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基于生成性AI的人机协同学习与实例

文摘   教育   2024-11-19 16:22   天津  

最近,有一项研究对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人机协同学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这项研究采用了元分析的方法,整合了国内外20项相关研究的结果,涉及1327名学习者,为我们揭示了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真实效果。

[参考文献:和文斌,赵帅等.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学习更能提升学习成效?——基于 20 项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开放教育研究,2024(5)]

什么是人机协同学习?

人机协同学习是指人类与机器(如人工智能系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它强调人和机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合理分工实现最佳学习效果。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简单说,它是人类和机器共同参与学习的一种新形式。

不是替代,而是协同。

学生与AI协同:AI生成内容,学生批判性分析,二者相互启发。

教师与AI协同:AI辅助备课、出题、反馈,教师专注引导和互动。

AI擅长什么?

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比如写作框架、案例分析、数据报告。

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这意味着,AI在教育中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一个“合作伙伴”。

研究发现了什么?

1. 人机协同学习成效显著提升

与传统教学相比,生成式AI的人机协同学习能显著提高学习成效,特别是在社会科学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中表现突出。

为什么?

AI能模拟真实社会情境,提供贴近生活的反馈。比如,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对话”,用互动代替灌输。

怎么用?

在社会学课程中,生成式AI可以扮演不同角色,比如“政治家”“企业家”,让学生通过与AI的对话,分析社会现象,得出自己的见解。

2. 群体学习效果更好

研究表明,小组活动中引入AI效果最佳。AI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视角,推动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协作。

怎么用?

在跨学科项目中,AI作为团队成员,生成初始的方案建议,学生再根据AI提供的内容讨论修改。

3. 翻转课堂与角色设定表现亮眼

翻转课堂结合AI,能让学生在课前利用AI学习基础知识,课上进行更高阶的讨论和应用。而为AI设定特定“角色”,比如导师、评审或顾问,则能让学习更有沉浸感。

怎么用?

在医学课上,AI可以扮演“虚拟患者”,学生根据AI提供的病情线索进行诊断和治疗建议,再由老师点评。

4. 短期干预更有效

短时间的AI辅助任务最能激发学习兴趣。长期频繁使用可能导致新鲜感减弱,学习动机下降。

怎么用?

设计短时间高效的AI互动任务,比如“10分钟生成内容 + 20分钟讨论”,既能保持节奏感,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5. 共同进化的理念

研究表明,人机协同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和机器的共同进化。机器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提供个性化支持。同时,学生也在与机器的互动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举例: 在一门生物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AI工具分析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并根据这些数据调整教学策略。比如,如果某个实验步骤学生普遍表现不佳,AI可以建议教师在下一次课上重点讲解这个步骤。

如何更加系统地把这些研究用到日常教学?

下面是一些总结和简单易行的案例:

1.适切性教学设计:让AI参与知识生成,量身打造学习体验

案例1:生成学习资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文学课上,给AI一个主题,比如“爱情与命运”,让它生成两个不同风格的故事。学生阅读后,分析文本的写作风格和叙事逻辑。

案例2:交互设计优化,创造多彩学习世界。根据学科和知识类型特点,创造像童话世界一样的交互环境。比如教物理中的光学知识,可以利用软件生成虚拟的光学实验室,让学生在里面自由探索,理解光的折射、反射等概念。

案例3:辅助机制建立,陪伴学生学习之旅。学习开始时,老师要像守护天使,防止学生被新奇感迷惑,忽略知识;学习中后期,要像智慧导师,鼓励学生,避免他们失去兴趣。比如在一个长期的设计课程中,定期和学生交流,引导他们合理利用人机协同学习。

2.围炉群证式课堂互动:用AI引导小组讨论,点燃集体智慧之火

案例1:氛围营造,打造温暖学习港湾老师要当一个温暖的太阳,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让大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舒适,可以自由交流。比如组织小组讨论时,允许不同观点碰撞,没有对错之分。

案例2:AI是完美的“中立第三方”。它不会带偏讨论方向,但能抛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例如在社会科学课堂,让AI生成一段不同国家的政策对比。学生根据AI提供的内容进行讨论,找出各国政策的优劣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案例3:群体探讨引导,开启知识探索之旅。设置有趣的机制,像 “智慧小火箭”,激发大家一起讨论,拓展知识边界。比如在文学讨论课上,设置一些有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和人工智能一起探讨作品的深层含义。

案例4:群证分析强化,培养批判思维高手。让机器主动提问,鼓励学生像聪明的侦探一样批判思考、协作验证,纠正错误,提升思维能力。比如在经济学案例分析中,人工智能提出不同观点,让学生辩论。

