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这些「网传基础概念」真题都考过丨考点梳理

文摘   2024-11-11 20:31   北京  

#网传基础概念  #考点梳理


天天挂在嘴边的名词就一定了解吗?追了一年热点,到头来倒在教科书第一章第一节的某个基础概念之下,想想就气人😠。


「回归基础」,是考前最后冲刺阶段的重中之重。以下挑选了10条网络传播中「耳熟不能详」的基础概念,都是清、北、人、复、传等院校往年均考察过的真题,也难住了不少同学,我们参考考场作答标准悉数进行了整理,便于大家记忆和应用。


一、阿帕网

阿帕网(ARPAnet)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诞生于1969年,是全球互联网的雏形,全称为“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阿帕网最初创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军方集中的信息站点易受攻击的危险,但阿帕网本身所具有的研究性质,又使其最终具有了超出军事领域的一般意义。1983年,阿帕网分成两个网,分别为ARPAnet(用于进一步研究)和MILnet(用于军事通信),它们之间保持相互连通,能够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阿帕网具有“分布式”结构的形态,即网络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被破坏都不会影响到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


二、万维网

万维网即World Wide Web,简称为Web,缩写为“WWW”,由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于20世纪90年代发明。万维网是互联网的一种应用方式,通过互联网访问,利用互联网传送超文本信息(即包括文字、图像、 声音、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信息之间可以利用超链接进行关联。万维网的核心部分由三个标准构成:①统一资源标识符(URI),即一个统一的为资源定位的系统;②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规定客户端和服务器连接方式;③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定义超文本文档的结构和格式。


三、Web1.0

Web1.0指依托互联网与超文本技术等,实现内容整合、浏览和简单交互的互联网应用模式。Web1.0时代出现了以“大众门户”模式为代表的传播模式,即以Web网站为主要平台、以网站内容为核心、以“点对面”传播为主要形态。


➤ Web1.0时代的特点

①单向性,即以网页为中心直接或间接通过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向用户单向传递信息,用户对信息采取“读”而非“写”的方式进行处理;


②无差异化,即网站以丰富的信息聚集用户,但面对数以亿计的网民,网站只能提供无差异的信息;


③中心化,即技术和资源的垄断使网站成为传播的控制者,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发展强势的门户网站也愈发成为了信息中心。


四、Web2.0

Web2.0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Web2.0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9年,2004年首届Web2.0峰会举办之后开始被普遍认可。与Web2.0相关的主要技术应用有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博客、播客、维基、SNS(社会网络服务)、微博、微信等。Web2.0时代出现了以“个人门户”模式为代表的传播模式,即网络节点(用户)均可以成为传播中心并参与内容生产、社会网络(用户社会关系)成为传播渠道、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个性化内容服务得以实现。


➤ Web2.0时代的特点

①交互性,即用户广泛地参与内容建设与交互,网络不仅“可读”而且“可写”;


②个性化,即经由用户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的传播活动,自动承担了网络内容的筛选、传播和互动任务,使得内容与用户的相互匹配更个性化;


③从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即相较于传统的传播格局,每个网络节点都拥有了一定的传播力甚至影响力,理论上具备了去中心化的潜力,但这一模式也在个体用户层面加速着网络话语权力的分化,最终还是会形成新的信息中心。


五、SNS

SN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交网络或社会关系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以鼓励用户实名注册为前提,为用户提供建立自己的朋友圈的服务。SNS遵循个人展示与多重关联相结合的传播模式。个人展示表明SNS中的基本单元是个人或用户;而多重关联则包含了社交关联、内容关联、兴趣关联、时间关联、空间关联、活动关联等多种方式。


六、六度分割理论

六度分割理论又称六度空间理论、小世界理论。六度分割理论指出,个体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个体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割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连接关系及其具备的扩展性,即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关系。这一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中产生了两种典型案例,其一是人肉搜索,即借助社交网络迅速定位个体,其二是SNS(社会性网络服务),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交网络或社会关系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用户可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社交拓展。


七、物联网 

物联网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进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目前,产业物联网(指智慧城市物联网和应用在工业、能源等行业的生产性物联网)与消费物联网(指可穿戴设备、智慧硬件、智能家居、车联网、健康养老等)是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就信息传播而言,物联网技术使得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成为人物合一的新空间,既包括与人之间的互联互动,也包含人与物、物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等各种方式的互联互动。但物联网技术也存在数据与信息泄露的风险,其开发与应用需要与更全面的隐私保护政策及措施相适配。


八、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统一组织和灵活调用各种信息及通信资源,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云计算利用分布式计算和虚拟资源管理等技术,通过网络把分散的资源(包括计算与存储、应用平台、软件等)集中起来形成共享的资源池,用户通过个人终端即可通过网络获取资源服务。


➤ 云计算核心特征

①宽带网络连接,“云”不在用户本地,用户要通过宽带网络接入“云”中;


② ICT 资源共享,不为某一用户专有;


③快速、按需、弹性的服务,用户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迅速获取或释放资源。


云计算有效了降低信息化成本,在“云端”即可完成海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为个性化制造、智能化服务创新、物联网价值开发等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


九、场景

场景指基于特定时间、空间和行为及心理的环境氛围。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提出了与场景时代相关的五种要素,分别为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其并称为“场景五力”


场景具体可分为共性化场景与个性化场景两类。共性化场景是在一般人群中具有需求共性与行为共性的场景,其构成要素包括空间与环境、时间、行为共性等。个性化场景则指与个人特征和特定情境相关的场景,其构成要素包括空间情境、用户实时状态与需求、用户生活惯性、社交氛围等。互联网环境下,场景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可以为用户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或服务。


十、米姆\迷因

米姆,又被译为模因、迷因等,源自希腊语“mimema”,意指“被模仿的东西”。1976年,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其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把“mimema”简化为“meme”,并正式提出了米姆的概念。米姆由此被界定为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特别是模仿的方式而得到传递。


米姆的传播表现为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进行传播的过程,但米姆的传播并非文化单位的简单复制,而是加工、创造并赋予意义的过程。2013年,美国学者利莫·士弗曼在《米姆》一书中,将网络米姆进而界定为一组具有共同特点的内容、形式或立场的数字项目。这些数字项目在创造时为人所知,用户进而通过网络对这些数字项目进行传播、模仿和转化。



新传考研小小班
小而美的新传知识共享平台,考研er、保研er不可错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