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宾客至。
2024年11 月15日,天津市静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和江苏省淮安市“陈淮高教育名师工作室”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静海实验学校联合举办了题为“南北教研璧,东西研修共享——“‘双新’背景下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研活动,同时面向江苏省淮安市、甘肃、西藏等地教师同步直播。
天津市静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广妹,江苏省产业教授、名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级教师陈淮高分别为本次活动开幕致辞。
天津市翔宇力仁学校的郭新宇老师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开明中学的朱明清老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教学七年级文言文《诫子书》。
郭新宇老师执教的《诫子书》以小篆“诫”字创设情境导入,将“读·吟诵诫子之文——赏·知晓诫子之意——感·传承诫子之风——悟·读懂诫子之爱——练·拓展诫子之情”作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文本层层深入地解读何谓“君子”,并进一步厘清“静”、“才”、“学”、“志”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以儿子诸葛瞻的身份和语气,给诸葛亮写回信的方式”做结,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朱明清老师执教的《诫子书》以“读”促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品味“君子”二字,感受文本的魅力。通过“猜读·悟情——演读·悟意——摘读·悟己”,循序渐进,带领学生有滋有味地体悟家书中的款款深情,激励学生将阅读智慧转化为个人发展的动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风。
江苏省涟水县高沟中学的正高级教师王治天与天津市静海区北师大静海附校的叶欣老师同样以同课异构的形式教学八年级古诗文《饮酒(其五)》。
王治天老师由中国最有“仙”气的诗人——陶渊明,引出本课的主任务。通过初读知诗韵——再读悟诗情——对话时空懂真意,体会诗人超然物外、悠然自得、傲然而立、陶然而醉的“仙(超能力)”。让生活在喧闹的现代化社会中的我们感悟颇深: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世俗的纷扰和诱惑,就能够克服浮躁的情绪使自己的心变得宁静而坚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真意。
叶欣老师以课本中的插画——清代石涛所作《悠然见南山》创设情境贯穿整堂课,通过“对比图诗说渊明——吟咏诗句做渊明——辨析本心评渊明”来体会陶渊明在复杂的环境下淡泊名利、物我两忘、坚守本心的文人风骨!同时也引导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能不畏惧、不谄媚,挺直腰杆、坚守本心。
江苏省清河中学正高级教师陈淮高
陈老师充分肯定了上午两位授课老师的课堂设计及课堂组织,提出“双新”课堂务必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循序渐进,平衡文言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适当融入其他学科的元素实现跨学科学习,充分设计语文学习活动,注重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文本本身的学习,还要通过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津市静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初语教研员周启勋
周老师提出进阶式的任务驱动应引导学生向思维更深处漫溯,夯实语文学习能力。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情感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学生思维的拓展,在诵读成诵中读出情感波动,在互动演绎中理解深刻含义,在拓展迁移中实现知行合一。
天津市西青区教师发展中心初语教研员徐延志
徐老师高度评价下午两位授课老师的精彩课堂,认为两位老师的语文课充分呈现了陶渊明诗作的悠然自得的情志。课堂应“导引路(导入),思打底(思维),新为要(创意表达),融为贵(学生情感与课程内容融合)”。指出了叶老师课堂中的三个绝好(绝好的活动、绝好的追问、绝好的思维)。同时,徐老师从“酒”“淡”“真”等字入手启发老师用“一字立骨”重新设计教学。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开明中学余晶晶
余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课堂中教师应如王老师般循循善诱,耐心十足,定气十足,用心十足地去追溯字里内涵,渗透字里乾坤,渗入文化血脉,挖掘文化元素,甄别教学重点。教师应如课堂的定心丸,引导学生不断探究直到提出期望。余老师认为古诗文是中华渊源文明的积累与浓缩,是初中语文教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抓手。语文老师要立足新课标,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好引路人,用这灿烂的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天津市西青区富力中学教科研主任王从华
王老师从“心净”“心静 ”“闹与不闹”的哲学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利用逻辑的假言推理进行文本解读的钥匙。认为两位老师巧妙的把知识的传授和诵读的练习情感的体会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各种读深入理解诗歌,体现了两位老师对古诗教学的深厚功底和学生需求的准确把握。并提出可从思辨角度思考诗人的独善其身,退而无为。
陈淮高老师提出“双新”如同教育改革的双轮驱动,引领着我们向着更加科学、高效、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向迈进。在这一背景下,古诗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其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运用新教材,创新古诗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
教师发展中心薛金生科长以“明”做结,指出语文教学要紧扣文本、时时语用、做事成事,实现“课程即交往”,寻求“明师”的更高境界。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天津与淮安的老师们在古诗文教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和精彩展示,更能够从彼此的交流中汲取灵感,拓宽视野,共同提升古诗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本次活动促进了天津与淮安和西部地区教育同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跨地域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吴娜
编辑:郭健钧
审核:叶欣
终审:周启勋
名誉顾问:韩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