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表明,纳入的6万多名受试者,每周使用扑热息痛4天以上,且使用超过4年的人群中,血液系统肿瘤的总发生率有显著增加,与不使用药物的人群相比风险增加可达近两倍,可以说这种风险极有可能存在,风险又究竟有多大呢?
首先大家应该注意的是,在研究的结论中,只有长期频繁使用扑热息痛(每周>4天,且使用>4年)才会显著增加罹患血液系统瘤的风险。如果只是临时使用几次,风险并没有增加。而且,长期大量使用扑热息痛虽然使患血液系统肿瘤的风险增加了两倍,但其绝对发生频率并没有增加太多。
各种血液系统肿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多在十万分之几,在此基础上加倍,发生率至多是十万分之十几,离“吃药就会得癌症”还差得很远。虽然,最终确定结论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但这足以引起人们对解热镇痛药使用的重视程度。
解热镇痛药跟酒是“冤家”
38岁的小李感冒了,就找出家庭药箱中的阿司匹林,吃了3次共9片。第二天头痛、发热的症状就有所好转,他也就不当一回事儿了。当晚好友相邀、请客吃饭,他不顾有病在身,盛情难却,也喝了几两酒。回家后一阵阵腹痛令人难熬,只得到市中心医院诊治。医生详细地询问了情况(阿司匹林/饮酒),经查大便潜血为“阳性”。
结论为:饮酒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小李万万想不到:“胃出血”的罪魁祸首竟是一杯酒,及解热镇痛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主要副作用就是胃黏膜损伤、胃溃疡和胃出血等。服阿司匹林后饮酒,其副作用就会“倍增”。
究其原因为:饮酒的本身也可引起胃黏膜损伤、胃溃疡,且饮酒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加剧了胃溃疡的症状,这就加重解热镇痛药对胃黏膜的损害,轻者可引起胃毛细血管出血,大便潜血“阳性",重者胃出血、胃穿孔等。
对于有胃溃疡、胃出血史者更应格外警惕,平时就要滴酒不沾!服用解热镇痛药后,更要视酒为“冤家”!
四类常用镇痛药,适应证各不同
1.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代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芬必得、布洛芬胶囊、扶他林、西乐葆等。主要用于轻度疼痛的治疗,特别是肌肉痛、肌筋膜痛和关节痛,也可以用于头痛和轻度癌症疼痛,特别是骨转移性癌症疼痛的治疗。
2.弱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有可待因、右丙氧酚等。主要用于中度以上各种疼痛的治疗,此类药物的小剂量一般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组成复方使用。单独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长期服用,以免形成药物依赖(成瘾性)。
3.强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有吗啡、缓释吗啡、羟考酮和丁丙诺菲等。主要用于重度癌症疼痛的治疗。其缓释制剂也可以短期用于非癌症疼痛的治疗。
4.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镇痛药物:代表药物有:曲马多、阿米替林、多赛平、卡马西平、普瑞巴林和苯妥英钠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可以根据作用机制分别用于治疗多种疼痛。
解热镇痛药滥用现象
统计数字表明:解热镇痛药对人们的重要性和应用数量仅次于抗菌药物。据中国药学会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每年要销售解热镇痛药类250多亿片,即13亿中国人年人均20多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天文数字!其中滥用、成瘾的情况十分严重!
解热镇痛类药物大多属于OTC类药物(非处方药),为大众最常用的药物。OTC规定:自行用药应用不宜超过5天。
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仅仅限于慢性钝痛如牙痛、神经性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及月经痛这六种痛,而对创伤性剧痛(如骨折痛)和内脏平滑肌痉挛(如胆绞痛、肾绞痛等)的绞痛几乎无效。长期服用会产生多种副作用,如诱发胃出血、十二指肠溃疡,肝肾毒性和过敏反应、皮疹,等等。
1.滥用解热镇痛药无助于疾病的治疗。如急慢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根本的“治本”是应用抗菌消炎药,只有炎症消退了,发热自然也会消退,而退热药(解热镇痛药)根本不具备抗菌消炎的作用。
2.腹痛病人滥用止痛药。药理学确认:人们所说的腹痛,俗称“肚子痛”,大多为胃肠消化系统疾病导致平滑肌兴奋、传导和收缩失调引起的,而解热镇痛药是作用于骨骼肌,故腹痛时使用这类药是无效的。
腹腔里有很多重要器官,腹痛时并不知晓到底是哪个器官出了毛病?滥用止痛片,虽暂时缓解疼痛,但掩盖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不利于医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致使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如宫外孕的腹痛可致大出血、阑尾炎的腹痛可继发坏死和穿孔及腹膜等,可危及生命,其最初的表现都是腹痛!
3.有胃痛症状时滥用止痛药。胃痛时,吃止痛药既不能缓解症状,还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胃穿孔、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上消化道并发症。
4.老年人随便滥用解热镇痛药。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如使用解热药量过大、间隔时间过短,则易导致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甚至休克,有致命的危险;且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更易发生肝肾功能损害!
5.感冒发热时忌滥用止痛药。因感冒药中的主药即解热止痛药,这无形中造成“重复”用药,毒副作用增加,严重者出现危险。
6.高血压头痛滥用止痛药。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就是头痛、头晕,血压越高,症状越显著。血压过高引起的搏动性头痛,有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脑血管病变,如出血等,不加以明确诊断就用止痛药,会延误诊治,后果不堪设想。
7.谨防滥用“成瘾”。因感冒药中常含解热镇痛药,这无形中造成“重复用药”,毒副作用增加,甚至滥用“成瘾”。
8.更年期妇女不宜滥服镇痛药。进入更年期后,不少妇女出现头痛、关节痛和腰痛等症状。长期滥用镇痛药,可能掩盖身体已有疾病,贻误诊断治疗;长期用药可导致严重的“成瘾性"。故更年期的一般疼痛,禁止使用此类镇痛药。
科学合理服解热镇痛药
1.低热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发热是机体的一种本能的防御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吞噬细胞功能加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这有利于免疫系统杀灭细菌与病毒。
故感冒发热,若非高热(>38℃),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了体温,可掩盖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
2.应用解热镇痛药时,应严遵医生的医嘱:“退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则有害健康!服用药物时应该严格遵医嘱。
3.确诊病症,“对症”用药:必须是属于头痛、牙痛、肌肉痛、月经痛、关节痛和神经痛等,才能应用解热镇痛药。突然发生的其他疼痛,如外伤所致的剧痛或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胃痛、肚子痛均无效果。
4.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不随便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用药最多不过五天,若用药后几天仍然不好,应去正规医院看医师。因用药不退的长期发热,大多隐匿着重大疾病!
5.掌握用药时间、忌空腹服用:为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解热镇痛药宜在餐后2小时“半空腹”时服用;切忌空腹服用,否则加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严重者可致胃出血、胃穿孔。
6.注意各类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应用前应了解解热镇痛药的毒副作用和防治方法,以免到时手足无措。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肝毒性、肾损害和过敏反应及皮疹等。
例如阿司匹林可引起抗凝血功能障碍和胃出血;安乃近因体温下降过快、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消炎痛常常发生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等。在10多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中,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是WHO推荐的较安全的药物。
7.注意复方制剂成分、不要重复用药:这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很多,不少是大同小异,故购买前一定要看清药物有无相同的成分,以免不合理的重复用药。最好选用单一性药物,尽量少用复方制剂。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