中,痰热互结者予小陷胸汤、黄连温胆汤,痰气交阻者予半夏厚朴汤。湿滞类型中,湿热者予半夏泻心汤,寒湿者予八味通阳散(半夏厚朴汤合五苓散)。实热类型者予大柴胡汤、厚朴三物汤、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


血瘀类型者予枳实芍药散、当归芍药散、桃核承气汤。


寒热虚实错杂类型者予黄连汤、乌梅丸。


重要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基层医界
基层医界,隶属于《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助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基层医务工作者。初心不改,步履不停,一路相伴,砥砺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