案例5:知识生成催化,获集体智慧果实。通过集体讨论生成知识时,老师要当一个智慧的 “时间魔法师”,控制好时间,让大家有效讨论,形成结果。比如在一个跨学科项目中,规定每个阶段的讨论时间,高效完成项目。

案例6:反思迁移推动,助力知识应用升华。设置可视化机制,把有争议的观点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反思和应用知识。比如在课后,用图表展示大家的不同想法,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3.精细化模拟角色:让AI带入真实场景,成为最佳伙伴

案例1:为AI设定特定角色,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化学习。在法律课上,AI扮演“虚拟法官”,学生用AI生成的案件信息撰写辩护词,模拟法庭审理过程。

案例2:角色定领域,明确方向不迷路。给人工智能一个清晰的角色描述,比如它是艺术领域的大师、年龄是中年、身份是画家,这样它就能准确提取数据。比如在美术鉴赏课上,让人工智能以画家的角度介绍作品。

案例3:起因定数集,精准导航数据海洋。让学习者说说提问的原因,就像给人工智能一个指南针,辅助它过滤数据。比如学生在研究某历史事件时,说明自己想了解事件对文化的影响,人工智能就能更精准地提供信息。

案例4:情境定体验,绘制精彩交互画卷。描述问题情境的特点,比如时间是古代、地点是战场、人物是将军、氛围是紧张,让人工智能能像大画家一样绘制出精彩的交互体验。比如在军事战略课程中,模拟古代战争场景,让学生制定战略。

案例5:职责定反馈,有序工作不出错。清楚地告诉机器它的任务和流程,就像给它一本工作手册,避免它反馈的时候出问题。比如在数学解题中,告诉人工智能要按照步骤详细解答,不能只给答案。

案例6:目标定轨迹,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把学习目标的细节,像重要程度、达成标准、时间框架等解释清楚,让人工智能不偏离学习轨道。比如在语言学习中,设定一个月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让人工智能针对性训练。

4.模式融合推进:创造教育新辉煌

案例1:要素融合寻求,搭建知识超级桥梁。关注翻转课堂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契合点,可搭建一个像知识宇宙一样的资源库,优化课前学习。比如在化学课程中,课前学生通过资源库了解实验原理,和人工智能互动,做好实验准备。

案例2:过程融合创新,设计精彩课堂互动。创新课堂交互活动的设计,比如老师利用人工智能分析课前知识的问题,设计像游戏闯关一样的课堂机制。比如在生物课上,针对知识点设计问答闯关,学生和人工智能一起挑战。

案例3: 即时反馈,用AI提升作业质量。AI的即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在作业初稿阶段快速改进。例如,在写作课上,学生写完文章后,用AI检查语言逻辑和结构,再提交给老师。

案例4:结果融合探究,精准评价学习效果。创新评价方式,比如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分析对话和数据,搞出像宝藏地图一样的增值评价、过程评价等综合性评价。比如在期末评价时,除了考试成绩,还看学生在人机协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AI教学的潜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生成式AI很强大,但也有一些局限。

1. 信息偏误

AI可能生成不准确的内容。

解决办法:让学生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验证,学会批判性思考。

2. 过度依赖

学生可能变懒,完全依赖AI完成任务。

解决办法:设计任务时加入学生自主思考的环节,比如“你认同AI的观点吗?为什么?”

3. 情感缺失

人机交互缺乏情感共鸣,可能影响学习体验。

解决办法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更多人文关怀,AI负责知识反馈,老师负责情感引导。

温馨提示:若需“一对一”教学创新大赛指导,请加“肯学君”老师微信。


一对一指导内容:


  • 总体教学设计和赛道选择(专家视角:如提供总体教学设计思路和选择合适赛道的建议)
  • 教学大纲提升评委视角:按照总体教学设计,完善大纲关键点及细节)
  • 课堂实录教案优化(学生视角:提供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的具体教学实施思路,支撑总体教学设计,体现“两性一度”)
  • 教学创新报告打磨(评委视角:标题凝练、痛点挖掘、方案匹配、成效突出、细节完善)
  • 现场PPT汇报与问答演练评委视角:标题再凝练、提纲再对标、教学再设计PPT优化、多元沟通训练、问答预演
 欲知详情,点击下面链接:
教学创新大赛1对1指导+沉浸式工作坊纲要


如果该文有启发,请给肯学君来个点赞、在看收藏分享,星标/置精彩内容不错过

肯学君
聚焦“教创赛、一流课程及教学创新”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