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湿疹的外治疗法

健康   2025-01-03 21:01   北京  








急性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渗出倾向及反复发作为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易转变成慢性湿疹。


重点概述


病因病机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饮食不节,过食辛热荤腥动风之物,导致脾胃受损,失于健运,湿热内生,兼之外感风邪,内外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


诊断要点


①起病急,皮损呈多形性,常红斑、丘疹、疱疹、水疱、脓疱、渗出及结痂并存。病灶常为片状或弥漫性,边界不清。②皮损好发于头面、四肢,常呈对称分布。③瘙痒剧烈。④反复发作。


外治疗法



湿敷疗法


湿敷疗法是指用纱布蘸药汤敷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有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愈合等作用。


处方1 土茯苓30 g,白鲜皮10 g,苦参30 g,黄柏20 g,金银花20 g,秦艽10 g,蛇床子10 g,荆芥10 g,甘草10 g。上药加水2 000 mL,煮沸15 min,冷却后过滤备用。用时将5~6层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在患处冷湿敷,每次30 min。2次/d,7 d为1个疗程。


处方2 马齿苋干品60 g,或鲜品250 g。上药加水2 000 mL,煮沸20 min,去渣冷却。用时将5~6层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湿敷患处,30 min/次。2次/d。


注意事项 ①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过干效果不好,过湿药液漫流。②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③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化裁。④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内服药物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刺络拔罐疗法


刺络拔罐疗法系点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


处方 取穴:阿是穴(湿疹部位)、大椎、肺俞、膈俞、脾俞。


用法 常规消毒湿疹皮损部位,用三棱针从皮损中心逐渐向外围迅速点刺数下,至皮损最外边界,以微出血为度。


选择肌肉丰厚、较平坦部位在点刺后迅速拔以火罐,火罐均选用口径为5 cm的玻璃火罐。瘦削、骨骼、关节部位仅施以点刺手法。


病变局部操作结束后,使患儿俯卧,以三棱针点刺大椎及双侧肺俞、膈俞、脾俞,每穴点刺数下,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每周治疗2次。


注意事项 ①儿科拔罐采用口径较小的竹罐或玻璃罐,留罐时间较短。②高热惊风、水肿、出血、皮肤过敏、皮肤感染的小儿,不可使用此法。③体位要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瘢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药浴疗法


药浴疗法亦名药洗疗法,是让患儿在药液中浸泡、洗浴的—种治病方法。药浴疗法能解毒杀菌,消肿止痒。此法种类繁多,对小儿多采用药物温水浸浴法。


处方1 苍耳子、蛇床子、白鲜皮、苍术、苦参、大黄、黄柏、地肤子各15 g。上药加水2 000 mL,煎至1 000 mL,洗患处。2~3次/d。


处方2 千里光500 g,藏青果90 g。上药煎汤,洗患处。1次/d,20 min/次。


注意事项 使用本法应特别注意药液温度,不能过烫,以防灼伤皮肤;还要注意室温,以防受凉。对于皮肤病变,药洗时不要擦伤创面,并保持局部清洁。


敷贴疗法


敷贴疗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所需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处方 蜈蚣3条,猪胆汁适量。先将蜈蚣焙干研细末,以猪胆汁调成糊状,敷患处。1次/d,连用7~10 d。


注意事项 ①敷药时要使患儿采取适当体位,并固定药物。②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以决定药物去留。


涂敷疗法


涂敷疗法是将新鲜的中草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的一种外治法。


操作时,先暴露、洗净敷药部位,将调好的药糊、药膏平摊于消毒纱布、油纸或塑料薄膜上,继以胶布固定,药泥亦可不加遮盖,但干后需及时更换。药液涂敷则是用消毒纱布或棉球,蘸取药液,敷贴于患处或穴位。


处方1 紫草9 g,麻油适量。将紫草用麻油炸焦,待油成紫色后捞出紫草即可,用药油涂患处,每日数次。


处方2 白鲜皮、地肤子、枯矾各3 g,青黛1 g,香霜100 g。上药研末,共调匀,涂患处。2次/d,3~4 d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涂敷药物必须保持湿润,如干燥或不能黏附,则可直接影响疗效,所以最好用塑料薄膜或油纸等覆盖,减少其蒸发,并防止其污染衣物。


扑粉疗法


扑粉疗法又称“撒扑法”,是将药物研成细末,撒扑于患处或全身皮肤的一种外治法。有保护、吸收、蒸发、散热、干燥、止痒等作用。


处方 苦参60 g,白鲜皮30 g,冰片3 g。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以药粉扑患处,2~3次/d。


注意事项 多毛部位的皮损,不宜用此法。


敷脐疗法


敷脐疗法是以药泥纳入脐中或用药饼敷脐以胶布固定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处方 黄连2 g,雄黄3 g,丝绵(烧灰)3 g。上药共研细末,温水调糊状,敷脐中,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①敷脐药物应少而精,尽量研为细末应用,以充分发挥药效。


②敷药前应先将脐部擦拭干净,脐病或有感染者禁用。


③注意保护皮肤,加用膏药烘烤,不可太热,严防烫伤皮肤。


④本法一般无不良反应。一旦个别患者敷药后出现局部红肿、痒痛等过敏现象,可揩去药物。


⑤对急症、急性病,在未确诊前不宜敷脐止痛,以免延误病情,确诊后再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药佩疗法


药佩疗法是将具有挥发性、芳香性的中草药研末,装在囊状布袋或绸袋中,给小儿佩戴,以防治某些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处方 雄黄、樟脑、冰片、滑石粉各3 g。上药共研细末,装入小布袋内,佩挂于胸前。半月一换,1个月为1个疗程。



重要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基层医界
基层医界,隶属于《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助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基层医务工作者。初心不改,步履不停,一路相伴,砥砺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