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团圆,悦中秋——中秋节特稿

文摘   2024-09-17 10:30   天津  

月亮慢慢变圆

事情慢慢如愿


从炎炎盛夏迈入微凉初秋,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举头望月的时刻,皎洁的月光中,写着团圆的温柔。八月十五,甲辰中秋,跟随小编一起了解这个美好节日的传统和习俗吧!

【壹】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等,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当时,月亮被视为丰收的象征,人们会在秋季收获之后,祭祀月亮以表达对丰收的感谢和对未来的祈求。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也就是后来的中秋节。

【贰】

中秋节的发展历程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叁】

中秋节的习俗活动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喝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团圆。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北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酒的年代久远。


花灯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成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肆】

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让老百姓难以生活。后羿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登上昆仑山顶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遇到西王母,便向她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不料嫦娥却把药偷吃了,飞落到月亮上成了仙。后羿知道后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爱妻,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广寒宫前有一株桂树,高达五百丈。汉朝有一位西河人吴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惩罚他,把他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头离开树的一瞬间,树的创口就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实现,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上除了嫦娥之外,还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都称为“玉兔”。这个玉兔经常拿着一个玉杵跪在地上捣药,然后做出药丸,传说服用此药丸后可以长生不老。

【伍】

中秋节的经典古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古》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苏轼《留别廉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秋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END



编辑:马雪驰

审核:叶   欣

终审:周启勋

名誉顾问:韩树云




静海初语凭栏工作室
乐善思辨读写,聚焦天津中考。本号由天津静海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天津市杰出津门教师”凭栏老师创建。是服务静海区初中语文师生的网上橱窗,是《语文报》《中学生博览》《读者·校园版》《全国优秀作文选》等数十家报刊的采稿源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