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有个栏目,天天追光!

时事   2025-01-22 09:26   北京  


“追光”栏目创立于2021年1月1日,是新华社体育部推进体育新闻报道融合创新常态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成为国内体育新闻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


在信息爆棚的时代,如何在体育类融合报道上持续出新、不断出彩?


负责“追光”栏目的新华社体育部融发中心的两位编辑吴俊宽、卢羽晨向中国记协“文有新风”栏目来稿,分享经验思考。


本栏目长期征稿,征稿信息附文末。
















文有新风新华社有个栏目,天天追光!

本文作者:吴俊宽 卢羽晨


2021年1月1日,新华社体育部正式创立“追光”栏目。

作为一档日播融合报道栏目,“追光”从源头策划采集端抓起,紧扣体育热点焦点与发展痛点难点,每天至少策划推出一条包含文字、图片、视频、表情包等多种元素的融合报道产品,做到表现手法贴近网络,叙事方式生动活泼。

既新鲜有趣,又保持深度与内涵,是栏目的最大特点。

截至2025年元旦,“追光”栏目已经发布了1539条稿件,仅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便超过17.3亿次,影响力覆盖今日头条、腾讯、新浪、网易、搜狐等主要媒体平台。其中,多篇稿件获评中央新闻单位青年记者践行“四力”最佳人物报道奖、新华社社级好稿等社内外奖项,成为体育新闻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栏目。

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如何让这样一档体育类融合报道栏目持续出新、不断出彩?

简单来说,“追光”栏目主要在三个方向上重点发力——紧跟体育热点、展现体育力量、彰显体育的多元价值与功能。


(一)

赛事永远是最大的体育新闻热点。

如今的大型体育赛事几乎能够做到“全覆盖”直播,赛场上发生的一切,观众已经通过镜头“尽收眼底”。由“文字+图片构成主体内容的“追光”稿件,想要在比赛结束之后还能吸引网友的眼球,必须从镜头之外发力,从赛场细节着手,提升报道的新意与深意。

以2024年初的江原道冬青奥会为例,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杨婧茹、李金恣联手上演了一次教科书般的“兔子战术”,最终包揽冠亚军。


“追光”栏目稿件《“茹”此“恣”意劈金斩银,她俩把对手都滑懵圈了》抓住中国运动员“兔子战术”的精妙配合,以及比赛结束阶段其他选手不明所以的懵圈反应,细致还原比赛过程。用“俩姑娘一开始给人来了个‘套圈’,临结束又给人整了个‘懵圈’”“狡猾的狡猾,脚滑的脚滑;少滑的少滑,多滑的多滑”等生动语言,风趣解读中国队上演的这一“经典阳谋”的始末。


此外,稿件在还原比赛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冬奥首金得主、短道速滑名将杨扬以及冬奥冠军任子威等专业人士的采访,分析“兔子战术”的困难程度及风险,梳理历次大赛中经典的“兔子战术”案例,提升稿件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二)

曼德拉曾说:“体育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它能鼓舞人心,它能团结人们,它的力量无可取代。”无论赛场内外,体育都蕴含着直击人心的力量。它可以是奥运冠军的榜样示范,可以是基层体育人的凡人微光,可以是激情飞扬的爱国热忱,可以是跨越国界的暖心善举。

挖掘并放大赛场内外的体育正能量,正是“追光”栏目名称的题中之义。

四年的时间里,“追光”栏目报道过领奖台上展示受伤对手国家徽章的何冰娇、战胜病魔重返赛场的池江璃花子;报道过凭借坚韧意志感动世界的独臂少年张家城、为残疾篮球爱好者何明亮提供一日合约的CBA浙江广厦队;报道过带着父亲遗愿追逐百马目标的贺帅、推着脑瘫儿子奔跑看世界的罗书坚;报道过参与火场救援的专业摩托车手、投身公益足球课的前职业球员、十余年坚持义务培训4000多名孩子的篮球爱好者……


赛场之上,总有一些无关胜负、超越竞技的精神闪闪发光;赛场之外,也总有一种热爱、一种坚守、一种义无反顾的信念,能够触碰到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带给人们温暖和感动。

在日常报道中,我们注重发现和梳理与体育正能量相关的新闻线索,联动国内外分社记者跟踪采访,用细腻的笔触讲故事,用真挚的情感寻共情,让我们的稿件借助体育的力量,与受众建立情感联系。

(三)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40金27银24铜,取得我国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指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异成绩,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但体育并非独立发展的“孤岛”,而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紧密交融。

“追光”栏目不仅关注体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注重深入挖掘体育的多元价值与功能。贵州“村超”持续火热,彰显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独特贡献;体育+文旅融合发展,绘就“诗”与“远方”的美好生活;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舞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繁荣,见证“同心圆”里的中华民族大团结。“追光”栏目聚焦全民健身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体育教育改革、冰雪经济热潮……以体育为切口,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图景,呈现全面丰富的内容、多样独特的视角。

编辑部在“追光”栏目的日常运维中,时刻秉承“大体育观”,跳出体育看体育,站在大局写体育,把握体育报道在凝聚人心、提振信心、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

“追光”稿件坚持贴近受众,坚持融合创新思维,不断探索体育新闻的内涵与外延,唤醒人们内心蓬勃向上的力量。

这也是这个栏目能够长做、长新、长出彩的原因所在。

这篇稿件,小编们绞尽脑汁想了几个标题,你喜欢哪个呢?




更多阅读
他走了,凌晨两点,记者还在为他写评论
你见过凌晨4点的三里屯派!出!所!吗?
上榜了!恭喜!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主流媒体这样报道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彭婕妮 林芝瑶 任金蕊 

实习:张欣仪


点赞!👇

中国记协
媒体的媒体,新闻的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