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贤镇是富平著名的古镇,有2 600多年的历史。
-1-
到贤镇因重耳的到来而得名。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重兵护送晋公子重耳返晋,大军途径一个叫临塬村(今到贤镇)的地方扎营歇息。送到蒲城就到晋国了,与到贤接壤的蒲城县当时属于晋国,当地百姓因敬重这位历经坎坷但贤明的晋公子,便将临塬村更名为“到贤村”。
后来到了明初洪武三年(1370)在此设镇立集,这里遂称到贤镇。这个名字体现了到贤镇与晋文公重耳的渊源,此地因重耳而得名,并且还建有晋文公祠以作纪念,祠因年代久远已湮没。
清初诗人李因笃题《到贤镇》一诗中提到:
“重耳驱车虎视偏,
从亡诸佐复森然。
渭阳曾别秦公子,
村镇佳名记到贤。”
-2-
重耳与秦晋之好 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起初,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以此来加强同秦国的友好关系。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动乱,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即位,称晋惠公,但晋惠公即位后却背信弃义,不守信用。
后来晋惠公的儿子晋怀公也与秦国交恶。
在此情况下,秦穆公决定帮助重耳回国夺取政权。秦穆公把自己最喜欢的女儿怀嬴及四位宗女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国内群臣的拥戴下,回到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此后,秦晋两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耳对秦穆公的帮助也十分感激,两国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友好关系,这一系列的事件也被后世称为“秦晋之好”。
-3-
重耳拜土的故事
重耳在前往齐国的途中,重耳一行人经过卫国,卫文公并未好好招待他们。当他们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时,饥饿难耐,向当地的庄稼人讨吃的。庄稼人给了他们一块泥土,重耳大怒,但他的舅舅赵衰安慰他说,土象征着土地,象征他可以拥有黄天厚土,于是重耳才拜谢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继续前往齐国。重耳拜土的行为不仅仅是对农民的一种感谢,更是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的体现。
任何一件事情,看我们给予怎样主观的意义,它就有什么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