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还在摇晃,记者却直奔救灾一线

时事   2025-01-09 17:29   北京  




北京时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日喀则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第一时间前往灾区现场进行报道。


边巴央吉、孙涛向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报道经历和思考。


本栏目长期征稿,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丨家中还在摇晃,记者却直奔救灾一线

本文作者:边巴央吉 孙涛


日喀则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边巴央吉和贡桑旺姆在车中撰写报道。


北京时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当时我所在的日喀则市桑珠孜区,震感明显。


地震发生时,家里的柜子和灯突然摇晃起来。来不及反应,电话响起日喀则市融媒体中心融采部组织两组采访队前往救灾一线,我准备好器材和生活用品,马上出发。


我带上笔记本电脑、两部手机、一个笔记本和笔,约半小时后,单位派车来接我了。


一路上,我们经历了10多次余震,目睹了道路和房屋的损毁。


6个多小时后,我们抵达受灾较严重的定日县长所乡森嘎村。


此时,消防、公安、驻村工作队等各方力量已经遍布村庄小巷,救援、搭帐篷、发放救灾物……大家全力以赴,马不停蹄。


森嘎村村主任告诉我们,全村100多户440余人,已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村里的空田地变成了安置点,医护人员正在悉心照料伤员。如发现严重的病情,他们会立刻将其送往定日县人民医院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等条件更好的医院。


虽然现场人很多,但一切井然有序。


我们准备好简短的出镜词,用手机记录下灾区一线的情况。所幸,通讯十分顺畅,素材第一时间传到了融采部采编群里。


随后,武警官兵带着我们徒步深入本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古荣村


脚下是裂开的道路,两旁是摇摇欲坠的房屋,空气中弥漫着尘土与不安的气息,每一步都格外沉重。


地震灾区房屋受损。


武警官兵身着迷彩、步伐坚定,是废墟中最亮丽的色彩,也是受灾群众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我们跟在他们身后,心中五味杂陈:既为大自然的无情而痛心,又为武警战士们无畏前行的精神深深触动。


沿途,偶尔能见到受灾群众,有人会在我们经过时,停下手中的清理工作,投来期待和感激的目光。


这一刻,我们深刻体会到,记者手中的笔和镜头,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连接外界与灾区、传递温暖与力量的桥梁。


再次回到森嘎村安置点时,已是深夜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我们冷得发抖。


受灾群众都安顿好了吗?这么冷的夜晚他们如何度过?


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安下心来。


森嘎村安置点各类救援物资堆积如山,矿泉水、方便面、新鲜蔬菜等整齐排列,一应俱全。当地干部正忙着给村民发放棉絮、棉被、火炉和简易床等急需物资。


我们掀开救灾帐篷的门帘,村民正裹着厚厚的被子,坐在床边吃着热腾腾的面条。他们很平静


我们找了几位村民了解情况,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党和政府。


随着采访任务推进,体力上的疲惫逐渐袭来。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开展报道:传递事实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人性中的光辉——互助、坚持、希望。

在现场,我们看到令人悲痛的废墟,也看到身处险境仍然坚韧、乐观的人民。每一次与武警官兵、消防、乡镇干部的交流,每一次与受灾群众的对话,都让我深刻感受到,无论面对多大困难,只要人心不散,希望就永远存在。


日喀则融媒记者边巴央吉在向爱心人士询问物资情况。


这篇稿件,小编们绞尽脑汁想了几个标题,你喜欢哪个呢?




朋友们,“我在现场”出书啦!想看来自新闻一线最鲜活的采访故事吗?想知道“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好新闻的采制过程吗?想了解好记者如何履职尽责、践行四力吗?错过它,你也许会后悔↓↓↓



更多阅读
记者硬核追踪!撕开虚假处罚决定书黑幕
“震后第一夜,我们彻夜难眠……”
多路记者紧急奔赴日喀则!
央视新闻怎么用AI做视频?我们要到了干货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林芝瑶 任金蕊 彭婕妮
实习:韩惟妙


点赞!👇

中国记协
媒体的媒体,新闻的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