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应用丁胺卡那霉素必须严格控制“两度”

健康   2025-01-08 22:09   北京  


不良反应与给药浓度和速度有关 


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价廉,用前不必做皮试,目前基层医生仍常有应用。但近年临床发现数例小儿注射后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使用中发生多起原因不明的突然死亡,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从现有资料分析,治疗中丁胺卡那霉素的浓度和给药速度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治疗剂量丁胺卡那霉素静滴致婴幼儿呼吸抑制2例


第1例患儿用丁胺卡那霉素100毫克加10%葡萄糖30毫升,一天一次。静脉滴注过程中,安睡的患儿突然辗转不安,继而出现张口呼吸,口唇发绀,呼吸降至每分钟10次。经抢救患儿脱险,该患者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后改用丁胺卡那霉素70毫克加10%葡萄糖50毫升静滴,未再出现呼吸抑制,治愈出院。


第2例患儿用丁胺卡那霉素120毫克加10%葡萄糖40毫升,一天一次静脉滴注。丁胺卡那霉素将滴完时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双眼凝视。经给氧、呼吸兴奋剂、补钙治疗,患儿呼吸困难缓解。后改用丁胺卡那霉素100毫克加葡萄糖80毫升静滴,一天一次,未再出现呼吸抑制。


1例静注丁胺卡那霉素致呼吸心跳骤停


患儿用丁胺卡那霉素50毫克加10%葡萄糖10毫升静脉注射,一天两次,第11次注完时突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厥冷,呼吸心跳骤停。经给氧等抢救成功,后改丁胺卡那霉素同样剂量静脉滴注5天,病情稳定,住院32天治愈出院。


丁胺卡那霉素血峰浓度不宜大于25毫克/升,谷浓度不宜大于5毫克/升,30~35毫克/升易致毒性反应;肌注或静滴连用不宜超过10天。本例用采用静脉注射方法,血浓度骤升,药物在体内蓄积,络合钙离子,抑制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致使患儿呼吸肌麻痹,累及心肌,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丁胺卡那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中有条件的医院应监测血药浓度,尤其是对新生儿、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的患者。


丁胺卡那霉素的有效治疗浓度范围是15~25微克/毫升,应避免高峰血药浓度持续在35微克/毫升以上和谷浓度超过5微克/毫升。


如果受条件限制不能测血药浓度,应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来调整剂量。一般成人尿路感染,每12小时可用0.25克;全身感染,每8小时5毫克/公斤或每12小时7.5毫克/公斤。每天不超过1.5克,疗程不超过10天。新生儿首剂10毫克/公斤,以后每12小时7.5毫克/公斤。


至于给药浓度和输注速度,专家认为,丁胺卡那霉素500毫克加输液100~200毫升,成人应在30~60分钟内,婴儿应于1~2小时内缓慢输入,并相应适当减少稀释液量。丁胺卡那霉素不可直接静脉推注,以免产生神经肌肉阻滞和呼吸抑制作用。

重要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基层医界
基层医界,隶属于《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助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基层医务工作者。初心不改,步履不停,一路相伴,砥砺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