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娜《山村纪事》系列(之四十六)

文化   文化   2024-11-24 07:02   河南  




点击蓝字 了解更多精彩










《山村纪事》系列(之四十六)


文/董秀娜



作者   董克诚


开篇语


应“今日作家”之邀,我的新专栏《山村纪事》在这里与亲爱的读者见面了。
我个人认为,作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用手中之笔记录生活的变迁。大则气势磅礴,小则动人心脾。然而,无论写的是什么,记录的都是属于他的这个时代的声音。作家也因此留下了他的脚印。
《山村纪事》系列小故事是我在《每日新报》8年间陆续发表的专栏之作,后由当代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为《南山脚下》。这些小故事短小精悍,每一篇都在1300字左右,展现的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北方山区的风土人情和发生在天津蓟县山村的奇闻轶事。故事短小精悍,趣味无穷。她们是我送给读者您的一朵山野小花,希望能带给您一缕春风。
您还可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欣赏到别具风格的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本专栏系列文章所采用的线描画作,全部为画家董克诚教授原创作品,在此对我亲爱的弟弟深表感谢!



山里的“披萨”

在山里过日子,最享受的便是“山花烂漫”。从春天到秋天,山里的花交替开放,装饰着山野。梨花、杏花、桃花、樱桃花、李子花、柿子花、红果花、苹果花、栗子花……大多果树的花都是春天开放,虽然漫山遍野,但是花期很短暂,十天八天就会过去,好像它们在与时间赛跑,因为毕竟几个月后它们必须奉献果实。于是,山里经常有这样的情景,今天看还是满树的花朵,夜里下了一场春雨,明天就花落满地,再看枝头,小小的果实已经出现了。而苦菜花却不一样,她们的花期最长,长到六个多月,从春天一直开到深秋。虽然花朵不大,但那明媚的金黄色小花点缀在山坡的绿草地上或者田间地头,总会让上山的人们眼前一亮,有无限温馨涌上心头。
我家小院一角拍摄于2008年
开始我以为苦菜花是开了就不败,能一连开上好几天,其实经过仔细观察不是这样。一朵苦菜花早晨开花,到晚上就谢了,转天早晨再开放的已经是她的伙伴。原来,苦菜花的花期只有一天。正因为有无数的同伴“前仆后继”,才会给了我们永远开不败的感觉。苦菜花用“团队的力量”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根据历史记载,清朝的皇帝每两年要到清东陵祭祖,因为路过蓟县,蓟县境内设有四处行宫,供给皇家吃住。乾隆就曾来蓟县32次,还写下了一千多首诗。据说,有一年春天乾隆看见了满地的黄花,给大臣们出了一幅上联:“郊外黄花雅似金钉钉地”。有人说,“黄花”指的是野菊花,其实不是,菊花秋天盛开,而当时是春天,所以乾隆皇帝看见的如“金钉”一样的“黄花”是苦菜花。

山里的苦菜花
    苦菜也叫苦苣菜、苦麻菜,医学的名字叫“败酱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早在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二十七就有关于苦菜花的记载:初春时生苗,茎中空,折断时会流出白汁,开黄花和野菊相似,其种子附生白毛,能随风飘扬。其味苦,经霜后味转甜,故有“其甘如荠、堇茶如饴”之味道。
因为苦菜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作用,山里人除了把苦菜当作美味之外,也当作常用的药材。如果家里有人得了糖尿病,他们就把苦菜连根晒干,做成“苦麻茶”,当茶饮用,据说很好。如果在山上干活时手受伤流血了,采下几盏苦菜,用两块石头捣烂,煳在伤口上,一会儿血就不流了。孩子上火、长疖子,也是挖来几棵苦菜、几棵蒲公英,也不煮水,就让孩子生嚼咽下。他们告诉我,有个三次两次就好了,比吃啥药都好。
山里人吃苦菜的方法很多,最传统的是蘸酱吃,或者用糖醋或麻酱凉拌。现在村里农家院多了,山里人对苦菜的吃法也讲究起来,创造出了不少的新做法。如清炒苦菜、苦菜炒鸡蛋、苦菜煎饼卷等等,还有苦菜饺子、苦菜肉包子、苦菜疙瘩汤……大受客人欢迎。我最爱吃的是大灶台烧柴禾做的“苦菜煳饼”,薄薄的一层玉米面打底,摊开用苦菜和各种调料做成的馅,靠大铁锅烤熟后,香味飘出老远。
有一回,一位熟识的客人从市里来的时候特意买了意大利的“披萨”带到山里让我们品尝,山里人说:“啥披萨?不就洋煳饼”吗?除了馅儿不一样以外,做法没有区别。”从此以后,煳饼便有了另外的名字:“山里的披萨”。
苦菜刚吃上去有点苦,但是它如同苦瓜,苦的是自己,并不防碍其他食材的味道。吃了以后,满口清香,立刻便得到了“苦尽甘来”的享受。

