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实业家”张謇10幅对联书法欣赏,外柔内刚,字体馨远!

乐活   2024-11-10 00:00   福建  



无论是古代的“科举状元”,还是我们现在的“高考状元”,都是妥妥的“人中龙凤”。有清一代,状元进士众多,能被人们记住的却不多,但在历史课本中,一直都提到一个人,他是光绪甲午年(1894年)状元,又是著名的实业家,他就是“状元实业家”,“江苏五才子”之一的张謇。


日高天立极;
山下土成阤。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翁,别署啬庵、处默、烟波钓叟,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1894)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精擅书法,学颜、欧,为“江苏五才子”之一。辛亥革命时期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北京政府农商总长。


左思作文因难见美;
南郡之行惟清故高。

张謇是翁同龢的弟子,张謇在科举考试中曾受翁同龢的指导,后来在翁同龢的影响下,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万螘披书卷;
孤萤引篆香。

其书法深受翁同龢的影响,笔力雄健,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给人一种刚中带柔的感觉。很多人知道张謇是实业家、是状元,但不知道他也是一位大书法家。据说中国最后一道圣旨,就是由他亲笔书写,他的字被当时人称为“东南书法第一”。清朝的状元中,张謇和刘春霖的字都可以说冠绝一时。


会拣霜林结茅舍;
卧看松雪媚南山。


清咸丰三年(1853年)张謇生于江苏南通,自小接受家塾教育,在传统文化氛围下成长。1894年(光绪甲午年),42岁的张謇高中状元,彼时日本虎视眈眈,张之洞对他较为赏识,让张謇出任通海团练一职。在与外国打交道中,张謇眼界大开,明白了实业方能救国。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镂成书苑千家石;
可是楞严十卷经。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琴林画卧松间石;
诗篱春逢雨后山。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古寺听钟分艺菊;
比邻款户借抄书。


一生除了事业,张謇就以书法为乐。传统文人家庭出身的他,为了考取功名,习字从“馆阁体”练起,以颜真卿、赵孟頫、欧阳询等为基石;考取状元后,在翁同龢、张裕钊、李联琇等人的指点下,广博纳取了苏东坡、黄庭坚、孙过庭、怀素、褚遂良及“二王”的精髓,得以精进,形成自己的书法风貌。


识量局致栋幹之器;
闲舒都雅洪纤得宜。


张謇的书法以其遒劲有力的笔法、古朴典雅的风格、精致细腻的点画和巧妙的结构布局著称。书法理论家孙洵在研究了张謇的信札之后说 :“张氏精擅书法,学颜而掺以欧阳率更。立意沉醉,外柔内刚,字体馨远,举止安和,有隋唐楷书嬗变的风采。”


举手可邀月;
飞花正丽春。


其书法作品给人以古朴而典雅,既有唐代颜真卿的雄浑大气,又有宋代苏轼的洒脱自如;字形结构严谨,笔画之间的搭配协调,整体布局合理。其对联书法作品气韵生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书联合璧,大家手笔。


采药会须逢蓟子;
杖蔾时可过苏端。


张謇不仅自己热爱书法,研习书法,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教育家,他在学校开设书法课,不论男女一律教习,正是在他的努力下,王个簃、丁吉甫、陈曙亭等一批书法篆刻人才得以脱颖而出。


三和楹联书法
三和楹联书法,专注于楹联书法、对联书法、名家楹联墨迹作品欣赏及楹联对联知识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