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 4.3.1 对数的概念(2019版新教材)

文摘   2024-11-06 15:03   广东  

      教学研讨所选素材大多来自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人教网等权威媒体,由网友推荐,阳光备课整合,仅供各位老师学习和研究,各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网络 

推荐:数学教师必备 | 手机版《高中数学教学手册》,请收藏




研讨素材一





一、教材分析

教材截图

(考虑到部分教师未有2019版课本,这里对教材截个图)


教材分析:

1.内容:

对数的定义、表示法、性质,以及指、对数之间的关系.

2.内容解析:

    16、17世纪之交,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在研究天文学的过程中发明了对数,为数学家们在运算中赢得了时间与精力.对数发明20多年后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开始使用指数符号,数学家们开始关注指、对数之间的关系.直到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才发现了指数与对数的互逆关系,他首先使用y= 来定义.至此,人们彻底揭示了对数本质,完善了指、对数的知识体系和数学运算体系.对数的发明先于指数,也成为数学史上的珍闻.

   事实上,对数的本质是一种运算.随着人们对指数的认识的不断深入,总会遇到诸如“在方程=2中求解x”的问题,即“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在数学运算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人们也经历了多次类似的情况,例如在加法运算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时引入了“差”的概念;在乘法运算中已知一个因数与积,求另一个因数时引入了“商”的概念;在乘方运算中已知指数与幂,求底数时引入了“数的n次方根”的概念.

     在计算机发明以前,以10为底的对数在复杂的数值计算中是常用的工具,故有“常用对数”之名,常用对数是纳皮尔和他的朋友布里格斯一起商定得出的.另外,在科技、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为底数,许多式子都能得到简化,用它是最“自然”的,所以称之为“自然对数”.

    欧拉指出:“对数源出于指数”,也就是说对数与指数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当a>0,且a≠1时,.利用这一关系,我们可以实现对数式与指数式之间的互化.代数学的根源在于运算,“运算中的不变性、规律性”是发现“代数性质”的引路人,通过这种互化运算,我们可以得出对数的下列性质:

(1)负数和0没有对数.

当对数中的真数N为负数或者0时,对数没有意义.这是由于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因而=N中的N总是正数.

(2)(a>0,a≠1).指数式中存在着诸如的性质,将这两个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即可得到对数的上述性质.

从对数的发明过程可以看到,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建立对数与指数之间联系的过程表明,使用较好的符号体系和运算规则不仅对数学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可以大大减轻人们的思维负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以“指数与对数的关系”为指引,发现和应用对数的概念.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了解对数产生的历史及背景,体会对数概念提出的必要性,发展数学人文素养;

(2)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对数的概念,发展数学抽象核心素养;

(3)理解指、对数的关系,掌握指、对数式的互化,发展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2.目标解析

(1)学生知道对数发明的历史,能在求解诸如=2的方程中体会到对数概念提出的必要性;

(2)学生能将所求方程中的x准确表示出来,能认识和表示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

(3)学生能清楚指出指、对数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在指、对数式中指明各个字母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指、对数的互化.通过两式的互化,能够得出和证明对数的性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第一个学习难点是对数概念,虽然学生可以根据以往经验提出新概念建立的必要性,但是就像差、商、数的n次方根等概念的提出一样,每一次新概念的提出都与学生以前的认知产生矛盾,因此需要适应和熟悉,而这样的过程在对数这一概念上显得尤为漫长.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差”的概念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涉及“商”的概念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涉及“数的n次方根”的概念的开方运算是乘方的逆运算,对于对数这一概念,可以类比以往的互逆运算的关系进行认识.即使这样,减法、除法、开方等运算还是比较直观、容易理解的,但是由于对数所处运算级别较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反复训练,使得学生尽快熟悉.

第二个学习难点是在对指、对数的关系的认识上,学生往往只在表面上认识了对数概念,没有紧扣定义,充分发掘定义中指、对数之间的关系.为此可以借助图表、式中连线等简单直观的方式对指、对数式进行对照,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对数概念,揭示指、对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对字母x的认识中可以明确“对数即指数”这一本质;也可以借助已有知识进行突破,例如借助指数函数中的变量对应关系揭示指、对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指数与对数的关系”为指引,发现和应用对数的概念.

难点:

1.对数概念,

2.指、对数之间的关系

四、数学学科素养

1.数学抽象:对数的概念;

2.逻辑推理:推导对数性质;

3.数学运算:用对数的基本性质与对数恒等式求值;

4.数学建模: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定义与性质。


五、教学过程:见《研讨素材二》

相关:

1.教材分析:对数函数的概念

2.课件精选 | 4.4.1 对数函数的概念·课件Ⅱ(2019版新教材)

3.教案精选 | 4.4.1 对数函数的概念(2019版新教材)





研讨素材二





下面再提供一个不同于课本的对数概念引入示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般情况









研讨素材三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相关(请点击标题阅读)

1.1集合的概念 (2019版新教材)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019版新教材)

1.3.1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 并集、交集(2019版新教材)

1.3.2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全集、补集(2019版新教材)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019版新教材)

1.5.1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019版新教材)

1.5.2 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 (2019版新教材)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2019版新教材)

2.2 基本不等式(2课时)(2019版新教材)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1课时(2019版新教材)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2课时(2019版新教材)

3.1.1 函数的概念 第1课时(2019版新教材)

3.1.1 函数的概念 第2课时(2019版新教材)

3.1.2 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2019版新教材)

3.1.2 函数的表示法 第2课时(2019版新教材)

3.2.1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2019版新教材)

3.2.2 函数的奇偶性(2019版新教材)

3.3 幂函数教学设计(2019版新教材)

4.1指数(第1课时)4.1.1 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2019版新教材)

4.1指数(第2课时)4.1.2 无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2019版新教材)

4.2 指数函数 (2课时,单元教学设计 2019版新教材)



四、教材习题答案





    根据文末留言的要求,考虑到初三上高一学生预习的需要,这里提供教材的练习、习题及复习参考题等等习题答案,可能有错漏,仅供各位学生朋友参考。

相关:第一、第二章更多习题答案点此




END








-----全文到此为止。整理不易,如果喜欢,请点下“在看”和转发到朋友圈。 

 



 特别推荐(点下列标题进入)

A.数学教师必备 | 手机版《高中数学教学手册》,请收藏!

1.【教案·课件】高中数学全套教案·课件(必修选修的每一节课);
2.【课堂实录】高中数学全套部级优课(必修·选修的每一节课);
3.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2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4.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3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5.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4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6.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7.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8.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3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9.【家长辅导】人教网·辅导孩子学数学·系列(1-6年级的每一节课);
10.【课堂实录】小学数学全套部级优课(1-6年级的每一节课);
11.课本答案 | 人教版数学1-2年级教材下册做一做及课后习题答案,
12.课本答案 | 人教版数学3-4年级教材下册做一做及课后习题答案,
13.课本答案 | 人教版数学5-6年级教材下册做一做及课后习题答案,

14.【学生课本·教师用书】13个学科67家出版社直接下载

15.人教版教科书、教师用书电子版来啦!快快下载;



免责声明


【内容由网上搜索而来,由阳光备课整合,各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谢!摘录、转载,是想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做点事,仅此而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点个"赞",让我知道你“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 

阳光备课
教学、教研、休闲、娱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