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苍穹之下,致敬每一位汽车人

科技   2024-09-05 19:01   广东  

前段时间,某造车企业的老板在公开活动现场谈到汽车销量问题洒下热泪,表示犯了很多错一直在找属于自己的路。相比于各个车企老板雄赳赳气昂昂竞相出道的局面,现阶段流泪的并不多见,这也是继乐视的贾跃亭和高合汽车的总监以后,第三位泪洒现场的汽车企业高管。

至于老板们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还是鳄鱼眼泪的表演,认知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老板们都在试图将所有的结果做出概念计算以及风险评估,只不过现实与计算结果出现偏差而已。汽车圈内,无论是高管在笑还是在哭其实都是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对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决策出现的局限性,没有人或者没有企业能将未知发展的结果计算清楚或者说准确的预知未来,这对于汽车行业的每一个都是通用的逻辑。不管怎么选择,结果总是会在意料之内,但可能不是确定目标之内。在确定的物理理论体系之内,大家会忽略运气的存在,而在量子力学领域,结果的未知意味着一切都是不确定性,在无法用现有的经验解释的情况下也就是存在运气的成分。所以,运气也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关键因素。

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位叫赫伯特·西蒙的心理学家、计算机学家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在经济组织决策过程的开拓性研究,这个开拓性总结起来就是提出了两个重要理论,有限理性说和决策理论。主要内容是:我们无法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由于时间的缺失,以及我们无法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概率和风险做出评估,我们的理性也是局限且不完整。

一个计算机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在经济学领域获得大奖,可见万事万物之间的运行规律其实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对于汽车智能化的技术发展也是同样的逻辑,主要分为两方面来看,第一方面是以人为中心的决策方面。首先是涌入汽车智能化赛道创业者或者从业者都在试图做出一个完美的决策,然而随着行业的变化,当初的完美决策变得千疮百孔。甚至有些人用性格为创业者打标签,得出结论是创始人的性格不适合创业,注定会创业失败。这种说法类似站在百米比赛的终点告诉大家百米的风速,用确定的结果推导已经发生的过程,这种说法看似来很热闹,实则不严谨甚至有误导作用。因为在一维的时间序列中,每个人的决策都会存在有限理性,已经发生的结果是无法判定过去的事情,同样也无法预测未来。
所以,面对新的行业不断变化,无论是创业还是换赛道没有失败者,至少可以跳出原先的舒适圈去闯一下,这份勇气是遥遥领先的成功;其次是“救世主”的用人思维。在汽车智能化行业发展的近几年,每天诞生着各类专家,人才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专家、首席甚至科学家都冒出来了。通过近几年人才的流动,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规律,那就是众多的高级“人才”从互联网行业或者科研行业流转到新势力造车企业最后到传统车企,传统车企成为高级“人才”的最后一站。资源的流动再加上车企试图让某个人像救世主一样赋能获得行业的领先能力,其中不乏众多的江湖术士,称谓是一步一步的提升,而能力却是一步一步的下降,这也就造就了传统车企从基因上已经落后,那么最终的产品竞争力落后那也是必然结果。上半年,上市车企的财报中可以看出,某些车企的亏损不降反增,亏损的速度堪比烧钱。企业最大的悲哀是钱花了,却没有产品出来,甚至连失败的经验都没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人才的使用。
汽车行业的快速变革,资本、技术、人才的流动,众多的江湖术士纷纷出现在台前幕后为车企的决策者们施展法术,决策者们在有限理性的状态下,为了掩饰人类自有的决策缺陷亦或者凸显独树一帜,试图找出问题的所有解一招手表示所有的法术全都要了,直接导致江湖术日益增多,间接导致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这种方式已经脱离以产品为目标的初衷,更多的是为人为决策的有限理性而内耗,相比于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年轻化,这一点在传统车企更为严重。传统车企的思维更倾向于利用过往经验再去复制成功,也就是已经结果的概率再去预测下一个时间节点,这种方法在机械工业的稳定时代可谓是一条黄金准则般的存在。
在行业出现调整波动的时期,原先的行业准则将面临失效,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复制,所以也不可能出现“救世主”一样的人物,期望“救世主”人物的决策者或者企业如同没有断奶的巨婴一样,最终会被江湖术士利用直至淘汰;最后是在有限理性决策的先天不良条件下,期望一定是完美的,实际上一定会有缺陷,这就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的使用有限的资源,包括技术路线、人员架构、产品定位等等。而不是设定一个完美的决策并试图计算出所有结果发生的概率。汽车行业变化时期需要的是适应能力更强的人而不是以往经验更多的,适应先天的决策有限性而不是掩盖或者逆流而上。这一点和中国哲学中的知行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在行中求知,在知中求行。

