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老汤婆逝世了,就是前几个月事,她走的时候孤零零地一个人,但她与二十多年前早已经饿死的两个儿子在地下相聚,不再分开了!
老汤婆是湖南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经人介绍从湖南嫁过来了大余县的西华山钨矿,其丈夫同为湖南老乡,在西华山钨矿从事井下工作,之前有过一段婚姻并且有个儿子,老汤婆嫁过来之后陆续又生了两个儿子。
老汤婆结婚后,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在家里相夫教子,在西华山钨矿红火的年代,作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工业项目,西华山钨矿矿工的生活保障可以支撑起整个家,没有危机感的老汤婆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但是随着患有矽肺病的丈夫英年早逝,老汤婆的家庭彻底失去了主心骨而无从着落。
幸好当时国企的抚恤制度比较完善,没有工作的老汤婆与还没有成人的两个儿子得到了很好照顾,靠着不多的抚恤金在那个物价不高的年代还是勉强可以生活,加上矿里照顾分了一套小居室住着,还有那个无血缘关系的继子不时会来看看,老汤婆在计划经济的年代还是熬得过去。
当时矿里有个政策,就是原来矿里的家属可以到矿属的小集体企业做事(比如搬运,捡石骨之类的活),老汤婆在抚恤金不够补贴家用时,也去做过一段时间,自己一个成年之后的亲生儿子去矿里的搬运队做事。另一个儿子因为脑子不太灵活,就一直在家里守着吃抚恤金。
这样的日子一直熬到了九十年代,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西华山钨矿也发生了悄然地改变,原来大锅饭吃习惯了的矿工身份向市场转变后,一大批矿工下岗。而作为原本就是小集体企业的职工,更是在这场国企改革中自然成为了首当其冲转制的对象。没有了工作的儿子又没有一技在身,只能回家里啃老了。老汤婆两个儿子都拖成大龄青年,也没有谁家姑娘看得上,就这样一直呆在母亲的身边而没有另立门户。
话又说回来,又有谁家的姑娘看得上这两兄弟呢?
时间来到2000年左右(具体是哪年忘了)的某个月,老汤婆因为娘家有事需要回去湖南几天,于是她在临走时特意留了点食物与钱,让两个鲜难出门的儿子自己去填饱肚子。在走之前,还跟那个继子说了一声,让他没事去看看这两个弟弟。
悲剧就此发生,因为老汤婆在娘家耽误了一阵子,等收到大余打来的急电之后,才知道家里出大事了!
老汤婆这两个亲生儿子,竟然在家里活生生饿死了(其中一个当场死亡,另一个送当时西华山钨矿职工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原来,在老汤婆走后的几天,其继子还特意去了看自己的两个弟弟,看到两兄弟不愿意外出,就带了些食物给他们。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两兄弟不知道为什么,在吃完这些食物之后,竟然也不再外出,甚至不愿意用钱去买!就这样干耗在家里,情愿饿着肚子甚至是饿掉生命,也不愿意外出觅食。天知道这个还干过搬运的为什么不出去向邻居讨点吃的熬几天。
等过了几天老汤婆的继子再去看两个弟弟时,才发现出事了!
当他打开房门之后,在屋里发现一个弟弟早已经没有气息,另一个弟弟有气无力的在床上低声呻吟着,于是他立即报警并且打电话给医院,但一切太迟了!
老汤婆一路哭着从湖南回到大余,看到的只是自己儿子两具冰冷的尸体。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她,号啕大哭之中用眼泪发泄着上天对自己的不公!
西华山钨矿的转制,的确让许许多多曾经想一辈子留在矿山奋斗的矿二代、矿三代梦想破灭。但是许多的下岗工人,不愿折服于是命运的安排而走向了改革开放前沿打工的路途,大部分人都在广东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也有少部分人幸运赶上了时代的浪潮而成为老板衣锦还乡。也有极少部分下岗工人,自暴自弃,成为了时代的弃儿,甚至有人还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被绳之以法。
但是这样把自己活生生饿死的,并且还是兄弟俩一起饿死的,却只有这例!
老汤婆自两个儿子死去之后,精神大受打击,最后也是孤身一人生活在大余。只有那个继子每年会抽个空来看下,也给了老汤婆一定的心灵藉慰。
老汤婆晚年更多的是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时上门探访,因为她所居住的原矿区宿舍所在地,集体移交给了城市社区管委会,作为社区的居民,老汤婆这样的属于五保户,符合去养老院的资格,但她自己又不愿意去养老院的,只能由社区工作人员不定期上门看望。
而老汤婆身体有不适,也多数在解放桥头老李那看病,最后那几个月,老李看到老汤婆病的太重,让她去县总医院治病甚至帮她联系到熟悉的医生,但终没能挽回!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据说还是老汤婆所在社区一位姓X的工作人员经常给予照看,并且逝世前与逝世后,都是这位好心的X同志帮助打理好,包括打电话通知老汤婆在湖南的侄辈前来处理后事,也算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而送了老汤婆最后一程。
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普通的家庭就成了一座山。老汤婆的故事也是某天夜晚,无意间与几位老西华山钨矿的职工在一起闲聊中提起,大家都无尽的叹息。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站在解放桥头往西看,每当夜幕降临之后,西华山矿部的灯火就像繁星一般星星点点,钨矿工人为国家奉献出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宝贵矿产资源,甚至被誉为——世界钨都!时代赋予了西华山钨矿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但同样也在历史的转身之中,将它甩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