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感悟·思考】味道

文摘   2024-12-28 10:00   天津  

导语:“粥”而复始,生生不息,纵使时光飞逝,那一碗热气氤氲的粥还是不变的味道。

味  道

孟思田

静海区实验中学


小作者简介

孟思田,静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十班学生。爱好阅读、运动,擅长弹钢琴、打排球。

人生格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正文 


静静坐在饭桌前,凝视着眼前的一碗白粥,我的思绪飘扬。成长途中,磕磕绊绊,一路走来,我经历了酸甜苦辣,尝遍了世间百味,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一碗白粥,那是最朴实的味道。

听妈妈说,我儿时除母乳外吃的第一口饭,就是奶奶熬的粥。那时我的牙还没长齐,只能喝粥。现在细想想,白水煮白米,确实不怎么可口,但当时我可不懂得辨别是非,常常把粥泼洒在地上。奶奶却总是不厌其烦地再熬一锅粥,轻轻吹起,缓缓送到我嘴边:“多喝点,长身体的。”这,是亲情的味道。

等我再大些已经懂事时,家人总教导我不要浪费粮食。常喝粥,难免会觉得枯燥,于是,妈妈将香菇切成小块和粥一起熬煮,美其名曰“香菇白玉粥”;又或是放入牛肉粒,加上蔬菜,美其名曰“黄金翡翠粥”……总之,粥的口味千变万化,口感丰富多彩,成为我儿童时期最为重要的记忆。依稀记得有一次,我因贪玩不想喝粥,“就这一口,喝完了再去玩!”妈妈紧皱着眉头说到,我无动于衷,竟为这一点小事闹起脾气来。“砰!”我挥手把碗打碎了,转身走出了餐厅。想了想,终归还是不放心,趴在墙角偷偷看里面的动静。只见妈妈蹲在地上,默默拾起打碎的碗,她的眼神中是我从未见过的迷茫和悲伤。我的眼眶早已泛红,眨了两下眼睛,泪水顺着脸颊流到了嘴边。我沉默地低下了头,自责的情绪第一次跳入我的心中。这,是成长的味道。

现在,在奶奶手把手的教学中,我逐渐学会了自己熬粥。或许,我会因为贪看电视把粥熬过头;或许,我会因为米放多了把粥熬得太稠。但奶奶总是笑盈盈的看着我,告诉我下次注意就好了。在我们家,年夜饭不管多丰盛,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便是一碗粥。去年春节,是我熬的粥,淘米,接水,开火,动作一气呵成。不久,我就端着一碗碗粥走上餐桌。亲人围坐在桌前,说笑着,大家品着的不仅是粥,更是粥里的故事。在这一刻,亲人们团聚一起,倾诉着烦恼,喝下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这一年算是没有遗憾了。这,是幸福的味道。

粥的味道,吃进胃里是香醇的口感;落在纸上是独特的风格;藏在心里便是难以忘却的亲情。“粥”而复始,生生不息,纵使时光飞逝,那一碗热气氤氲的粥还是不变的味道。


教师点评

生活中平凡的粥,却品出独特的滋味与感悟,小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温暖而细腻的。

小作者没有局限于粥的本味,而是深入挖掘出了其背后蕴含的情感味道,回忆儿时奶奶煮粥时的慈爱,一家人围坐喝粥的温馨画面,让粥的味道承载了亲情与温暖,这是文章的一大亮点,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结构上,每个故事的末尾以“亲情的味道”“成长的味道”“幸福的味道”作结,层次分明、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粥,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指导教师

张明莹,静海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静海区骨干教师,天津市第六周期培训教师,中国教育专家网特聘专家。课例《孙权劝学》荣获第十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卜算子·咏梅》被评为天津市精品课一等奖。“四方杯”全国语文教师现场课《记承天寺夜游》获全国二等奖。撰写的文章在《语文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任《中考满分高分新作文》编委。指导学生多篇优秀作文在《作文指导报》《中学生报》等刊物上发表。

编辑:董瑶

审核:张明莹

终审:周启勋

名誉顾问:韩树云




静海初语凭栏工作室
乐善思辨读写,聚焦天津中考。本号由天津静海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天津市杰出津门教师”凭栏老师创建。是服务静海区初中语文师生的网上橱窗,是《语文报》《中学生博览》《读者·校园版》《全国优秀作文选》等数十家报刊的采稿源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