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荆山塬上往回走,走在西二环的桥上,抬头猛见前面土塬浮起,也不知是富平的哪个塬,回来查了资料,老县城属于中山塬。在富平,上旧县坡就是上浮塬了,下瓦头坡,也是下蟠龙塬了。
黄土台塬是富平地形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深厚,是开展农业生产的良好地理位置,这些台塬地形为富平县带来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条件,土塬的土壤多为黄、黑墡土覆盖,厚度可达百米,是富平县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
以下是富平县部分台塬的详细介绍,若有不全,大家可以补在评论区。
1. 中山塬:位于富平县境内,是黄土台塬之一。塬巅有圣佛寺塔。
2. 浮塬:浮塬是富平境内中部的一条台塬,东起到贤坡头,西至温泉河东岸,北临顺阳河,南沿卤泊滩。东西长约21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塬面平坦广袤,土地肥沃。西禹公路穿塬而过。相传古时洪水暴发,台塬若隐若现,宛如浮在水面上的山一样,故而名曰“浮山”或“浮原”。
3. 北卤塬:位于富平县境内,是黄土台塬之一。北卤塬附近的军寨曾是历史上宋金大战的古战场,这场战役对于当时的军事形势有着重要影响。
4. 蟠龙塬:位于富平县西部,是黄土台塬之一。此外,蟠龙塬附近还有盘龙湾遗址,位于富平县淡村镇境内,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龙湾遗址在1956年至1988年间多次发现陶器、石器、化石等遗物,这些发现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5. 荆山塬:荆山塬位于富平县石川河南岸,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山脉,也被称作断塬、南塬或吕村塬。广义上的荆山,从三原县嵯峨山下以东延伸至阎良区关山镇,东西延绵九十余里。狭义上的荆山,西起三原县浑谷河东岸买家坡,东至富平石川河西岸断原,东西延绵三十余里,海拔379.2-483.2米,比阎良平原高出130多米。
荆山塬不仅地理特征显著,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在此铸鼎,轩辕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此外,荆山塬的村落名称多与“龙”有关,如化龙堡、龙桥沟、卧龙村等,这些村落据考证为远古时期铸鼎和工匠劳作、休息的地方。
荆山塬的北麓有石川河流过,这里历史上曾是汉代游猎放象之地,也是黄巢起义的发起地之一。荆山塬中部山巅有唐高祖陵,西端有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陵墓永康陵,东断塬处有汉太上皇陵,亦称万年陵。
近年来,富平县荆山塬片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已全面启动,旨在推动该区域的城乡融合发展。荆山塬是富平县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标志,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6. 强梁塬:位于富平县南部,是黄土台塬之一。根据《禹贡》记载,北条荆山在南,下有强梁原。强梁塬古名强梁原,后来也被称为石婆婆原,这是因为在后周时期,这里曾经是中华郡的所在地,而中华郡遗址附近至今还有两个石人耸立,因此得名石婆婆原。强梁塬是富平县的黄土台塬之一,这些台塬多为黄、黑墡土覆盖,厚度可达百米,是富平县重要的农业区域。
7. 华阳塬:华阳原位于富平县东南方向,介于张桥镇与留古乡之间。根据历史记载,华阳原的名字来源于秦始皇时期,秦始皇曾将其女儿华阳公主下嫁给将军王翦,并且他们相遇的地方就被命名为华阳,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华阳原。
华阳原的地形以黄土覆盖为主,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特别是1979年以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农业生产基地,拥有交错的灌溉渠道和众多的机井,能够实现旱涝保收。
8. 羊蹄塬:位于富平县东部,是黄土台塬之一。
9. 中华塬:位于富平县境内,是黄土台塬之一。网上考证资料较多,难以定论。
10. 八公塠:位于富平县东部的刘集镇与张桥镇之间,沿卤泊滩南缘呈东西走向,南与华阳原相接。据《富平县志》记载,八公塠的名称来源于其地形特征,其两畔各有小谷,形状像“公”字,中心有堆,因此得名八公堆,也称作八公原。此外,八公塠也是历史上贺师范与金人交战的地方。
这些台塬地形不仅在地理上具有特色,也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富平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上部分若有不正确,请在评论中指出,再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