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10位书法名家的10幅对联书法欣赏,一次看够!
乐活
2024-11-06 00:00
福建
清中晚期以来,书坛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书法风格多种多样,帖学与碑学相互融合,也是对联书法发展的鼎盛时期,既有时代风格、地域风格及个人风格,也有前后承传的关系,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崇恩,清代中晚期著名的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他的书法以学习苏轼为宗,字形宽博,左低右高,具有鼓侧之态,遒劲厚重而绵里藏针,融合了宋、元名家的精华,因此能够超越常人,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造诣。徐三庚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主要取法《天发神谶碑》和邓石如、吴让之的小篆书风。他的篆书线条妍媚飞动,富有装饰性,被誉为“吴带当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目。柏文蔚(1876-1947),字烈武,安徽寿州人,是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辛亥革命四杰”之一。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活动,并在辛亥革命期间担任重要职务,如第一军军长和北伐联军总司令。此外,他还曾任民国元年安徽都督兼民政长,参与讨袁并宣布安徽独立。何绍基(1799-1873),晚清著名书法家,擅长楷、行、隶、篆,提倡“直入平出”、“横平竖直”,一改以往楷书笔力绵弱的积弊,表现出古劲遒厚、坚实厚重的韧性,晚年熔铸古今,形成独特的风格。何绍基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掺入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等人的风格。书法线条丰富,或如万岁枯藤,或如行云流水,忽而遒劲,忽而圆润。康有为(1858~1927)的书法变化多姿、不拘一格,线条张扬带出结构的动荡,摒弃了四平八稳的创作,以“重”、“拙”、“大”为特点,浑厚雄放、古朴率真、险峻舒朗。结体上紧下松,纵横奇宕,气势开张,干脆遒劲,具有浓郁的北碑笔意。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榆庭、愉庭、抱罍子,晚号退楼主人,生于浙江湖州,后在苏州为官。吴云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书画家和藏书家,精于鉴别与考据,收藏丰富,包括鼎彝、碑帖、书画、古印及宋元书籍等。梅调鼎(1839年-1906年),字友竹,号赧翁,浙江慈溪人,是清末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书法早年学习颜体,行草宗法二王,中年学习欧阳询,晚年潜心研习魏碑书法。主张用笔在于“圆”和“断”,强调笔势在转弯处要圆润流畅,笔画连贯且干净利落。能圆能断,结体典雅,风神秀逸,在继承中创新,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黄山寿(1855~1919)的书法风格多样,在北碑金石流行的时代,独辟蹊径,于唐隶、北魏及郑板桥等身上取法,得其神韵,回溯汉代隶书风格,创造出一种清新雅致且富有层次感的独特书法艺术。黄山寿的书法作品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散发着流溢的气韵。郭尚先(1785-1832年),字元开,号兰石,福建莆田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历任乡试考官、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四川学政、左赞善、光禄寺卿。他工书法,被誉为“小楷王”,其书法作品深受朝鲜、日本诸国人的喜爱。清代著名的书法家李文田(1834~1893),端庄大气,笔力酣畅饱满,意态雍容厚重。李文田少年时专工欧阳询,精熟于《九成宫》等碑帖,后来转学隋碑《苏孝慈墓志》,中年以后博采汉隶、魏碑,碑与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三和练字
写字、练字、画画,历代书法作品、中国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