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汪云寿 ‖ 岳阳楼与滕子京(外一篇)

文化   2024-11-24 07:02   河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岳阳楼与滕子京



文/汪云寿

提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以及他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通常人们可能会认为范氏一定是登上岳阳楼,远眺洞庭景色,借景抒情,才会写出“衔远山,吞长江”这样的佳句。其实不然,范仲淹从未到过岳阳,重修的岳阳楼仅是在图画上看到的。据考证,岳阳楼始为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直至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张悦作岳阳刺史时,才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定名岳阳楼。

范仲淹和他的名篇《岳阳楼记》诞生乃至名扬天下,首功之人当推与范仲淹交往时间最长,堪称一生知己的好友滕子京。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河南洛阳人。滕、范俩人先有同年之谊,同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蔡齐榜进士。后是同事,宋仁宗天圣年间,二人同在泰州任职,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仓监、兴化县令,滕子京为泰州军事判官。并且,范仲淹在泰州主持修筑捍海堤时,滕子京主动加入,襄赞其事。后来,人们把这条新建的长达一百五十里、挡住了洪水、保护了百姓生产生活的泰州捍海堤命名为“范公堤”,其中也有滕子京的功劳。

同朝为官,经历相似,惺惺相惜,抱团取暖,俩人的“铁杆”情谊不断得以巩固和升华。

宋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被贬到岳州(今岳阳市)。与此同时,范仲淹也被贬往邓州(今河南邓县)。同是“天涯沦落人”,共同处境,范仲淹很想找个机会劝慰好友。事也凑巧,一年后滕子京主持重修岳阳楼,以书函相邀请范仲淹写一篇记;1046年,范仲淹就借写《岳阳楼记》的机会,一方面勉励对方不要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另一方面袒露他自己和老友的处境差不多,借以鞭策自己,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寥寥数语,展示了这位政治家、文学家的博大胸襟,突破了个人感情悲喜的局限,着眼于天下人,超出一般“迀客骚人”的思想境界,这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可见,范仲淹之所以能写出《岳阳楼记》这一为人们千古传诵的名篇,既源于他的学识渊博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基于他与滕子京的君子之交。



从“九旬老人拾荒行善”说起




文/汪云寿

儿孙事业有成,自己也有退休金。可他平日里,手持木棍,扛着编织袋,穿着褪色的旧衣服,常走在大街小巷捡废品。数十年来靠拾荒所得,资助了数百名困难群众。他,就是今年已90岁高龄,且有着65年党龄的河北唐山二中退休教师刘义。(据《人民日报》)

或许在常人的眼里,对一位不愁吃不愁喝的退休教师而言,尽享晚年含饴弄孙、幸福生活岂不舒心惬意!又何必操闲心去行善事,更何况对一位高龄老人来说,走街串巷拾废品,不仅人辛苦,还让身份“掉价”,这不是自讨苦吃、自寻没趣吗?!然而,一辈子节俭惯了且以积德行善做好事为乐的刘义老人却不这样认为:“别看我年纪大,干劲可不小。帮助别人的事,我愿一直做下去。”“希望我帮助的这些人,未来能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从老人朴实的话语中,分明让人感受到老人与生俱来,以帮助别人为己任,视积德行善为快乐的炽热情怀,经年累月坚持,积小善为大善,但凡让读过这篇报道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快乐和阳光一样,很美丽。在每个人的心里,快乐的定义不一样:日常生活中,有人把追名逐利、卖弄风雅视为快乐;有人把读书学习、运动健身视为快乐;而有的人则把热心公益、帮助别人视为快乐……很显然,前者的心态不可取,他们之所以活得憋屈,关健在于没有寻找到快乐的真谛,每天殚精竭虑,纠结患得患失,如此这般,每天神经高度紧张又何来快乐而言?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说到底,快乐就是一颗平常心,就像刘义老人那样,助人为乐,持之以恒经年累月做有意义的事,活出生命的厚度、温度和质感,如此,心情愉悦,精气神兼具,恰比以德养寿,何乐而不为呢?

“九旬老人拾荒行善”暖人心,也让暮年生香。其实,良善之举未必是惊天壮举,也可以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真善美的自然流露,或者在现实生活中给身边人的点滴温柔。看到陌生人有难处,缀学儿童家庭陷困境,搭把手、帮一回、资助点,这其中的美好值得珍藏。

九旬老人拾荒行善的义举令人感动,更给人启迪。正可谓悦人者众,悦己者王。人性美了,精神舒畅了,它给人爽心悦目的感觉,让人如沐春风,如饮佳茗。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同所有人连在一起,每个人都需要友善和帮助。很多时候,我们帮助别人,实际上也帮助了自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就如一粒春天的种子,哪怕是一件小事,往往借助人们心底的善意,得以迅速传播,并引起大家的共鸣与推崇。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物质丰盈的时代,越来越多如“九旬老人拾荒行善”的暖心故事出现在人们身边。这些凡人善举、友善温情,让人们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潜移然化,蔚然成风,充满正能量。小事不小,善莫大焉。传递爱心、播种善良,九旬老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只要每个人都能向上向善,我们就能推动人们循着善的循环、爱的涟漪,将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

汪云寿,1953年出生,插过队,当过兵,企业退休干部,文字爱好者,现为安徽省六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散见于《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电视报》《人民日报》《时事报告》《中国老年》《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楹联报》《中国应急管理报》《团结报》《新安晚报》《金陵晚报》《西安晚报》《现代家庭报》《《老年日报》《快乐老人报》《安徽老年报》《安徽工人日报》《皖西日报》《六安新周报》等。



征稿启事


《今日作家》以发现作家、培养作家、展示作家、宣传作家为己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各种题材、各种体裁、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种形式的作品都在征稿之列。


征稿要求


1.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字稿每篇一般在3000字左右,特别优秀的可酌情放宽,但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诗歌等分行型作品包括多首组控制在100行以内;

2.来稿一律以电子文本为主,谢绝纸质稿件。每篇来稿,请在文末添加200字之内的作者简介,并配作者照片一帧;

3.投稿需关注《今日作家》平台,所投稿件需要原创,无稿费,打赏费用10元以上部分发放给作者(第一周),10元以下不再发放;不接受其他平台设置原创的作品;

4.平台对年度支持者的作品免费整理排版、装订成作品集,赠送作品集5册;

5.为了便于搜集管理所有稿件都以邮箱形式投稿。凡《今日作家》来稿,采用与否,一律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若未得到采用通知者,作者可另行处理。

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编辑微信:lianhe3001  今日作家~文妹

2020年1月7日


扫一扫

添加编辑微信




今日作家
发布小说、散文、诗歌等国内原创作品。服务广大文学爱好者。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