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降价挑动了谁的神经?

科技   2024-11-29 18:01   广东  


比亚迪发布新车可能没人关注,但是比亚迪车型降价绝对会引起行业注意。流传在网络上的一封降价信让比亚迪再一次成为汽车行业的热点,根据邮件内容显示,比亚迪要求供应商年降10%。一石激起千层浪,压榨供应商、价格战、付款周期等等都成为汽车行业讨论的话题。根据汽车供应链的常规操作,每年车企和供应商之间都会商定降价指标,大概都会在2%-10%的范围内,这也是汽车行业第二十二条“军规”。降价的来源是因为随着产品开发完成进行市场规模化生产,意味着该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建立,产品的成本可以通过规模而降低,从整车到零部件都是同样的逻辑,工业革命带给社会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规模化是推动商业模式的内驱力量,无论是黑科技还是高科技都抵不过用户市场的量大。

从生物体的代谢率到人工智能的算法,看似随机波动的系统,其实都存在着一个统一的形式,那就是规模。在人工智能领域,随着规模增长,通用智能体性能的提升将是非线性的,也就是规模越大,性能提升越显著。当然,这是在忽略了精度这一关键指标的前提下。在汽车供给的复杂系统中,成本和规模可以被看出是衡量这个系统的一个尺度或者指标。同样一个零部件,单独采购的价格和量产销售的价格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类似于消费品行业的零售和批发的套路。处于产业链的上下游也心知肚明,在报价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溢出作为降价的空间,同时下游在设计方案确定以后也会从材料、技术等多方面实现降本。例如,用国产件替代进口件,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更换原材料等。然而,这次比亚迪的一份邮件不仅让供应商动了胎气,也让其他车企纷纷站出来营销了一波。这也说明了两个道理,其一不管是什么产品,价格才是最能直击“灵魂”。其二作为行业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一般是以潜规则的形式存在,比亚迪的邮件是故意泄露还是有意为之不得而知,关键是比亚迪这次把行业的潜规则提到了明面上,这就让习惯于潜规则的玩家十分难受。

在政策扶持和技术的更新下,技术方面汽车工业从传统的三大件转向新能源化,政策方面,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补贴,各级政府也是积极投资新能源汽车。再加上新势力造车的影响,一言不合包机请全国用户开party,发布会宣布账面上趴着几百个亿,汽车的营销广告满天飞天天有新车发布。无形和有形中的“炫富”给消费者造成一个错觉,那就是车企都是土豪,造车相当于造人民币。然而,现实情况汽车行业真的赚钱吗?

首先看整个汽车行业大局:20241-10月的汽车行业收入83320亿元,同比增2%;成本73113亿元,增3%;利润3758亿元,同比降3.2%;汽车行业利润率4.5%。相对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5.8%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处于偏低水平。2015年~2018年,单车利润分别为2.4万元、2.4万元、2.3万元和2.2万元。2019年~2022年单车利润没有变化,均为2万元,2023年单车利润进一步下降至1.69万元。此外,在单车利润下滑的同时,单车成本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新能源销量第一车企比亚迪2023年度业绩预告,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0亿-310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4.46%-86.49%。对比来看,2022年同期,比亚迪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新势力造车企业中,2024年蔚来汽车第三季营收186.7亿元,同比减少2.1%,净亏约50.6亿元,同比增亏11%,已是连续第4个季度亏损超50亿元。第四季度小鹏、极氪、零跑分别亏损18.1亿元、11.4亿元、6.9亿元,小米汽车亏损15亿元。通过数据显示新势力造车中唯一实现盈利的是反而是彩电大沙发,产品价格区间在24万到52万的理想汽车。

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问题,现阶段造车赚钱的要么是像比亚迪从10万以内到100万以外全矩阵产品,靠产品规模取胜,要么是理想这样比较有明确的用户群体单一产品,其他的车企仍然是处于亏损的状态,也说明并不是每家车企都是造车盈利,汽车行业逐渐沦为低利润行业,下一步只能通过人力来持续创造价值。

无论哪条路都是成功者已经蹚出的,有了印记只能作为参考而非模仿。

在车企“炫富”的过程中,汽车行业不断传出裁员、倒闭的负面消息,在这种冷热交替的过程中,研发端还是消费端对产品价格尤为敏感,价格也成为衡量产品的温度计。所以,价格战也是汽车行业竞争的最有效、最直接、最好用的办法。企业都是在鱼缸里的鱼,只有对方死了,自己的价值才会提升,而消费者就是站在鱼缸外面的人,鱼刚死的时候价格会降低但是质量影响不大,所以无论是缸里的鱼还是缸外的消费者都在等鱼死。

产品规模就是去占领缸内的生存资源,成本是推动规模的必要手段。消费者对产品价格敏感,同样产业链中的参与也对价格敏感,产品不降价,上游车企要崩溃,产品要降价,下游的供应链要崩溃。这种崩溃与不崩溃之中,上游车企必定会优先选择大刀向供应商挥去,新入局的玩家还可以有资本市场的支持,而传统零部件玩家面对车企的降价,降价的每一刀都如同索命符,家底不厚的根本撑不住几个回合就下桌了,堪称是汽车行业的没有硝烟之战,不费一兵一卒,仅仅通过降价就可以将一些供应商送上绞刑架。供应商凉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仅汽车供应链不完整,人才也会大量冗余。毕竟汽车不单是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还有皮革和金属这种基础的材料部件。

价格让汽车行业成为惊弓之鸟,只要提到价格就会引发激烈的反应,这也预示着汽车行业的变化在不断加速和更新。比亚迪将手里的牌翻开了,除了获得了行业的热度以外更让同行车企难受了,问题又一次转移到同行车企手里了,比亚迪敢让供应商降价10%,当然也是基于双方协定,也就意味着下一步产品会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其他车企该如何应对?蒙头跟进还是闭眼不跟。跟了,或许有了市场但是面临供应链稳定性压力,也是会崩溃,不跟产品又无法形成有力的市场竞争直接下桌。不过,无论跟与不跟,各车企反腐和组织机构调整是最先开拉开序幕的“表演”,不知道以后下桌的人多年以后是否会想起比亚迪这份通告全行业的邮件。



每个人都是生活实践者与行业观察者
欢迎转发并关注
汽车行业观察者联盟



汽车观察者联盟
聚集产业发展变化,打造第三方独立意见平台,交流、共享促进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