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老人过了70岁,基本都会面临这些事!
如何活到一百岁?最新研究揭示长寿关键因素!
不管你信不信,老人过了70岁
基本都会面临这些事!
关键词:晚年、骨质疏松、免疫力、脾胃、睡眠、养生、长寿
晚年之痛:70岁后的孤独与挑战
李大妈今年70岁,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望着夕阳,心中满是惆怅。年轻时,她是个勤劳的妇女,为家庭辛苦付出,却没想到晚年会如此孤独。
65岁后,孩子们纷纷离开,丈夫也因病去世,生活变得空荡荡的。李大妈的身体逐渐出现问题,视力模糊、听力下降,让她与外界的交流变得困难。曾经热爱的广场舞和太极拳也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她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朋友和亲人也渐行渐远,孤独感如潮水般涌来。
李大妈的故事并非个例。在现代社会中,许多老人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他们经历了大半生的辛劳与奉献,却在晚年时遭遇孤独、无助和经济压力等重重挑战。
然而,不管你信不信,老人过了70岁,基本都会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身体变化。若能清楚了解并理解这些变化,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老年人,也能帮助我们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准备。
身子骨不如从前硬朗了
爷爷辈的人,年轻时或许还能健步如飞,可一过70岁,不少人就发现,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膝盖、腰椎也开始“闹意见”。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的钙质逐渐流失,骨质疏松就找上门来了。中医讲究“肾主骨”,肾气不足,骨骼就失去了滋养,自然就不那么结实了。
还有老人家的免疫力似乎也大不如前,换季时一不小心就感冒咳嗽。这在中医看来,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人体正气(免疫力)强,外邪(病菌)就难以入侵;反之,正气虚弱,就容易生病。所以,增强免疫力,可是老年人保健的重中之重。
睡眠模式悄然改变
到了70岁以后,很多老人会发现,晚上睡得越来越少了,而且容易醒,梦也多。这其实与人体生物钟的变化有关,也可能是因为肾阴不足,心火偏旺,导致心神不宁。
中医有云:“心肾相交则水火既济”,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升于心,两者平衡,才能睡个好觉。
相反,白天老人们却容易犯困,时不时就打个小盹。这虽看似正常,但频繁打盹可能是气血两虚的表现。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不足,自然精力不足,容易疲劳。
饮食习惯也在悄然变化
有没有发现,爷爷奶奶吃饭越来越清淡了,还总爱吃点软烂的。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胃功能逐渐减弱,吃得太油腻、太硬,肠胃受不了。中医常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好,吸收才好,身体才棒。
而且,老人们还学会了少食多餐,更注重饮食养生。比如,早餐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既暖胃又易消化;午餐来点清蒸鱼,补充蛋白质;晚餐则是蔬菜为主,少盐少油。这样的饮食习惯,正是中医所提倡的“药补不如食补”。
心态平和,享受当下
过了70岁,很多人开始真正体会到“知足常乐”的道理。年轻时追名逐利,到了这个年纪,反而更看重内心的平和与家庭的温暖。
中医认为,“心静则神安”,心态平和,有助于调和气血,延年益寿。
不少老人还会拾起年轻时的爱好,或者尝试新的活动,比如书法、园艺、太极等。这些不仅能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
正如古人所说:“动则不衰,静则灵”,动静结合,才是养生之道。
70岁以后的生活,虽然伴随着身体的一些变化,但也有着别样的精彩。老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与岁月和解,享受每一个当下。
记住,无论年龄多大,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注重养生,让生活充满乐趣,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如何活到一百岁?
最新研究揭示长寿关键因素!
01 长命百岁,早知早受益
活到百岁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吃了什么,还是喝了什么?
