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肤科临床诊疗中,手足湿疹与手足癣在某一时期临床表现有其相似之处,因此,时有误诊误治,需要加以认真鉴别。本文将介绍手足湿疹与手足癣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及治疗原则。
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以手足部为主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性皮肤病。内在因素有遗传性敏感体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外在因素有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及外界理化刺激(如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搔抓)或过敏因素,以及接触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洁精、洗衣粉(液),或接触职业性接触物如机油、水泥等,可加重和诱发湿疹。由于手部接触外界各种刺激或过敏因子的机会较多,故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更高。
是指手足部皮肤癣菌感染所致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皮肤病。致病菌以毛癣菌为主,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其他还有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大小孢子菌等。皮疹多对称分布、边界不清,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除手足外,湿疹还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湿疹按皮疹表现不同,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湿疹。急性期湿疹:皮疹多为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被搔破后呈明显点状糜烂面及渗出,皮疹可密集融合成片,周围不断出现新的皮疹,故边界不清。亚急性期湿疹:皮疹以丘疹、斑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数丘疱疹或水疱、糜烂。慢性期湿疹:由于红斑、丘疹、斑丘疹皮疹反复发作,可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呈苔藓样变,表面可有抓痕、结痂、鳞屑或皲裂,皮疹消退尚可见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汗疱疹是湿疹的特殊类型:其病因不清,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引起的,现在多认为是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一般春夏季交替或秋冬季交替时节易发病,每年常定期发作。典型皮疹为表皮深处的水疱,针尖至粟粒大小,略高出皮面,疱液清亮。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干涸后形成点、环状或融合成片状薄鳞屑,其下露出红色新生上皮形成红斑、斑片,可见皲裂。水疱散在或密集成群发生于手掌、手指侧面和足底、趾侧,常对称分布。有水疱时伴程度不一的瘙痒及烧灼感,反复脱屑、皲裂为主时常自觉疼痛。
手癣常累及手指间、手掌、掌侧,可蔓延至手背;足癣常累及足趾间、足跖和足侧缘,可蔓延至足弓、足跟及足背。患者常首先于单侧足趾间、足跖处感染发病,渐传染至对侧足及单侧手,即常说的“双足单手型”,最后双足和双手均受累。根据手足癣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3型:水疱型、浸渍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水疱型:常位于足趾及足缘,原发损害以粟粒大丘疱疹或水疱为主,成群或散在分布,疱壁厚,内容物澄清,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常伴瘙痒剧烈。浸渍糜烂型:以第四五趾和第三四趾间受累最为常见,表现为趾间浸渍发白,除去浸软的腐皮暴露出其下红色糜烂面,可有少许渗液。常伴瘙痒剧烈。鳞屑角化型:主要表现为暗红色斑片角化过度、粗糙、干燥。一般无自觉症状。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可伴疼痛。皮疹逐渐向周边蔓延,炎症中央轻边缘部较重。初起常手(足)单侧发病,指(趾)甲常见受累表现为甲板呈黄褐色、增厚不平等。最后,用简要表格总结手足湿疹与手足癣的鉴别诊断要点,见表1。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从整体考虑,兼顾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特别要注意治疗中的医疗安全。基础治疗:包括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性质及转归,避免诱发和加重因素,增强保护皮肤屏障功能的意识。局部治疗:是手足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盐酸小檗碱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等;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注意因手足皮肤角质层较厚,一般多需选择中、强效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及卤米松乳膏等。其他外用药如焦油类、止痒剂、非甾体消炎药外用制剂等,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应用。系统治疗:①抗组胺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组胺药止痒抗炎;②抗生素:对于伴有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 d;③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④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但可用于急性期皮肤红肿、水疱、糜烂、渗出明显而其他治疗不能控制时,且病因明确、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触因素、药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皮疹泛发等,但必须慎重,以免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及病情反弹。物理治疗:紫外线疗法包括UVAl(340~400 nm)照射、UVA/UVB照射及窄谱UVB(310~315 nm)照射,对慢性顽固性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具有较好疗效。中医中药疗法:中药可以内治也可以外治,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中药提取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对某些患者有效。应注意中药也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治疗主要目标是清除病原菌,快速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局部治疗:主要是抗真菌治疗,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唑类(如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和联苯苄唑)、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布替萘芬等)、吗啉类、吡咯酮类(如环吡酮胺)和硫脲类抗真菌药物。同时,宜根据皮损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剂型。水疱型应选择溶液;指(趾)间浸渍糜烂型宜先用粉剂或用霜剂;鳞屑角化型选择霜剂、软膏剂。一些具有角质剥脱作用的制剂也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如水杨酸、苯甲酸等。疗程一般至少4~8周。单纯外用药治疗费用低,极少发生系统不良反应,起效较快,但疗程长、易复发,患者依从性差,适用于初发、病灶局限的患者。另外,如患者局部继发细菌感染,首先用抗细菌、抗炎症药物。系统用药:目前常用的系统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为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的用法为100 mg/d,连续使用14 d,或100~200 mg/次,2次/d,连续使用7 d;特比萘芬的用法为250 mg/d,连续使用7~14 d。系统用药适用于顽固、皮疹受累面积大,外用治疗依从性差或疗效欠佳,或皮损为角化增厚明显者,以及浸渍糜烂型,或合并有其他不利于手足癣治愈的基础系统性疾病(如免疫功能缺陷、糖尿病)的患者。注意事项:由于手足癣患者多有自身真菌易感体质和环境因素等原因,复发十分常见,所以患者在外用药或系统治疗的同时,生活中应该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手足接触水后及时擦干、经常更换出汗潮湿的鞋袜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