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了解更多精彩
《山村纪事》系列(之四十四)
文/董秀娜
开篇语
小村诗人
先生从山村来电话给我,嘱咐给村里人代买几本书。等我看到他用短信发来的书单,十分诧异,《诗词格律》《诗词格律鉴赏》《诗词写作入门》等等,都是关于诗词写作非常专业的教科书。想想山里的乡亲们,邻里左右、大人孩子,谁能够读懂这样的专业书呢?
先生说,你忘了一个人,在外打工的小王。原来是他!
小王个子不高,有点瘦弱,表情忧郁,带着明显的“浪漫主义诗人气质”。小王是蓟县下营镇土生土长的山里人,经常跟着村里的包工队外出打工,没有活儿的时候在家帮媳妇。东北、四川、河北他都去过,小王有电气焊的本子,但如果是出树(蓟县土语:把山上的树移栽到其他地方)、砌石坡等活儿,他就要与其他人一样干重活儿,抡铁锨、搬大石头,每天要干十多个小时。
今年春天,小王跟着几位乡亲去了沧州,这次的活儿是给运河岸砌护坡。他们住在河边搭建的工篷里,地上铺上木板,铺上被褥就算床铺。用电使用发电机。帐篷四面透风,实在太冷了就插上电褥子。吃得很简单,馒头、一个菜,而且基本是素菜,早点永远是面条。
小王一天除了干活儿,剩下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因为喜欢写诗,他便开始学习格律诗的写作方法。于是,他天天晚上开个小灯,看书、写诗。住在一个帐篷里的乡亲们说:“搬一天的石头还不累啊?我看你就是一个神经病!” 小王听了也不恼,只是笑,还是在小灯下继续看书、写诗,直至深夜。
沧州的活儿干完了,小王和乡亲们扛着行李回蓟县。在火车上,他把自己在工棚里写的诗念给乡亲们听:
沧州运水河堤修,
血染指红搬石头。
黄土飞扬如迷雾,
淋漓热汗似水流。
披星戴月抡锤走,
灯火辉煌飞铲收。
儿女不知父母意,
何时来把手信邮?
有人点头,有人微笑,但大多数人都似懂非懂。有人问:“啥叫‘手信邮’?”小王认真地解释说:“就是用手机发短信的意思。”大家忍不住大笑起来。
小王告诉我,他从中学时就开始写诗,因为一次难忘的“初恋”。他说,那年他暗恋一个女孩,是他的班长。女孩不仅学习好,而且长得很漂亮。小王觉得自己条件不好,跟人家比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更不敢想交朋友的事。因此,只是单相思,女孩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这一段少年痛苦的经历使他写出了人生第一首诗,并从此爱上了写诗。
现在的小王已经俨然一位“小村诗人”,虽然还是为生活而四处奔波,但他在不停地写诗,写初恋、写离别、写乡愁、写家乡的山水、写心中的感悟。更难得的是,他写的诗多是格律体,追求对仗。他的《八仙山》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紫色杜鹃争斗艳,银白溪水往下旋。”还真的是很工整呢。
小王到集上买了一个很精致的本子,把自己的诗一首一首地记下来。他的梦想是三年后出一本自己的诗集。不管人家怎么说,有理想的小王觉得自己很幸福。
深秋是山里最美的季节,前些天还是郁郁葱葱的山林每天都在变幻颜色,好像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操纵魔术。叶子变红的是橡树、柿子树、火炬树,叶子黄了的是苹果树、梨树、栗子树等等果树,依然绿得盎然的是松树、柏树……层林尽染,名副其实。山里人却顾不得看这美景,都是“全家总动员”忙着秋收,秋分收核桃,霜降摘柿子、摘苹果、摘梨、摘红果、打栗子、挖红薯、打豆子……
每到这时,先生最忙,把摄像机装在车上,开着车漫山遍野地跑。山里人便笑他:“有啥可照的?你也看了十多年了,就不腻?”
是啊,转眼十多年过去,先生有许多山里的朋友。他混迹在山里人中间,除了那一口纯正的天津话以外,根本看不出他是城里人。
回想我们刚到山里时可不是这样。那时,山里不像现在这样热闹,城里人来得不多。山里人认为城里人油头滑脑、办事不靠谱,当然这是后来才告诉我们的。但是,他们又觉得城里人有见识、有路子,跟城里人打交道也不是坏事。因此,山里人看我们的眼光便很“复杂”:友好中带着警惕。我们则认为“山里人必有小农意识”,跟他们交往好比“麻秆儿打狼”——两头害怕。后来,几件事过来,大家的看法都有所改变。
一邻居办丧事,先生去帮忙。按村里的习俗,火化后把骨灰带回来安葬。但是,谁家的汽车也不愿带骨灰,说是“不吉利”。正当邻居为难的时候,先生欣然帮他把骨灰拉回了家,并告诉他城里没这么多“规矩”。有一次,先生到离家不远的孙各庄买东西,见路边有个小伙子拦车,便停下来。小伙子说他要搭车到前边路口,再坐长途汽车去遵化。先生看看表,告诉他开往遵化的车已经过去了。“你上来吧,我送你到马伸桥,那边有车。”就为了这个陌生的山里人,先生多跑了十多里路。这样的事很多,山里人有困难时,先生总是主动帮忙。一来二去,山里人了解了先生的为人,说原来城里人也不都是那么“奸”。
有一次,先生不小心崴了脚,脚踝肿得像馒头。正想去医院,被串门来的邻居嫂子看见,她抄起背篓就上了山,不一会儿就背回来一堆草药。她麻利地用大锅温上水,把那些枝啊叶啊放进去煮,让先生用这个水泡脚。转天早晨,先生的伤处不但已经消肿,而且也不疼了。问嫂子采来的草药是啥,她哈哈大笑,说:“说了你也不懂!”
后街的二岭为人老实,家里生活困难。三年前儿子要结婚,找先生借钱,数目还不小。村里人说他没有偿还能力,你最好别借给他。先生考虑再三,还是把钱借给了二岭。他说,人如果不是遇到难处了,不会开口借钱。结果,二岭的儿子结了婚、生了孩子、后来又离了婚,钱还是没有还给先生。每到秋天,二岭就会提一袋小米或栗子送到我家,也不会说啥,黑脸通红。直到几年后,他家的生活彻底变了样,才把这笔钱还给了先生。
梨花开的时候去山里,柿子熟的时候回市里,十多年转眼过去,先生和许多山里人成了好朋友,“麻秆打狼”打出了一段段温暖的故事。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征稿启事
《今日作家》以发现作家、培养作家、展示作家、宣传作家为己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各种题材、各种体裁、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种形式的作品都在征稿之列。
征稿要求
1.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字稿每篇一般在3000字左右,特别优秀的可酌情放宽,但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诗歌等分行型作品包括多首、组控制在100行以内;
2.来稿一律以电子文本为主,谢绝纸质稿件。每篇来稿,请在文末添加200字之内的作者简介,并配作者照片一帧;
3.投稿需关注《今日作家》平台,所投稿件需要原创,无稿费,打赏费用10元以上部分发放给作者(第一周),10元以下不再发放;不接受其他平台设置原创的作品;
4.平台对年度支持者的作品免费整理排版、装订成作品集,赠送作品集5册;
5.为了便于搜集管理所有稿件都以邮箱形式投稿。凡《今日作家》来稿,采用与否,一律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若未得到采用通知者,作者可另行处理。
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编辑微信:lianhe3001 今日作家~文妹
2020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