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精准“围猎”老年人,银发经济何以吹起文娱之风?|实务合辑

文摘   2024-10-27 20:41   北京  

#实务合辑  #短剧  #老年人


《闪婚五十岁》《闪婚后五十岁霸道总裁狂宠我》《代驾老爹巅峰归来》……网络上的“霸总风”,终究还是吹向了银发一族。这些聚焦老年人婚姻、情感以及生活故事的微短剧,把偶像剧的套路换成中老年主角,走上接地气的“一辈子对你好”路线,搭配浪子回头、婆媳不和的剧情,buff叠满,看点十足,已成为吸引他们情绪和注意力的流量密码。


草莽生长之下,挑战也与机遇并存。内容低质与价格乱象,使中老年微短剧呈现出急功近利的发展态势。

*正文中报道部分的紫色斜体标题以及评论部分的蓝色斜体来源均已作超链接处理。读者如对原文感兴趣,可以点击跳转阅读原始报道或评论。


一、报道合辑

01-聚焦生产:双向奔赴的需求与产品

市场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结合各大短剧热力榜和短剧热度榜等数据统计,媒体对生产端业内人士进行访谈,分析短剧之风如何卷至银发赛道


➤ “老年甜宠剧”火爆:增量市场正在寻找“自己的风格”(经济观察报)

【概要】

通过采访头部短剧厂牌听花岛运营团队,探讨老年短剧的供给何以逐渐增多,其多元化商业模式如何建立,并对中老年短剧独有的成长路径作出预判。


【摘录】

市场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从2024年初开始,老年短剧的供给就已经开始逐渐增多。记者综合DataEye短剧热力榜及WETRUE短剧热度榜数据统计,近三个月来,投流热度值月度榜单的TOP10中,中老年题材微短剧已占据4至5席。


“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真实心理需求是一样的,都渴望爱与理解。”林宇认为,人是需要一个精神乌托邦来“跳脱”出家庭与社会角色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天马行空,只是短剧让被忽视的中老年人看见了自己被遮掩的痛苦与期盼,让他们的需求“重见光日”。


➤ 奇葩的老年短剧:50岁“霸总”背后(21世纪经济报道)

【概要】

记者梳理大热的中老年微短剧名称发现,多个微短剧均以“五十岁”作为男女主角的年龄标准,或以此为题展开演绎。通过采访多名业内人士,挖掘“50岁”背后的财富密码。


【摘录】

50岁意味着更具潜力的消费增长点。听花岛编剧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闪婚老伴是豪门》小程序投流付费用户画像:60%~70%为男性,年龄41~50岁,以及50+,占比达到70%~80%,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区。


此外,中老年群体对精神消费的追求较高,且对价格相对不敏感。在受访群体中,只有18.1%中老年人认为精神消费费用高。中老年人群展现了对全面生活品质的追求,并愿意为之投入相应的成本。


➤ 爆火!中老年男性迷上“霸总”剧(南方都市报)

【概要】

通过采访爆款中老年微短剧编剧、监制、大数据公司高层等业内人士,深入了解中老年男性用户在这类题材上的消费力,以及相应的品牌投放和营销策略。


【摘录】

深耕短剧行业营销观察的知名大数据公司DataEye的副总裁林启文告诉南都记者,其实从短剧的用户大盘来看,男性用户占比一直不小,但更多集中在男频(以男性为主角的男性向)内容。“这类中老年甜宠短剧其实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单一的女频剧,这类题材既像男频也像女频,所以受众群体也并不会只局限于女性。


此外,林启文提到,短剧用户的性别占比其实还可以从付费观看和免费观看两个不同纬度去细分。以同一部剧的端原生数据对比来看,一般付费集的男性用户观看占比略高,免费集女性用户观看占比更高。“中年男性的付费意识更强,女性用户可能在付费上相对谨慎些。”