2月11日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表示,这次调查发现,百岁老人的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心态平和,从来不为小事烦恼。
二是膳食合理,保持了食品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三是积极参与益智类活动,看书看报甚至还能上网。
以上数据来自:
2023-02-12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我国已进入“长寿时代”,百岁老人有这三个特征》
02 心态平和
太多疾病与不良情绪有关
养生养的就是一个心态。俗话说:情绪不好,所有养生都是徒劳。很多疾病与各种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关,它影响机体生化代谢,使免疫功能降低。
一项刊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对7万多名志愿者长达30年的随访发现,乐观的人更有可能活得久,并实现超长寿命,可达85岁或以上。其中,乐观组比不乐观组的寿命长约10%。
以上数据来自:
Lee LO et al. Optimism is associated with exceptional longevity in 2 epidemiologic cohorts of men and women. ProcNatlAcadSciUSA2019Sep10;116:18357. (https://doi.org/10.1073/pnas.1900712116)
情绪有多糟糕,身体就有多糟糕,这不是夸张。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通过两个实验制作了一幅“人类情绪身体地图”,这个地图显示了每个情绪和身体感觉的联系。相关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以上数据来自:
Nummenmaa L, Glerean E, Hari R, Hietanen JK. Bodily maps of emotion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4 Jan 14;111(2):646-(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379370/.)
④ Nummenmaa L, Hari R, Hietanen JK, Glerean E. Maps of subjective feeling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8 Sep 11;115(37):9198-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154159/.)
在经历愤怒、悲伤和绝望时,人体的上臂感觉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激活或抑制。而厌恶则明显的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而人们似乎在经历开心时,全身的所有区域都能得到激活。
所以,养生必先养心,生活中糊涂点、潇洒点,拿得起放得下,难得糊涂,才是大智慧!
03 合理膳食
多菜少肉,保证饮食多样性
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坚持荤素与粗细的合理搭配,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中深色的就占了一大半,同时日常三餐定时定量,饮食合理化,自然三高等慢性疾病不会找上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副教授范志红2017年曾撰文表示,在食物充足的现代生活当中,鱼肉蛋奶不缺,蔬菜水果一年四季丰富多样,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肠癌、乳腺癌等疾病,又成了人们的心头大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在主食中纳入一半的全谷杂粮,可以改善营养平衡,降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帮助我们实现健康、苗条、少病、长寿等愿望。
以上数据来自:2017-04-07 健康时报网《全谷杂粮能让人长寿吗?》
2022年刊发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的一项1.3万余名中国老年人群的长期随访数据,发现:
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模式,对老年人群长寿具有潜在积极作用!
其中,健康的植物性食物包括全谷物、水果、新鲜蔬菜、豆类、大蒜、植物油、坚果和茶;不健康的植物性食物包括精制谷物、腌制果蔬和糖。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2月11日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提醒,老年人总的饮食原则是均衡膳食,注意蛋白质的补充,老年人的蛋白质摄入需求比中青年要高,老年人不要刻意减肥,已经有很多研究证实,老年人稍微胖一点反而有助于延长寿命,特别是健康寿命。
以上数据来自:2023-02-12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陈君石院士:老年人要做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除此之外,建议每日膳食补充SOD,可以直接或稍加转化后被人体吸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肠胃负担,保持机体活力,减少色素沉着,阻止和推迟老年斑的出现,能有效增加免疫力,延年益寿。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靶向清除人体内多余得自由基,是战胜疾病和抗衰老的金钥匙。提高免疫力、降三脂、降糖、修复人体内细胞、抗疲劳等作用。乐观的心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恰当的运动,正确的营养都有助于人体获得健康的免疫力。
以上数据源自《A+医学百科》
04 参与益智类活动
老有所乐,学起来、来动起来
曾有一句话引起不少人共鸣:“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我们是因为停止玩乐才会变老。”多参与一些活动,接触新鲜事物,对身心健康无疑都是一种年轻的助力。
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医疗部医师谢海雁2018年在健康时报表示,可结合知识层次、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些文体活动,比如棋牌、扑克、麻将、绘画、球类、看电视、游戏类、听音乐或唱卡拉OK、吹奏乐器、等,训练语言能力、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及耐心的同时,有利于增加社交技能。
一些户外的体育锻炼也必不可少。步行、室内小步跑、走鹅卵石路、跳舞、太极拳、乒乓球和康乐球运动、广播体操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可增强体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功能。
以上数据来自:2018-06-26健康时报《老人会玩更长寿》
来源:医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