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没哭过!记者泪洒新春走基层

时事   2025-02-05 10:33   北京  


今年“新春走基层”中,中央广电总台记者张鹏军和李璟慧记录下一段“40秒的团圆”,引发广泛关注和点赞。


这篇报道是怎样采制的?背后还有什么故事?


张鹏军、李璟慧向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来稿,分享经历。


本栏目长期征稿,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丨10年没哭过!记者泪洒新春走基层

本文作者:张鹏军 李璟慧



火车到站,母亲带着两个孩子飞奔下车:“爸爸!”

“哎,爸爸在这儿!”

站台和山坡上,一家人用力挥手。40秒后,车铃响,母亲和孩子又冲上列车,缓缓驶离。今年“新春走基层”,我们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40秒的团圆 只为多看你一眼》。

去年出差,火车上的我们被车窗外一群“飞檐走壁”的人吸引,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好奇。于是,今年“新春走基层”,我们联系了国铁西安局,计划推出铁路“蜘蛛人”的奋斗故事。

采访桥隧工人蔺志刚时,我们提出想看他的全家福,他便拿出一段春运期间和妻子孩子遥相挥手的视频。他说,这样的隔窗相望,已经坚持了8年,“春运期间,如果媳妇带孩子要路过作业区,我们会提前约定让彼此看见,哪怕是一眼。”

今年蔺志刚要值班,妻子带孩子们回老家,他们约定在火车经过工地时招手。

穿山越水,只为看你一眼,多好的故事!我们决定兵分两路,分别拍摄丈夫和妻子的故事,交汇在团圆时刻。

(一)

宝成铁路是突破“蜀道难”的第一条铁路,随嘉陵江宛转,在秦巴山区蜿蜒。

春运期间,蔺志刚的主要任务是拉网式检查山体、清理危石、铺设防护网等。他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绳,脚蹬登山鞋,手握钢制钎,在悬崖峭壁上攀爬,仔细搜索和处理可能滚落到铁轨上的岩石。

看他在山崖上如履平地,我们也想跟上。这是我第一次挂上安全带,攀爬悬崖上的防护网,我不停询问:“脚踩哪呢”没过一会儿,身体抖得更加厉害,很难迈开步。

没有体力和技巧,这活真干不了。爬了半小时,我还在第一片网上。

李璟慧采访蔺志刚。

除了爬防护网,我们还和蔺志刚一起“围山扫石”,他随身带着镰刀走在队伍前面,一边砍掉杂灌,一边率先爬上挡路的巨石,为大家布设可以手拉的安全绳。

最初两天的相处,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勤劳肯干、不善言辞。开拍第3天轮到蔺志刚休息,我们才看到他的另一面——浪漫柔情。

他给我们讲了对妻子和孩子的亏欠。虽然聚少离多,但他想尽力弥补家人,为生活增添惊喜和仪式感。他记得每一个节日、纪念日,甚至网络热梗。生日的鲜花、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网红瓷盆草莓蛋糕等,他都会点外卖给妻子和孩子安排上。

此刻,男主人公的形象丰满了,这是一位勇敢而浪漫的“蜘蛛人”。

(二)

另一路记者前往四川广元,采访蔺志刚的妻子谢丹。

谢丹是90后,说话响亮干脆,从不流露忧伤,好像一切都在掌握中。

夫妻俩有两个孩子。谢丹每天下午先去幼儿园接小儿子,再到小学门口接大女儿。孩子们回家写作业,她快速炒菜做饭……这样日复一日,我们担心她会不会感到枯燥和委屈。谢丹却说,她和蔺志刚感情越来越好了,丈夫工作比较危险,她只有惦记和想念。

谢丹家里,我们发现一件青蛙人偶服装,她告诉我们:“老二3岁生日正好赶上蔺志刚休假,他提前买了网红青蛙人偶服装,装扮成青蛙,去幼儿园给儿子过生日,还买了300个青蛙小气球给幼儿园的孩子人手一个。对这个家,他很用心。”

其实,谢丹也在用心照顾小家。逢年过节,她都会提前亲手制作好腊肠,再带着孩子们从四川广元前去看望在陕西宝鸡的蔺志刚父母。每次路过蔺志刚工区时,她还会给蔺志刚带很多小零食。谁能不被他们的小幸福触动呢?

(三)

1月22日,小年,团圆的日子。凌晨5点,谢丹带孩子洗漱,准备前往火车站。我们看到的是她一个人、两个孩子、5件行李,神采奕奕,风风火火。两个孩子还带上了望远镜。上车不久后,我们记录到了这样的对话:

蔺志刚:乐素河车站一过,王家沱进站的时候,你们就可以在坡面上看到我了,到时候看山这一侧。
谢丹:好。
女儿:爱你哦。
蔺志刚:好,爱你。

女儿给蔺志刚比了个心,谢丹说:“我们都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间,短短的一两分钟,我们都觉得这是幸福的。”

团圆的时刻即将到来,我们一路记者跟随谢丹和孩子乘火车北上,另一路记者继续跟拍蔺志刚的悬崖挂壁作业。

11点21分,列车从蔺志刚身边驶过,他仔细地盯着车窗,结果没看到妻儿。好在,谢丹带着孩子从车尾的车窗看到了他。

11点22分,列车停靠在王家沱车站。谢丹带着孩子飞奔下车,孩子一路高呼“爸爸”。瞬间,惊喜和感动填满了我们内心。

瞬间飙泪的摄像师说,“至少有十年没流泪,今天忍不住了”。蔺志刚在山上喊到破音,潸然泪下。火车打铃,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到车上,再次从车尾的车窗努力向外张望,蔺志刚已经看不到他们了。

这次遥遥相见,只有短短的40秒。而这场40秒的团圆,如同一场动人的电影。

我们被这样特殊的团圆深深打动了。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和中国家庭的爱与韧劲儿,尽在其中。

为了不辜负这样的好故事,我们制作了横版长视频,时长5分20秒,适合电视端、新闻客户端、微博、B站等平台播发。同时,适应分众化传播和短视频新媒体平台特性,我们也重新梳理叙事方式,制作了一版竖屏短视频,于快手、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推发。1月24日,视频发出后,感动了千万网友。大家评论:“简单的画面,看得人热泪盈眶。”“是你们的坚守让更多人踏上团圆路。凝聚着深沉的爱与责任,向了不起的奋斗者致敬!

蛇年新春已至,祝每个人身边都有穿越万水千山、只为看你一眼的人,相伴久久,长相惦念。

这篇稿件,小编们绞尽脑汁想了几个标题,你喜欢哪个呢?



朋友们,“我在现场”出书啦!想看来自新闻一线最鲜活的采访故事吗?想知道“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好新闻的采制过程吗?想了解好记者如何履职尽责、践行四力吗?错过它,你也许会后悔↓↓↓



更多阅读
这单挣不了钱,但总算抢到了!
恭喜!这些作品入选
头戴GoPro,手拿Pocket,记者义无反顾吊在半空中
她让记者别说,记者还是把稿子发了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任金蕊 彭婕妮 林芝瑶

实习:韩惟妙

点赞!👇

中国记协
媒体的媒体,新闻的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