02-关注需求:银发经济掀起文娱之风

除了生产和投资端,被“精准围猎”的中老年人亦是关注对象。部分媒体结合大量数据,对短剧用户、业内人员等进行采访,分析微短剧中老年赛道的流量密码和背后的群体心理。


➤ 老年甜宠剧,正在围猎父母(新周刊)

【概要】

通过采访多位网友和短剧编剧,结合各项调研数据,分析银发经济何以掀起文娱之风,探讨中老年人如何成为文娱资本围猎的新猎物。


【摘录】

豆子爸爸平常老实内向,年轻时爱看古龙金庸梁羽生,现在追的是“中原五白”: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唐家三少、辰东和梦入神机,爱看各路男主获得奇遇一路开挂,看得入迷就不理人。


妈妈会用智能机刷短视频,爸爸也讲究手机配置,要求网上冲浪不能卡。为了方便在工地看小说,还特地让豆子买了充电宝。豆子觉得,父母都是年近60岁的普通工人,平常上班够辛苦了,下班追剧看小说都不舍得花钱,看看爽文获得“奶头乐”既正常又省心。


➤ 50岁霸总甜宠剧,让2亿“咱爸妈”上头(财经)

【概要】

通过入坑微短剧的中老年用户视角,分析在老龄化趋势下,中老年文娱需求的增加何以成为必然,并深入探讨其背后折射的社会心态


【摘录】

徐莉的爸爸最近“住”在了免费短剧应用——红果剧场APP里,每天在沙发上随意一躺,就能刷上2~3个小时。其他时间,他还同时在看5部电视剧。


他60多岁,刚退休不久。尽管他觉得当下的短剧“类型相似、有些剧情不合逻辑”,但“电视剧不够看”,这些“电子榨菜”可以打发时间,给他带来情绪价值。


像这样喜爱短剧的中老年爱好者还有很多。退休群体在历经30年职场磨砺和家庭琐碎操劳后,弱化了“优秀父母”“优秀同事”等社会角色,开始更多关注自我娱乐与情感需求。


03-直击乱象:用户深陷微短剧消费困局

狂奔的马蹄之下,也溅起飞扬的尘灰。中老年微短剧的快速生长,在投资端、内容端、消费端引来各种乱象,部分媒体对此展开深度调查。


➤ 315系列调查丨老年人微短剧付费超万元,“跟买保健品一样上瘾”(新京报)

【概要】

部分中老年微短剧仍存在收费杂乱无章、四处投流引流,甚至在收费后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不少消费者深陷微短剧消费困局,且投诉无门。在“3·15”之际,新京报记者就微短剧消费乱象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就此采访专业人士进行解读。


【摘录】

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认为一些App收费模式不合理,例如麦萌短剧只有连续会员套餐,且首月49元,次月就自动上涨为99元;首年199元的年卡,次年竟上涨至699元。虽平台提示可随时取消,但对于不擅手机操作的中老年人而言,这无异于“定时续费炸弹”,且若用户忘记会员到期时间,也有可能面临突然被大额扣费的情况。


消费者质疑声最多的小程序微短剧——用户通常是从各类平台被引流跳转至外部小程序之中看剧。新京报记者调查了二十余个私域微短剧小程序后发现,其作品通常在50集以上,长则100多集;基本从第10集-20集左右就要开始付费,但定价杂乱无章。最主流的付费模式是充值,即以人民币兑换钻、米花、X币、看点等等,套餐价从9.9元到199元不等,换算成人民币约0.7-2元/集。


二、评论合辑

01-市场选择,凸显老年群体新需求

人民日报评论:主人翁或是希望付出被子女看见、得到理解尊重与感恩孝顺,或是想要“开挂”帮子女解决问题、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和坚实后盾。可以说,即使在爽剧之中,家庭依然是父母们放不下的牵挂。老年观众在剧中寻找的,不仅是剧情的“爽点”,更是那份被看见、被认同、被需要的亲情渴望。


