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对数函数的概念

文摘   2024-11-06 15:03   广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所选素材来自权威媒体,由网友推荐、阳光备课整合,仅供各位老师学习和研究,各部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版者所有。 

▍来源:网络

推荐:

1.新教材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全套·课文·教材分析·教案·课件

2.新教材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套·课文·教材分析·教案·课件

3.新教材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套·课文·教材分析·教案·课件

4.新教材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套·课文·教材分析·教案·课件

5.新教材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全套·课文·教材分析·教案·课件

6.数学教师必备 | 手机版《高中数学教学手册(2019新教材版)》 每一课时的课文·教材分析·教案·课件都有了,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

7.数学教师必备 | 手机版《高中数学教学手册(旧版)》 

8.手把手教你做中小学课题~超详细,有范例




新旧教材原文




新教材



教材




教材分析





【摘 要】 对数函数新旧教材擦差异较大,要全面理解对数函数,要先分析新旧教材的差异,然后聚焦到“对数函数的概念”,最后思考面对新的变化我们的教学该怎么办.
【关键词】 教材解读;教材比较;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一学生学习难点之一,同时对数函数也是连接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纽带,因此理解对数函数、教好对数函数非常有必要.
在人教A版旧教材[1](依据2003年版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中,对数函数安排在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在新教材[2](依据2017年版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中,对数函数安排在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四节(4.4对数函数),都是高一学习的内容.新旧教材编写差异较大,最显著的差异是新教材“对数函数的概念”单独成一节,笔者将对这一内容做出解读,以便全面深入地理解对数函数这一核心内容.

1 “对数函数”新旧教材差异

对数函数新旧教材编写差异,包括编写理念、内容的安排、编写的顺序,素材的选取,例题习题的安排等,差异都很大.本文不面面俱到地研究这些差异,只从以下三个视角对两者做一个比较,以点带面,旨在帮助大家整体地理解对数函数.

1.1 教材编排:一节VS三节

在旧教材中,对数函数分为两部分:“2.2.1对数与对数运算”和“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其中对数与对数运算对应新教材“4.3对数”(本文不研究这块内容的比较).“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介绍了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它之后是幂函数.
在新教材中,“4.4对数函数”安排了三节:4.4.1对数函数的概念,4.4.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4.4.3不同函数的增长差异.
4.4.1对数函数的概念是新教材新增加的,也是本文将重点解读的部分.
4.4.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内容编写与旧教材差别不大,都是先研究具体的函数y=log2x
并由此归纳出一般的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然后是应用,最后介绍了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互为反函数.
4.4.3不同函数的增长差异,新旧教材都有,但差异很大.在旧教材中,它出现在3.2节,与对数函数不是在同一章.对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认识是与应用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实例,通过数学建模,体会各种模型的增长速度的快慢.在新教材中,是通过具体的函数y=2x与函数y=2x以及y=lgx的比较,先感性认识各种

模型的增长速度的快慢,再概括出相应的一类函数的增长快慢.新旧教材相比而言,笔者认为新教材更精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利于掌握不同函数的增长差异这一内容.

1.2 对数函数的概念:一段VS一节

新教材新增了一节“对数函数的概念”,这是占一个课时的内容,应引起了重视.
概念的引入,新旧教材利用的素材是相同的,都是“碳14衰减的例题”,但是两者详略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旧教材在介绍对数函数概念时,只是用了一段话就引出了对数函数的概念,接着是探究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新教材在介绍对数函数概念时,用了一节内容,在呈现碳14衰减规律后,从图象、表达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抽象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在揭示概念之后,安排了两个例题,例题1是求函数的定义域,例题2是从指数和对数两个角度解决物价增长问题.在这之后,才探讨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 内容核心:单核心VS双核心

我们对概念的解构是为了确定概念的核心,确定概念的核心既要考虑数学内容本身,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3].从数学内容的知识体系看,对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都是重要的内容,都是对数函数这一内容的核心所在.在旧教材中,对数的概念以及图象与性质,是在同一节课内进行的,教学时自然有所侧重;从学生的认知看,他们接受这两个内容也是有侧重的,显而易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把重点放在图象与性质上.所以可以说,旧教材“对数函数”内容的核心实际上只有一个:图象与性质.
而新教材就不同了,对数函数的概念单独成节.所以“对数函数的概念”是内容的核心,而图象与性质是理所当然的核心,所以,可以说新教材“对数函数”内容的核心有两个:一是对数函数的概念,二是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新教材将内容确定为两核心,强调了概念的获得过程.在碳14衰减实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生物体死亡时间进行探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到生物体死亡时间与碳14含量的关系,进而抽象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关注了对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2 “对数函数的概念”逐段解读

2.1 节引言

解读 节引言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聚焦到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前面学习的指数函数模型以及对数,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做了数学上的准备.这里有一个提示作用,即将学习的内容与“函数”有关且与“对数”有关,是两者结合的“对数函数”.

2.2 概念的获得


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事物的本质、关系和规律” [4],教材期望通过这一思考问题,提升对这段话的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同一问题的变化规律,在碳14 的衰减问题中,死亡生物体碳14含量随时间变化成指数衰减,这是上一节研究过的问题.教科书给出的思考是,已知死亡生物体内碳14含量求时间,这与前一节的问题是“互逆”的,这样不仅可以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而且揭示了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科书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进一步提出问题,死亡时间x是碳14含量y的函数吗?这是用函数的观点看问题,实际上只要是两个变量之间有依赖关系,我们都要考虑他们之间的函数关系.