山里人的“爱疯”时代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说的就是山里人过去的日子。因为家家离得远,且山路难行,“出门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记得几年前到山上的太平庄村看朋友,朋友正在剪枝,他老伴儿双手合成喇叭状,大吼:“董秀娜来啦——”余音在山间回荡了很久,那朋友果然听见了吼声,一会儿就回来了。后来,手机能在山上用了,可因为山太高,信号千变万化。他家屋里没有信号;前院是蓟县电话;向东走几步是河北省;朝西上两步台阶就变成北京长途了。
如今,山里变化最大的就是通信。电话线全覆盖,农家院上了网,电视、电脑、iPad,人人都有一个小玩意(手机)握在手,在哪里都能联系上。

《双吉图》(中国画) 作者董秀娜
前院大叔60多岁,在村里属于率先使用手机的人。这些年,从无到有,屏幕从小到大,功能从少到多,手机已换了多部,那叫:手不离机,机不离手,睡觉都不离手机。更奇的是,他竟随身带四部手机。邻居说:“知道的您是稀罕手机,不知道的还以为您是修手机的呢。”
大叔不笑,却神秘地说:“别看我手机多,花钱没多少,太便宜啦!”
原来,大叔的手机各有来历。一次他去镇上交费,营业员说:“大爷,你这话费高啊,不合适!其实您用两部手机最好,资费灵活,用着方便!”大叔想,人家说得对,于是配了“双枪”。
前几年安装固定电话,营业员又说:“大爷,固定电话可捆绑一部手机,跟主机通话免费,打别的电话也便宜,多交费还能免费上保险!不要白不要!”大叔想想,不要白不要,为啥我不要?这回“我可赶上这一拨了。”于是,又办了第三部手机。
去年,家里安装网线,又能捆绑手机,营业员说:“大爷,这个更便宜,每月450分钟话费,全国各地随便打,只要您不给外国打,都不算长途。多合适啊!如果您交两年的话费,手机不要钱!”
不要钱?白给啊!白给哪能不要?于是,大叔拿回了第四部手机。口袋里是装不下了,出门还得专门带个包。四部手机各有用途,一个接老朋友电话,一个打家里电话,一个专打长途……虽说话费都很便宜,但四部加起来就是大几百元了,媳妇难免有微词。大叔却说:“这算什么,咱也算跟得上时代了!”
大叔也有失落的时候,有一次听说话费优惠,交100送100。大叔急忙去办,柜台人员说,不能办,因为“已参加其他活动”。
我家院子里的泡桐树拍摄于2018年
我参加啥活动了?让人家一查,大叔傻眼了,原来那次手机优惠的“免费保险”是15年的期限。  
大叔喜欢手机,不知道咋让骗子知道了。有一次,大叔在路边等人,树后出来一个人,鬼鬼祟祟地从裤子口袋掏出一苹果手机最新款。“大爷,您看这新手机,价值四千多元呢,我急着回家没路费,只好便宜卖了,您要喜欢就拿着,就要1000元。”
别看大叔有四部手机,可没一个“苹果”。如今“苹果”就在眼前,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赶紧掏出800元:“我没1000,就这800……”那人假装犹豫了片刻,把手机递给大叔,拿过800元,一闪便没了踪影。
大叔如同捡了个大元宝,欢天喜地回了家。可打开一看就傻眼了,这个手机没有装卡的地方,原来就是个仿真玩具。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董秀娜,1949年8月8日生于天津。1995年4月加入天津市作家协会,2002年3月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报纸期刊发表文章 ,创作发表作品600多万字。其中报告文学、散文、短篇小说、诗歌等多次获奖。著有传纪文学《商海风流》、报告文学集《相约新世纪》《种豆得瓜》《郭家沟的故事》《一步之遥(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往日》《一步之遥(散文集)》《南山脚下》、故事集《盘山典故传说》及《蓟州风物志》《走进孙各庄满族乡》《八仙山》等十余种。曾为天津《每日新报》“山村纪事”专栏作家。





征稿启事


《今日作家》以发现作家、培养作家、展示作家、宣传作家为己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各种题材、各种体裁、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种形式的作品都在征稿之列。


征稿要求


1.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字稿每篇一般在3000字左右,特别优秀的可酌情放宽,但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诗歌等分行型作品包括多首、组控制在100行以内;

2.来稿一律以电子文本为主,谢绝纸质稿件。每篇来稿,请在文末添加200字之内的作者简介,并配作者照片一帧;

3.投稿需关注《今日作家》平台,所投稿件需要原创,无稿费,打赏费用10元以上部分发放给作者(第一周),10元以下不再发放;不接受其他平台设置原创的作品;

4.平台对年度支持者的作品免费整理排版、装订成作品集,赠送作品集5册;

5.为了便于搜集管理所有稿件都以邮箱形式投稿。凡《今日作家》来稿,采用与否,一律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若未得到采用通知者,作者可另行处理。

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编辑微信:lianhe3001  今日作家~文妹

2020年1月7日


扫一扫

添加编辑微信





今日作家
发布小说、散文、诗歌等国内原创作品。服务广大文学爱好者。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