老年人愿意为这些看似“真正懂我”的产品“慷慨解囊”,或许也正是一种对现实情感空虚的补偿性反应,折射出的是代际沟通与情感陪伴的缺失。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作为家人的我们,也要看到。不妨对父母多一点赞美,多一点耐心,陪伴他们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帮助父母学习上网技能、提升媒介素养,鼓励他们培养更多兴趣爱好。毕竟,家庭才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与心灵慰藉。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老年霸总”或许无脑,我们却不能无心》


光明日报:短剧市场逐步覆盖中老年群体的现象,不过是文化娱乐市场的一次自然“演变”。而这样的“演变”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提示,随着我国老龄人群与年轻人群在数字媒介使用层面的差距逐步缩小,市场在制作互联网产品时,不应忽视老龄人群这个庞大的细分市场。这一群体拥有更多闲暇时间且消费能力不容小觑,内容创作者和平台不妨重视其需求,并调整相应的内容产出和供给策略,以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进而开辟出新的市场蓝海。


来源:光明日报《老年霸总短剧火了,也是一种市场选择》


02-导向偏移,价值观陈腐低俗

澎湃新闻评论:对“霸总爱上保洁阿姨”之类短剧中的霸总来说,金钱、财富、身家单纯就是个数字,可以信手拈来。又比如,不管主角年纪有多大,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一个霸总“从天而降”,彻底改变其生活。对金钱至上、贫富差异、阶层冲突的刻意渲染,对家庭伦理、爱情观念的肆意颠覆,对社会不可能不产生负面影响。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适应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时间碎片化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只能迎合低俗的口味,炮制狗血的内容,更不代表它可以“精准收割”中老年人群体。


来源:澎湃新闻评论《不能任由“霸总爱上保洁阿姨”式短剧疯下去》


新京报评论:短剧可以“适老”,但不能“坑老”。可就目前看,不少短剧与其说是根据老年人文化消费需求端上营养品,不如说是瞄准他们内容甄别能力和网络自主能力偏弱的短板,利用精准算法分发和快捷免密支付等手段对其进行定向收割


这不是说短剧等文化产品不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而是说已成众多老年人“电子保健品”的短剧理应多些关怀之意,帮助他们丰富精神生活,尤其不能以“硬控”为手段、以“收割”为目的,把老年人当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来源:新京报评论《警惕短剧精准“围猎”老年人》


03-精准围猎,诱导消费大行其道

南方周末:除了手机App打着“中老年社交”“保险理财”“养生类情感类自媒体”“带货”“卖课”的幌子收割老年人之外,如今兴起的“短剧收割老年人”,不过是互联网产品迭代之后,自然出现的一条“细分赛道”而已。相较于年轻人群体,老年人因为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更容易被幸进之徒骗取钱财。


大自然厌恶真空,老年人需求的市场空白总是有人来填补。让老年人更容易上当的不仅仅是“理财”“养生”这些形而下需求的缺失,还有精神文化产品不够丰富、情感需求这类形而上需求急需满足的问题,以至于不法业者也可以趁虚而入,不想着先做好服务而是先笃定要“收割”老年人。


来源:南方周末《部分短剧“精准围猎老年人”:“骗老年人经济”何以大行其道》


新京报评论:微短剧更容易变成“诱导消费”的一锤子买卖和流量生意。在很多消费投诉平台,用户对微短剧的投诉包括了没有退款渠道、虚假宣传等。对比传统的影视剧、出版等内容付费行业较高的门槛要求,微短剧快速收费、快速离场的特征,加上缺少收费规范、行业标准,也缺少透明的定价机制和市场监督,使得这一行业正在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作为网络视听的新业态,当前的微短剧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但若放任付费陷阱等乱象泛滥,不仅伤及老年用户的权益,也必然危害微短剧行业自身的生命力。


来源:新京报评论《月付6000元追微短剧,老年人不该被收割》



新传考研小小班
小而美的新传知识共享平台,考研er、保研er不可错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