第二个方面是技术的发展也存在有限理性。所有的技术最大的价值在于普惠性,也就是说没有应用,任何技术是无法发挥其价值。回顾这几年的汽车行业,无论是汽车厂、供应商还是互联网公司,各路人马都在探索智能时代汽车超级应用的道路上狂奔,人才、资金甚至学术论文纷纷涌向汽车智能化领域,从座舱体验到智能驾驶,智能化技术成为产品研发的必备支撑,从百万级车型到入门级车型智能化无处不在,可谓是无智能不汽车,无汽车不智能。
在这个智能化的苍穹之下,不管是相关企业还是从业人员状态也是不尽相同。汽车智能化领域之外的人看汽车智能化风生水起加上互联网行业的红利下降,各路人马跃跃欲试进入汽车智能化领域,在汽车智能化领域之内的人反而心若平湖,消费端产品销量不佳,研发端技术发展出现瓶颈,汽车智能化的科技创新并没有行业预期的蒸蒸日上,反而又回到传统的产品销量的比拼才是重头戏。理论上汽车智能化可以借鉴手机行业、互联网行业的经验以及模式可以更快速的完成产业升级,实际上预期和结果出现偏差,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同样也出现了理性局限,倒闭的造车公司和关停的创业公司以及各企业的裁员,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智能化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深入,汽车行业面临一个共同的也是关键的问题从技术到产品的创新迭代速度,不在于表面的营销,而是严重依赖基础技术底座的牢固性。这个基础技术底座不仅是软件算法,而是从底层软硬件到功能应用的全栈优化能力。具备单一能力的创业公司将面临被收编或者退场,汽车智能化的门槛逐渐在提高,技术逐渐在被大厂统一形成垄断。上游车企面对产品市场的压力,不遗余力的推销产品以获得市场占有率,而下游创业公司则面临着向前裁员甚至倒闭。在这一方面以苹果公司为例,新技术的创造,从乔布斯时期开始苹果公司一直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拆开苹果产品的每一项技术,真正根源于苹果发明的其实不多,但是产品反而可以取得领先。其采用的策略即为技术的延续性,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做到技术的延续,最终表达在产品的体验上。反观汽车智能化领域,每个相关企业甚至每一个决策者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颠覆同行,一鸣惊人的打造遥遥领先的产品,不仅要遥遥领先同行甚至要遥遥领先自家的上一代产品。
在有限理性的约束下,通过技术实现产品颠覆或者遥遥领先几乎是不可能的存在,就像在一场考试中,颠覆不是考满分,而是排除正确答案后填写的错误答案,两者之间的难度差距还是很大。这就可以说明,在所有宣传中的颠覆或者遥遥领先其实更多的是在时间维度上资源组合的领先,而非技术本身的领先,因为技术分解到一定程度都是平等的。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纯视觉路线、多源传感融合路线、有无高精度地图路线、端到端路线等等,成为各个专家论坛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车企在智能化方面竞争的着力点,远看是各家路线的争奇斗艳,近看就是对技术的有限理性不同验证罢了,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没有对错甚至先进落后之分,只要能做到技术的延续性反馈到产品体验当中就是成功,分析各个路径的优劣势只不过是某些人或某些企业赚多噱头而已。

在智能化发展的苍穹之下,上到高管下到员工,每一个从业者都很难,同样也值得致敬,虽然有限理性的约束让行业出现周期性变化,但是至少从结果中可以验证决策体验过程,前提是不需要后悔,因为换谁都一样。正如诺基亚CEO说的: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PS:关于汽车行业的江湖术士,大家可以留言讨论!


每个人都是生活实践者与行业观察者
欢迎转发并关注 
汽车行业观察者联盟 





汽车观察者联盟
聚集产业发展变化,打造第三方独立意见平台,交流、共享促进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