解读 问题提出后,教材从图和代数式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图是直观的,代数式是形式化的,也是我们数学研究的最高追求.要研究出函数的表达式,也就是,要对定性的结果用定量的方式表达.
这里的图是指数函数的图,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这张图,进而提出问题:
通常,我们用x表述自变量,用y表述函数,这是我们的习惯,为了研究方便,所以写成对数式子后,将xy对调.
另一个问题是,到这里“反函数”的概念呼之欲出,要不要顺便讲述?笔者认为,这时不应讲反函数,原因有两点,其一,我们研究问题要聚焦,我们的目标是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而不是反函数;其二,如果这时讲反函数的概念,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反函数更有冲击力,这样反而弱化了对数函数的概念.
教材处理问题的线索是:直观想象——形式表达——数学抽象.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但是我们数学解决的是比实际问题需要更一般的函数,这也是挖掘内容的育人价值所在.
解读 抽象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后,需要对概念进行辨别.概念教学通常有六个环节:情景问题——分析共性——抽象概念——概念辨析(内涵与外延的把握)——概念的表述——巩固与应用(应用是分层次的,有直接的应用和有联系应用)[5].
对数函数与幂函数、指数函数一样,都是形式化定义,形式化定义应关注其代数式结构.笔者认为,对形式化定义的概念的辨别要适可而止,不能将之当成教学的重点,比如“y=log2(2x+3)是不是对数函数?”这种辨别意义不大. 我们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函数的三要素上,用一般函数的概念指导具体一类函数的学习,即在一般函数概念的指导下,借助幂函数、指数函数的研究经验,完成对对数函数的概念的抽象.

2.3 例题

解读 例1求函数的定义域,这就是从函数的三要素上做文章,用一般的函数的概念指导具体一类函数的学习.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讲例题?教材主编章建跃先生曾提出:“例题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模仿.而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意、你们干,我来看’”,即教师要理解教材的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进而理解题意,分析清楚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
2 假设某地初始物价为1,每年以5%的增长率递增,经过y年后的物价为x.
(1)该地的物价经过几年后会翻一番?
(2)填写下表,并根据表中的数据,说明该地物价的变化规律.
解读 例2用对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指数增长模型x=(1+5%)y得到对数函数y=log1.05x,蕴含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同时,这里也隐含着不同增长函数模型的比较,这也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数学语言的表达,题中给出的是表格,如何从表格中看出规律?“物价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这句话学生能回答出来,但是后一句话“大约每增加1倍所需要的时间在逐渐缩小”,学生很难清晰的表达出来.

3 “对数函数的概念”教学建议

3.1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要瞻前顾后,就是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主题式的内容编排就是强调联系,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实际上,新课程所提倡的单元教学设计,也是这个意思.
为了整体上把握对数函数的概念,教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关注对数函数的内部联系,即从整体上认识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图象与性质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不可分割.
二是关注对数函数的外部联系,即加强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联系.教科书是在研究了指数幂、指数函数、对数的表示与运算的基础上研究对数函数的.引入对数函数的实例,也是学习指数函数的例子,这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体现了联系性.另外,在下一节内容不同增长函数模型的比较,也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2 用函数的观点看问题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线,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函数的思想有较多的感受,但是真正理解函数思想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6],这需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的渗透.
就本节教学而言,让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看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在提出思考问题“死亡时间x是碳14含量y的函数吗?”后,从图和解析式两个角度说明xy的函数,这里要求学生用函数的定义做出判断,这是以一般函数的概念来指导具体函数的学习.
其二,例题1求定义域,是关注的函数的三要素,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把握对数函数.
其三,教材中,对数函数的编排线索是“背景——概念——图象和性质——应用”,我们在教学时应按照这一线索展开教学,应强调一般函数的研究套路.

3.3 关注数学的语言表达

数学是一门语言,学好数学语言,用好数学语言是我们在教学中要下功夫的地方.本节而言,对数学语言的使用有两处要特别关注:其一,在对数函数的概念引入时,从指数函数y=ax得到x=logay时,将xy对调.这是为了研究方便,适合我们的习惯而采取的措施,这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特点.其二,例题2的教学,从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变化规律时,对于数学的精确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表述,这种表述要求较高,在教学时应特别重视.如此才能真正感受数学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述世界.

作者简介 朱成万(1973—),男,安徽太湖人,高级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杭州市131培养人才,专著有《高中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解构与建构》,编著《至精至简的高中数学思想与方法》,发表或获奖论文90余篇,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本文节选自:朱成万. 教材解读:对数函数的概念[J]. 中学数学杂志, 2021, (1):15-19.  更多内容详见原文。





END




-----全文到此为止。整理不易,如果喜欢,请点下面公众号名片关注“阳光备课”,并转发到朋友圈。  



做课题相关范文:

      手把手教你做中小学课题~超详细,有范例(含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结题报告范文)

特别推荐一(2019版新教材)(点下列标题进入)

1.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解答

2.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解答

3.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解答

4.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解答

5.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解答

特别推荐二(点下列标题进入)

1.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2.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4.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5.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6.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7.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8.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3·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特别推荐三(点下列标题进入)

1.【教案·课件】高中数学全套教案·课件(必修选修的每一节课)
2.【课堂实录】高中数学全套部级优课(必修·选修的每一节课);
3.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2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4.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3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5.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4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6.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7.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8.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3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9.【课堂实录】小学数学全套部级优课(1-6年级的每一节课);
10.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数学  [新教材]请收藏转发!
11. 请收藏:义务教育数学科教师教学手册(手机版)


免责声明


【内容由网上搜索而来,由阳光备课整合,各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谢!摘录、转载,是想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做点事,仅此而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点个"赞",让我知道你“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 


阳光备课
教学、教研、休闲、娱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