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官媒不能成为“段子手”?

时事   2025-01-14 10:41   北京  



2023年6月起,中国航天报社组建专门的直播团队将抖音账号更名为“航天观观”,探索多元直播内容、直播场景。一年多时间内,账号粉丝数达到86.5万,多个作品和栏目成为抖音平台爆款。


官方账号如何深耕直播?改版创新有哪些启示?


中国航天报“航天观观”工作室成员魏京华、刘岩、赵丹、张鑫润向中国记协“我的工作室”栏目来稿,分享心得体会。


请看全文。


本栏目长期征稿,详情信息附文末。
















我的工作室丨谁说官媒不能成为“段子手”?

本文作者: 魏京华 刘岩 赵丹 张鑫润


在大众的固有印象里,航天似乎总是自带“高大上”的光环。

如何让航天离大众更近?如何让航天科普离生活更近?这是中国航天报社始终关注的问题。

2023年6月,在报社领导指挥下,我们组建了专门的直播团队,将抖音账号更名为“航天观观”,“航天观观”工作室由此成立。工作室人员时有变动,正式成员6人左右。推进工作室组建过程中,报社不仅在短时间内开辟出适配直播需求的场地,还为团队专项划拨创新研发经费,全力助推航天科普直播。


团队成立伊始,中国航天报抖音仅有此前积淀的20万粉丝,单个视频点赞寥寥,影响力十分有限。


为提升账号曝光度,我们制定了“有料、有趣、有感”的短视频制作方针,并进行了多种类型的直播科普,打造“航天科普段子手”形象。


经过一年多时间运营,账号粉丝量已经达到86万,多条短视频、栏目和直播成为抖音平台的爆款产品,航天这一垂直、硬核领域再一次实现破圈传播。


(一)


中国航天报的抖音账号,原本叫“中国航天报”。为了让账号更接地气,我们经过头脑风暴,改了一个颇为俏皮又朗朗上口的新名字——“航天观观”。


“航天观观”,立足航天,观宇宙、观人间。如此一来,我们既可名正言顺地打破行业壁垒,又可巧妙融入官方叙事。“航天科普段子手”初现雏形。


新外表有了,还得有新内容。


当时,抖音平台颇为流行“古怪音乐”配“硬核画面”的短视频。比如,有博主发布越剧《红楼梦》中《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选段,搭配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的画面,两者意外契合,获得海量点赞。

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一定会看得更远。我们紧跟潮流,选取《仙儿》《中国功夫》等或幽默或充满浩然正气的歌曲,配上导弹、火箭、航天器、坦克、迫击炮等大国重器画面,利用卡点和声画“寓意对应”等剪辑技巧,短视频点赞量超10万一度成为常态。


自此,“航天观观”的“航天科普段子手”形象开始深入人心。

但我们认为,这还远远不及目标。


反差,是短视频爆火的要素之一。数据显示,“航天观观”账号粉丝以35岁以下青年人为主,占比超75%。让这些粉丝群体感到“反差”,必须让他们出乎意料——官方还能这么搞?


因此,我们大胆创新,推出中老年短视频风格的“花开富贵”——用土味歌曲做配音,用花红柳绿的颜色做背景,用航天器做主体制作短视频。一推出,点赞量在一周内突破100万,播放量超3900万,评论量超30万,直接带动抖音平台各类大V和官方账号的模仿狂潮。


依靠这波流量,“航天观观”被多家央企、军方、地方政府账号“盯”上。他们纷纷发来邀约,进行内容共创。我们与“中国邮政”“罗平交警”“中核集团”“我们的太空”“人民陆军”等单位合作,共同制作了多条内容丰富、画面精良的短视频。这些短视频不仅实现破圈传播,还让各家收获到不同圈层的粉丝,做到互利共赢。


此外,我们还在制作创意短视频上发力。团队成员亲自出镜,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拍摄了汽车广告风格的东风41导弹科普、泰国广告风格的长征十二号火箭科普、路遥卖包风格的导弹科普、热门歌曲《APT》改编的2024航天总结MV等系列短视频,不断以新鲜姿态走进抖音用户。


截至目前,“航天观观”账号获赞数已经从团队组建时的180万提升至目前的1477.8万。阅读量10万+作品 300多条、阅读量100万+作品80多条、阅读量1000万+作品3条,10万+点赞量作品40多条、1万+点赞量作品230多条。“花开富贵”“天热脾气有点燥”“航天00后来了”等作品和栏目成为抖音平台的爆款产品。



(二)

随着“航天观观”制作的短视频不断爆火,账号粉丝数实现了迅猛增长,半年多时间就飙升到60多万。这对一个行业媒体而言,颇为不易。


有了粉丝数量积淀,团队开始在直播领域进行探索。


沉浸式航天科普直播是团队打出的科普“第一枪”。我们利用高清影像资料,通过主播全程讲解,以幽默俏皮的方式进行航天科普

目前,该直播类型已经实现系列化,如“到月球挖土有多难”“移民火星,到底靠不靠谱”“月球旅行攻略”“如何制作一枚导弹”“小行星能否毁灭地球”“新中国第一批高富帅”等视频,备受抖音用户青睐,实现了航天科普与航天精神传播的双重效果。


 

以“去月球挖土有多难”为例,“航天观观”摒弃一板一眼的讲座直播风格,用轻松诙谐的语言科普月球相关知识,讲述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挖土的步骤。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到400余万人,最高在线人数5万人,平均在线人数3万人,直播互动率2.51%。

航天精神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奋进力量,其传播极具必要性。为此,2024年,我们全面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暨传承弘扬航天精神”系列直播活动,积极创新表达形式,让抖音用户喜欢看、愿意看。



在内容呈现上,直播突破传统说教模式,将航天故事与实景、趣味动画、模拟演示相结合,让复杂的航天原理通俗易懂。

其中,互动环节更是一大亮点。观众能实时提问专家和主播,沉浸式感受航天魅力,参与感十足。此外,我们积极拓展直播场景,从军工三线基地到大学校园,再到航天企业,全方位展现航天风貌,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深度领略航天精神。

2024年以来,我们已经走进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中国四维等企业,西工大、北航、南航、哈工大等高校;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专家龙乐豪、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钱学森秘书顾吉环、李洪波等专家学者讲述航天故事。同时,进行中国航天报新媒体平台联动拉流,全网观看量超百万。


此外,我们还在新闻现场直播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2024年,我们走进山东海阳和海南文昌,现场科普引力一号火箭发射、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直播观看量破百万。

2024年珠海航展期间,团队策划的探展直播备受关注,其中主题为“第一视角逛珠海航展”的直播全网曝光量达471.8万,累计观看人数150万,评论次数超1万,直播间人均停留时间3.4分钟,增粉近1万,在抖音航展直播中脱颖而出。“神舟十七号航天员返回”直播,最高观看人次飙升至200万以上,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5万。


未来,“航天观观”将继续以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在航天科普和传承弘扬航天精神方面作出应有贡献。 


这篇稿件,小编们绞尽脑汁想了几个标题,你喜欢哪个呢?



更多阅读
第34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公布一批差错案例
消息传来,记者在高铁站极限转场!

恭喜!这些作品入选

家中还在摇晃,记者却直奔救灾一线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彭婕妮 任金蕊 林芝瑶 
实习:王枫毅 



点赞!👇

中国记协
媒体的媒体,新闻的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