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直击 #舆论战 #国际传播
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中,战场不仅存在于现实空间,也存在于网络空间,网络环境下的舆论战有哪些新特征,对于我国国际传播有何启示?(30分)
写在前面
俄乌冲突是人类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的一次大型军事冲突,它在多个方面重新建构了人类战争的规则。这场舆论战具有丰富的信息量、即时的传播速度和全民的参与度等新特点。这是一场以算法技术为底层逻辑、以认知战为主要特征(最核心的点:政治/意义/认知争夺/意识形态+技术/媒介的作用)的新型网络战争,该战场的胜负在很大层面上影响到现实战场的走向。战争双方都在采取以特定战略目的为导向、最新技术特征辅助的“计算宣传”手段,进行激烈的“意义争夺”,也可以用舆论战的定义开题。
作 答 参 考
一、新型舆论战机制
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中,双方均在网络空间做出相关战略部署,通过在数字平台上的意识形态博弈武装自身、攻击对方,抢占战争的道德制高点,进而影响整个战局的舆论走向。算法认知战的运作机制可以从内容、技术和渠道三个重要维度进行阐释。
01-内容生产:战略性信息的编写与制作 政治特征:认知战争
内容生产是算法认知战的起点,其核心在于塑造正义的“自我”和敌对的“他者”,通过一系列意识形态话语(例如民族主义)来阐释战争的正当性,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外延。在算法认知战中,这些话语往往通过领导人讲话、报刊社论、官方报道等形式发布,成为算法认知战的主流话语。
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军事冲突之前的电视演讲视频“有必要再一次解释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全网发布。而泽连斯基则曾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称自己始终留守基辅,宣称乌克兰最终将成为这场“爱国战争”的赢家。两国的官方媒体也在开展“意义争夺”的宣传,有选择性地裁剪战场的相关信息,甚至不惜借助“垃圾新闻”造势。
02-技术成因:隐蔽科技参与传播进程技术特征:计算宣传
在俄乌冲突中,社交机器人是一种主导信息流的潜行力量。社交机器人是一种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中自主运行、自动发布信息并进行互动的智能程序,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能够与人类用户进行互动。社交机器人深度隐匿在真实用户之中,从发帖模式到用户档案都具有高度仿真性,同时具备强大的信息分发能力、混淆公众视听的能力和虚拟意见领袖的塑造能力等。社交机器人能在5分钟内生产和发布一万条不同的原创信息,并同时进行大规模的转发与点赞。如乌克兰安全局宣称发现并关闭了俄罗斯十几个对社交机器人账号进行管理的机器人农场,其使用了超过10万个虚假用户,超过100个GSM网关设备、近万张SM卡等。
03-渠道组建:宣传效果的关键变量渠道特征:社交媒体/数字霸权
俄乌双方也在不断拓宽传播渠道,以增加传播效果。传播的渠道由政治、经济、科技、历史等多种因素决定。从历史角度衡量,受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的乌克兰获得了更多传播渠道,西方国家通过行政手段限制或封锁了俄罗斯国家媒体的国际传播与俄罗斯用户的信息消费。如欧盟禁止“今日俄罗斯”(RT)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欧盟境内的播映。俄罗斯也将西方媒体悉数封杀,但在国际影响力上,俄罗斯显然无法与搭建全球传播体系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拟。
二、算法认知战对中国国际传播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介入提升了乌克兰算法认知战中的战力,并掩盖了俄乌在现实层面军事差距。俄乌冲突中的算法认知战在很大程度上昭示出未来国际冲突的趋势。
面对即将到来或者已经到来的算法认知战,中国可以在话语博弈、科技博弈、战略博弈三个方面有所对策。
01-话语博弈:通过“意义之争”获得合法性话语创新、话语体系
在这场算法认知战中,话语博弈作为战争的主角而非辅助角色发挥作用。在情绪先行、事实滞后的“后真相时代”,情绪化的信息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有利于拉近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浓烈的情绪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在诉诸恐惧的情绪框架模型下,通过对战场景象、民众生活、惨痛历史的记录,尤其是一些视觉内容产品或个体故事,将用户卷入对战争的恐惧情绪中,把“旁观者”变成“当事者”,把“不在场”变成“潜在在场”,在此基础上为受众提供“在场”的人道主义情感,进而引发受众对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回避。
对中国而言,应当打造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话语体系,积极利用在西方中心主义背景下的“弱者”位置,有理有据地打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打压下坚持和平发展的独立自主、公道公允形象。
02-科技博弈:网络科技依然是强大武器数字地缘政治、科技自主
在战争史中,军事科技力量一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变量。这一定律在俄乌战争的算法认知战层面同样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双方对数字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技术的运用上。
在网络通信和情报方面,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计划对乌克兰提供支援,该计划包括1、2万颗卫星,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在虚假信息投送方面,绿幕合成与“深伪”技术的运用使图片伪造和视频伪造成为现实,由此假新闻的隐蔽性进一步增强。在生产舆论信息、营造意见领袖方面,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社交机器人试图通过制造“沉默的螺旋”来左右舆论的走向。乌克兰军队投入使用了一个人工智能程序GPT-3模型网络,它有1750亿个参数的自然语言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自动生成信息、快速影响目标人群。
对中国而言,必须对西方的“战争迷雾”策略有所警惕,尤其注意网络中执行特定任务的社交机器人。同时,组建相对应的网络战略部队,提升中国人工智能科技水平,促进信息科技向军事领域转化的过程。
03-战略博弈:数字平台成为胜负手平台自建
在算法认知战中,拥有大量用户的数字平台往往具有主导议程的能力,是计算宣传中关键的一环。拥有数字平台支援的一方进可攻退可守,掌握了战略主动,形成降维打击,有层次、有节奏地主导着用户的认知。数字平台具备议程设置的能力,可以选择性让用户看到平台希望用户看到的信息,同时屏蔽不想让其看到的信息。这种战略性布局占据了信息地缘政治的有利地形,在战争开打之前便占有绝对优势,提升自身作战维度打击对手,这是效费比最高的一种方式。
对中国而言,必须要看到美国“平台殖民主义”的真实面孔,对其计算宣传保持警惕,不要被推特或脸书上的内容所蛊惑。同时,中国也应当大力发展自己的数字平台,扩大海外影响力。目前,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已拥有数亿国内外用户,在海外也获得了一定影响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