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在富平的农村长大,村里人的名字都起的板板正正,特别有意义。
老一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基本上是从“仁义礼智信鼎安德宏运”等富有美好寓意的字结尾或为中间字,一听就有比较好的道德引导作用,也是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尊重和认同,虽然都是很普通的字,但有规律地搭配出全名,也是有非常丰富和美好的意义,叫出来也特别的响亮,而且陌生人一听,谁和谁就是一家人,马上就能分辨出。
大部分人在家里叫一个名字,出去叫一个名字,外面的称为官名,即大名。叫大名意味着尊重与重视,叫小名意味着亲切与亲近。
我婆那辈的女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在村里基本上都没有人叫她们的名字,唉,因为他们的名字都变成了农村家中排行的三婆、七婆等令人尊敬的称呼。我生活中两位特别尊重的婆的名字分别叫幽兰和蕙兰(写出她们的名字并无不敬,为那个年代人为子女取名的用心❤️感动)
到我父亲他们出生的四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百废俱兴,倡导“军民工学兵,团结建设国家,人定胜天”,大家的名字也基本上从这些重点字选择与组合,从名字的命名显示出对国家建设的支持与响应。
母亲与姑姑她们的名字,则聚焦在“秀凤兰芹彩云”等字上,体现了新时代对女性温婉淑贤的传统期望。
到六七十年代,不管男女名字基本上也是“军民红卫兵锋峰耀辉会”等等,这个时期大部分家庭也是多子女家庭,搭配上中间字叫起来也特别响亮,而且每个字都有正面的好的含义。
女生叫的最多的是红英利敏霞等,这一时期,有传统期望,有显示出对女性的能干的期望。有许多女性有一个象男名一样的名字,如辉、楠、荣、伟等,她们也真的象个男生一样干练能干。
到了八九十年代,流行叫“伟海军勇强辉永超杰磊波”等,改革开放的推进,家长希望孩子超过自己,成为杰出的那一个,激励孩子永远做个强者,有光明磊落的人品等。
21世纪到来,时代在发展,男孩的名字已非常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杰鑫帅宇俊杰鹏”而最近的十年,男孩子叫各种xuan(轩宇涵豪)女娃这叫各种怡萱涵诺,也深涵某种古典美。
各种段子里面戏称zihan(如紫菡、子涵、之涵等等)的10种叫法,名字中音同字不同给老师点名带来了其他的困惑。
当然除了这些经典的名字的命名法,有些人的名字命名的也是非常随意偶得,用村里人最爱用的小名是:牛、羊、狗娃都可以是最亲切的名字。有些人的名字则是纪念他爷爷多少岁得到孙子来命名,叫四九、五零、六十、六五、七十的都有,还有叫吉祥美好事物的,叫鸳鸯、喜鹊、芹菜、菠菜,甚至长得黑的叫黑娃,长得白的叫白娃,在我听来都是特别可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