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分鬃》 | 中德影像
文化
电影
2025-01-22 15:54
上海
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于2017年5月成立,并确立了"媒体"作为机制内涵建设首要合作的五大领域之一。近年来,中德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中德两国在电影电视纪录片等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电影节,纪录片展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两国均希望通过电影文化影展的形式让输出国观众更好地了解本国的人与事,并在了解中增加互信和合作。“中德人文交流”微信公号特邀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何威开设专栏【中德影像】,每个月为大家解读一部电影,从内行人的角度看中德电影。
上期回顾:《欲望酒店》(Hotel Desire)|中德影像
《野马分鬃》是魏书钧执导的首部长片,讲述了一个大四电影学院的学生左坤一边准备毕业一边准备进入社会的转变状态,既想保持自我个性又不得不面对社会就业的各种窘迫,充满迷茫、困惑、不屑、自大、无奈和不甘。“野马分鬃”得名于自然界中野马奔跑状态下其颈背上的鬃毛左右分披飘逸形态相似。太极拳这一动作设计灵感来源于此,后引伸为象征着自由奔放和不受束缚的精神涵义。
影片内容并不复杂,是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做了比较式的组合展示,校园内的学习与外面的社会需求有多脱节,就意味着他在社会上遇到困难时的无助有多巨大。一辆破旧的二手吉普车是影片人物内心的象征,越野吉普车本身充满野性、具有克服各种复杂地形的能力...,只是现在社会不再需要这种个性了,何况这种车也并不受女孩子喜爱:“感觉就像是坐公交车不是轿车。”毕竟和周围的豪车相比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只能在二手车市场以低价出售。而影片男主角没有考到驾照,是没有学历的一种暗示。没有学历就更难在社会上立足,哪怕你是真有本事之人,甚至比大学老师还有真本事也无济于事。在这个只认学历不认人的社会环境下,让原本不易行但至少还充满希望的人生之路遍布了大大小小的沟壑。哪怕是真的去到了蒙古草原,一种乌托邦的理想环境,其实依然难以畅通无阻。男主角只能暗自抱怨:“这太不草原了!”——即现实太不理想了。影片的结局甚是耐人寻味。虽然毕业了,但这辆陪伴了最后一年的破旧二手吉普车也终究没有产生任何价值,充满野性和冲劲的个性依然没有被社会接纳其特有的价值。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那一刻,他失去了曾经引以自豪的特性,望着远去的车,他呆呆的站在原地,百感交集。影片声音元素非常丰富,足以展示了电影录音师的专业技能和对声音的敏感性,以音响效果展现了少年内心的烦躁不安和社会的浮躁混乱。在摄影技法,尤其是夜景的拍摄和场面调度上表现非常出色。不过对普通观众而言,影片的许多手法有些生涩难懂,加上篇幅较长,题材沉重,虽然导演努力增加了不少幽默和夸张的表演来缓解情绪的压抑,观众还是较易失去耐心和注意力。若是说什么地方可以改善的话,我觉得可以在内容上加以浓缩及荒诞化,暗喻的重要含意会更加容易被注意到,而不是隐没在许许多多的现实事件中。德国人这样总结人生:年轻时要没能成为一个左派,那他一定缺乏同情和公义之心;若人到中年他没有成为一名保守的右派,那他一定是和社会脱节的人。正如吉普车,虽不名贵,但皮实耐用经得起折腾,它是每个男生年轻时闯南走北的梦想。它虽在公路上畅快但在城市里却也憋屈耗油,最终是难以永远拥有。但在青春路上,谁都应该有一段这样的经历,才算不枉此生,不论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
何威(笔名:小浪/啸朗),香港影评人协会荣誉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影视委员会执行主席,香港国际创意与科技总会副会长,中国港台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学术顾问,澳门特区政府文化产业基金项目评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会长,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联合编剧及演出《明媚时光》;
导演及摄影《猪扒包搭咖啡》,获澳门国际电影及录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奖,《音乐天地/Music from Heaven and Earth》,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金奖,《迴响/Music Tour in Austria, Europe》,入围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
旅游宣传短片《Only you, is my love》,获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短片金奖;
短片《澳门芭蕾之夜/The night of ballet》获澳门国际微电影节星火奖
潜水广告短片《flying Blue》、《瑶瑶的阳光》(监制)
RTHK纪录片《跋涉者萧红》(摄影、剧本顾问)
CCTV9纪录片《跨境儿童》(摄影);
剧情短片《一念上下》(执行制片及编剧),《瑶瑶的阳光》(监制);
创意香港《创意智优计划/CSI》(评审委员会成员),《首部剧情片》评审委员会成员,《创+作 音乐篇》(短片评审委员会成员);
《东方财经》杂志特约撰稿人
《紫荆论坛》特约撰稿人。
审校:俞宙明